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后一天了,工作仍然没有收尾的迹像,也没能实现很久以来的“宏大”愿望:“到年底的这一天,什么都不干,什么都放下,就好好地坐在那儿,回想一下一年走过的时光。”
这一年,似乎是上满的发条,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日历日渐稀薄,心中的紧迫感一天比一天强烈。希望自己能生出三头六臂,能足下生风,能变成神笔马良。
每天晚上,一行一行写下要做的事,白天再一条一条打上对勾。似乎想把所有未了的心愿,所有没能完成的事情,都在这一个瞬间做完。
未成曲调先有情。回顾这一年,笔下字如同心中情,丰富、炽热,却找不到出口。
2
盘点还没进入正题,时间已然跨年,我来到了我的2022。
新年的第一天,我换上了新的台历、新的日历。
图书馆里读者不多,很安静,心里也有些空落落的,不如满眼都是学习的孩子来得踏实。
我又断断续续开始了我的年度盘点。
3
这一年,办成了一件“大事”---“RFID自助借还项目”的完成。
几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从北风呼啸去考察调研,到挥汗如雨暑期实施,到招标验收审计事无巨细,就像照顾一棵小树苗,也像在呵护一个幼小的孩子,恨不得每时每刻都不离开现场,都不离视线。总服务台、南北门通透开放、数据大屏、瀑布流借阅、手机借阅、自助借阅、自助文印、24小时还书、准确定位、智能预约书柜......一点一点描绘心中图书馆的样子。谢谢我们的项目组核心团队,不叫苦不叫累,没有怨言,实现了很多创新性的想法,为他们而骄傲。
这一年,开了一个“大会”。
“新时代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研讨会”,本是全省的会,也来了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的同仁,会议的规模和效果超出预期(新时代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研讨会)。办会不易,特别是一些无法预计的变故。临近会议的一段时间,白天兼顾工作统筹会务,晚上写材料,几乎处于不眠不休的状态,不累不困不饿。办会也很受益,专家云集,同行相聚,队伍得到麿炼,理念得以提升,不论是对图书馆、对学校,还是对行业,都是满满的收获,付出是值得的,能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也很幸运,感谢无法一一言说,化成继续奋进的力量。
这一年,出了一部“大”书。
《孝经文献全编》(66册)终于出版了(新年巨献,《孝经文献全编》出版)。我知道就凭自己“胸无点墨”的知识储备,以及“一叶障目”的孱弱视野,是断不能完成此事的,起初连自己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但是,我总是如此好运,总是得到那么多好心的人、优秀的人的帮助,国图专家,优秀的编辑、我的领导、我的博士同事、以及那些我熟悉的和完全不认识的同行业的同仁们,他们对此事的认同、他们的敬业和无私,让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顺利地落地。回头来看,当初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烟消云散,不值一提。无论是夸赞还是不屑,都不重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拼尽全力,不留遗憾,比什么都重要。
当你沮丧时,许多人还在羡慕你有这样的平台和机会。所以,别辜负,勇敢一点。
4
这一年,开了一个学期的《信息素养公选课》。站在讲台上的感觉真好,喜欢看孩子们年轻的面庞,喜欢听他们叽叽喳喳讨论问题。课程本身没有难度,就是两地办学不太方便,有时白天忙累一天,晚上再上两节课,再坐班车折腾一番,要接近十一点才能到家,有一点辛苦。作为一个“专业”出身的馆长,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熟悉每一个业务环节。就像信息素养课,我需要亲身体验课堂效果,知道孩子们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技能训练的接受程度和意见建议。整个学期的课堂氛围都很友好,孩子们给了我许多激情和灵感,新的一年不会再承担讲授的任务,会指导课程团队,做一些课程改革和创新。团队里的年轻馆员很给力,我们的选课总是瞬时爆满,在2020全省信息素养说课比赛和2021信息素养课程思政微课比赛中都拿到了一等奖,为她们点个大大的赞。
5
这一年,一心想着能为图书馆事业做点什么,那怕一点点很微小的贡献。曾经许多个夜晚点灯熬油在电脑前码字,分不清是夜还是晨;曾经在风雪的周末深夜,出差归来;曾经冒着疫情的风险,全程两层口罩,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千里奔波,一日返程,只为录个小视频,为全民阅读鼓与呼;曾经为了与同类院校的同仁做个讲座,一再压榨可怜的夜晚时光做PPT、写讲义。
曾经,不止一位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精力?”“你哪来那么多时间?”“你怎么能做这么多事情?”
