|
学习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一些基本事实,例如,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又如,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之父,他的《心理学原理》在很长时间里都是美国心理学的标准教材,很多心理学家就是读着这本书成长起来的。不过,类似这样的事实,往往是经过加工的表述,具体情况可能是另外的样子。了解更多真相,才是从这类事实获得启发和感悟的正道。比如,詹姆斯初创美国心理学的情形,就值得重新认识。
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出生在美国的纽约市,家境富裕,家中的文化气息浓厚。詹姆斯年轻时,全家在欧洲和美国到处旅行。1861年,他开始在哈佛大学读书,学习化学、生理学、医学,却无法选定一个专业。詹姆斯的身体疾病和抑郁情绪,让他更为优柔寡断。为了进一步学习生理学,詹姆斯去德国跟随亥姆霍兹学习,遇到了德国的一些顶尖哲学心理学家,包括冯特。1872年,詹姆斯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生理学。他热爱教育事业,上课很能鼓舞人心,从而赢得了声誉。詹姆斯受到冯特一篇文章的启发,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1875年,詹姆斯讲授了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心理学课程——生理心理学,其实就是实验心理学,像冯特讲授的生理心理学那样。同年,他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不过,与冯特不同,这个实验室不是供他自己使用的,他对心理学实验并不积极。他任命冯特的一个学生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 1863-1916)为实验室主任。
1878年,詹姆斯开始写作《心理学原理》。这部著作以断断续续的形式出现,反复加工、反复打磨,28章中的11章在出版之前,已经以其他形式出现过,其中的8章出现于1880-1887年之间,完整的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这部著作原来打算作为教材使用的,但是,篇幅太长,超过1000页,不适合用作教材。随后不久,詹姆斯写了一个精简本。这本书出版之后,成为其后几十年里美国大学心理学专业的主要参考教材,该书的内容也代表了美国心理学的一种流行观点。
《心理学原理》中最知名的一个主题可能是,把人类个体的思想看作一条源源不断又持续变化的河流的观念,从而,社会上就出现了“意识流”这个词语。詹姆斯追随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约前544-前483年)的足迹,认为完全相同的感觉或观念,不能出现两次,所有的经验都是由之前的经验所塑造的。他也强调意识的连续性,即使意识被疾病或睡眠等现象打断,也还是连续的。詹姆斯认为,那些为了研究意识的元素而试图把意识分解的作法,即冯特的研究,是不合理的。在《心理学原理》中,詹姆斯也重点论述了习惯的意义和力量。根据情境,习惯可能是一种消极力量,也可能是一种积极力量。詹姆斯还由自己的切身经历,强调了意志的作用。
詹姆斯在1894年和1904年两度成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把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用于其他研究,包括教育和宗教。1909年,詹姆斯去克拉克大学会见到美国进行系列演讲的弗洛伊德。除了《心理学原理》和其他书籍,詹姆斯还通过教学对美国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他的学生霍尔(Stanley Hall, 1844-1924),把詹姆斯的心理学理论与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学派联系起来。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詹姆斯把自己的工作集中在哲学领域,与心理学的关系不大。
詹姆斯认为,心理学应当与生理学和其他生物科学紧密联系起来。他是最早认为心理活动应当作为动态机能过程而非离散结构状态来理解的心理学家之一。与这种观点有关的名称是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这与德国早期心理学家(包括冯特)把意识的结构分成分离的元素不同,詹姆斯最终也不接受德国心理学家的思想。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的目标是研究意识机能如何帮助人类适应自己的环境。
由上可知,1875年詹姆斯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比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要早,但是,心理学领域仍然把冯特的实验室认作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同时,詹姆斯虽然创建了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系,但是,自己究竟定位于心理学教授还是哲学教授,他选择了后者,并且,他晚年做的研究,也是哲学方面的,而非心理学方面的。他的著作里明显带有许多哲学思辨,他的《心理学原理》更是如此,许多观点也只是他的个人思考,缺少实证检验。其实,詹姆斯工作的这种特点,是美国心理学处于初创之际的现实反映,是真切而实在的。承认这种事实,有利于平和地看待一个学科、一个领域的创立过程和发展之路,从而,也更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比如,做些詹姆斯式的思辨工作、写些詹姆斯式的文字材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