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x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yxiang

博文

[转载]中国式的科研?!

已有 2096 次阅读 2019-3-5 08:28 |个人分类:科教资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现状, 担忧 |文章来源:转载

中国式的科研?!

中国式的科研,是一种什么样的科研?施一公“很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很担心目前中国的科研现状和科研评价问题?

转载文章来自http://www.sohu.com/a/298360195_505927的《有一种科研叫“中国式科研”》。

b92ca3c703b94c65821493ace6448e72.jpeg

“我以前曾经预测,中国会在2020年论文数超过美国,没想到我们提前完成了。”日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语调沉重地说道。

面对这项数据,为何施一公脸上没有一丝骄傲,反倒是一脸担忧?

e42618835ac6499996f2cdec889ea9a7.jpeg

施一公委员发言

“有些评论因此说,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我很担心。”5分钟左右的发言,施一公说了3次“很担心”,让他感到担心的,是目前科研的现状和科研评价的问题

“在中国,想‘做’核心的科技评价指标,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在此次会议上,施一公在参与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过去5年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了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如果较真一点,假 设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从100增加到300,技术交易额从100变成了200,那么单个专利交易额其实是不增反降了,是5年前的66%。”施一公算了一笔账。

91476466c61b47eeb2c0d50c2648c467.jpeg

 

   这一数据折射出来的,是科技评价体系的问题。施一公称, 在各个单位,不论是晋升还是考量绩效,都会把专利、发表文章、文章的引用数和文章所发表杂 志的影响因子作为标准,而且这一风气愈演愈烈。

“但这几个核心的科技评价指标——文章数量、论文引用率、杂志的影响因子——都可以人为地提高。我想大家知道我这句话的意思。”他表示,“各个学校、单位都办了杂志,想要提高影响因子,互相引用就可以,引用多了,影响因子自然也就高了。”

“中国这样的国家,想要把这3个指标做上去,我认为是易如反掌。”在施一公看来,论文不足以说明科技实力,美国没有这样的评价方式,科技实力却依然领先。

“因此,论文和科技实力是两回事,大家千万要分开。”

597cb455513b4d308a6beb6093d6e46f.jpeg

中国科研现状:表面上一片繁荣,实则深藏危机!

除了论文以外,目前中国的科研现状,也让人担忧。

前段时间,某国立研究所所长也在自述中表示,中国科研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实则深藏危机。

“目前中国的科研看起来很繁荣、很热闹,但是你如果静下心来,把中国的科研放到世界竞争的大格局里,站在科技发展的大视野上回望,就会发现:不管是基础研究的理论、还是在重大技术的突破,你能看得见的中国人有谁?似乎很难看见谁。原创性的理论极少有咱们的东西,技术领域更是这样。”

“其实不只是我有这种想法。我身边一些做科研的朋友,其实也都做得挺顺,但当大家在一起聊天、喝酒,到了最后比较酣畅的时候,就会发出同样的感慨、产生深深的忧虑:如果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没戏了。”他谈到。

08a98fe87f6547c5b6f2a9638aab2911.jpeg

中国现在的科研

还有一个更深的问题。现在成为大牌科学家的这些人,恰恰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他们是最早“觉悟”的,所以走得最快,现在可能已经是院士、或者某些部门的科技负责人了。这些大牌科学家也许在夜半醒来的时候,会觉得这样做也有些不妥,但是你要是公开说,就真的是动了他的核心利益,所以这种话谁都知道,但谁也不敢说。

所以我们的科学圈里有这样一个怪异的现状:当他(她)有创造力真正能做科研的时候,是在以利益化的方式在做科研;当他(她)做到功成名就,立马会反过来再去做一些真正的科学工作。但说实话,当人超过了五十岁,已经很难做出像样的成果了。

所以还是知无畏、敢想敢做的年轻人最容易出成果。但是现在更多的年轻人,还必须像他(她)的老师一样这么走,因为假如你过早地去钻研真问题的话,你就会被淘汰。

所以你要想早点功成名就,也得去复制你老师的模式——以最快的方式爬到山顶,然后在山顶上再去悟道。

所以这个事情谁也不好捅破。并且这些人现在已经占据着这样的位置,即使他半夜醒来,心里偶尔会惊悚一下,但是他是绝不会认账的。

因此,中国现在的科研,已经陷入一个往下坠的状态。对于基础研究的那些引导、激励措施,其实是在加速让科学下坠——这真的是一个灾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71219-1165720.html

上一篇:真的很无奈?!
下一篇:智慧公路将带来的巨变
收藏 IP: 114.249.28.*| 热度|

5 冯兆东 李雄 高友鹤 魏焱明 毛善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