说实话,也累,也辛苦,也想躺平刷刷手机看看电视。还好,坚持一下就过来了,与收获相比算不了什么。走过来就会发现,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是多么让人欣慰。给予、付出,才最有意义,才最令人心安和愉悦。
做事的过程中,长了见识,提高了站位,提升了水平,找到了差距。也得以相识更多优秀的人。也才知道,有那么多人,都在为行业事业无怨无悔地默默付出,他们的忙,才是真的“忙”。正是有了这么多榜样人物、领军人物,行业事业才得以进步。他们的眼界、高度、觉悟、精神,给了我很多前进的勇气。
向优秀的人学习、看齐,希望自己明年会更好,能做更多公共的事、公益的事。
6
这一年,承蒙同仁肯定与鼓励,受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正式开始带徒弟了。虽然以前也曾带过实习和毕业论文,但第一次全过程育人还是倍感压力,实现了自己去年立下的一个flag:挑战自己,做一件未做过的事情。相信教学相长,相信付出即是成长。
这一年,还记得去年说过的,要学习一项新技能。勉强算的话,应该是演讲水平有了一点点长进,录制了全民阅读宣传短视频(刘欣做客《全民阅读》栏目,推介济宁学院图书馆),录制了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视频,录制了图书馆的宣传小片(在济宁学院图书馆是怎样一种体验?)。也曾经以“老年学生”的身份,奔赴省城去请教专家现场指导。五十岁,一百岁都可以当学生,这是光荣的事,没什么难为情的。也因此爱上了大声朗读, 爱上了朗诵,现在,上至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下至5岁的小娃,也加入到古文背诵的行列,家庭阅读推广,也还算我的专业领域吧?
7
这一年,我去过的图书馆不多。
口罩仍然戴着,脚步仍然禁锢。去过的都是工作原因,开会、调研或者讲课。2月邹城市图书馆、3月济南市图书馆(【我去过的图书馆】关于家门口的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咋说的),聊城市图书馆,4月国家图书馆,5月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6月日照市图书馆(【我去过的图书馆】参观日照市图书馆)、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图书馆,11月泰山学院图书馆,12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图书馆(【我去过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的“巨无霸,参观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图书馆)、滨州市图书馆(亮点工作:滨州市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论坛)、滨州学院图书馆、济宁医学院图书馆,有的是新去,有的是重游,加起来正好12家。希望明年,疫情警报解除,走更多的路,观更多的景,逛更多的馆。
8
这一年,码字不少,一大半都是工作以及工作相关。有时一周都顾不上到我的一亩三分地儿瞅上一眼。每当一件“大”的工作任务完成,就会奖励自己写一篇随笔或者一篇微信推文。我手写我心,这才是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刻。
这一年微信公众号,原创发文102篇,不多不少和去年一样,总字数突破12万字,比去年略少,今年工作任务重了,业余时间少了,占去了很多自由码字的时间;全年一共有2.14万人光临;总关注人数增加了360人,不多不少正好每天增加1人。这里算是我的工作日记的补充,能够舒缓压力,调整节奏,能够让思想不懒,笔头不涩。2022年希望工作压力小一些,业余时间多一些,思考、写作更自由一些,充分享受职业带来的愉悦。
9
这一年健康又亮起红灯。学期末结课的第二天就住进了医院,当我向学生们说再见时,我很怕从此告别讲台,不能再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或者不能随心所欲地演讲、说话。好在一切OK,就是一个小小的手术。“伤”好后,也无法做到“好好休息”“多休息”,下半年的节奏明显更快了,5+2,白加黑,也还觉得不够用。人的能力是有天花板的,并不是你想多干点事情就能做到,也常常后悔年轻的时候,没有多学些本领。现在想学,少了年轻人的锐气,日子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过去,眼睛更花了,记忆力下降,精力不如从前充沛了,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10
这一年,读书依然不多,枉负了“欣然来读书”这个公众号的名字。
心态倒是平和了不少,有空还是读,没空也不再焦虑,读的少就读的少吧,还是尽可能坚持写书评,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两本精读的书,反复反复读。有点像小时候读故事书,总喜欢反来复去读同一本书,听同一个故事,连每一个小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还不想罢休。2019年的一篇书评获得了全国图书馆员书评大赛的二等奖,2020年的一篇书评发表在专业杂志上,2021年也学图林榜样们的样子去给大学生做讲座,做宣讲。
电影看的也不多,喜欢看温情片,看儿童片,看纯粹一些的影片,有些去影院,有些在网上看,大部分都是重温,如同看书一样,总是喜欢一遍一遍复习以前看过的、很喜欢的影片。
11
这一年,继续反思与调整对待生活的态度,让自己的状态心态日益变好。对身边的事以及已经拥有的东西报以感恩,享受平凡日常带来的幸福。生活本就美好,努力奔跑也不忘拥抱一下当下的风景。
12
未来一年,也有许多心愿。希望能多些时间陪陪母亲,陪陪家人。工作上,密集库还没有建成,三线藏书还成捆地躲在书库里;电子阅览室日渐式微,也想建一个先进一些的信息共享空间;还想探索一下馆员队伍培训的新模式;希望我的同行朋友们都能敬业乐业,乐在其中,有干劲,有热情,干出点名堂来,干得热火朝天,跟上时代的大潮,不辜负这个最好的时代;科研上,想把手头的两个课题赶紧结项,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指导年轻人多写多做多出成果;希望能将自己做过的事情提升整理,不敢想出版成书,因为怕完不成;希望能多写一些轻松有趣开心喜乐的文字;希望读书,读书,读书,多读几本书;希望多看电影,明年盘点时要列书目和电影的名字;希望能多走路,多逛馆;希望多锻炼身体,球技再提高一些;希望再学点新东西,新技能。哈哈,还有好多,有些贪心。
13
2022才刚刚开始,还有好多的不确定,未知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
不忧不惧,奋力向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