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飞跃

博文

基础创新与未来愿景 精选

已有 33280 次阅读 2011-12-23 00:0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创新

 


基础创新与未来愿景

          ——从二首古诗谈起

20111024日讲座整理)

 

 

今年初,作为我们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中心就在策划一个讲座、一个论坛。讲座和论坛叫什么名字?大家一直在想,最后暂定为“四方论坛”“平行讲座”,因为我们中心将以平行技术立世,又处在这个地方,还有就是希望我们的论坛要有棱有角,不要总是一团和气。本来计划论坛讲座在上半年开始,只是大家事情太多,所以拖到今天。

 

中心成立了,立足何处?走向何处?途径哪里?都是重大的问题。我想了很多,也有很多体会和想法。不过今天是我们“平行讲座”系列和“四方论坛”的开始,不想给大家加什么压力,希望能够轻松些。中国人都喜欢隐喻,所以就从挂在我中心办公室里的二首古诗说起,谈一下中心的基础创新与未来的愿景。

 

其一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七言绝句《观书有感》之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是晚唐诗人、号称“小李杜”之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先说一下这二首诗是如何来的。

 

中心设立之后,我一直在想一句老话,就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我们中心很合适,应该牢记。所以就想在我的办公室里挂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条幅。

 

请谁来写?我想起了一位刚过八十大寿的老先生。为什么?因为他与我们中心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历史性的渊源,所以请这位老先生来写十分合适。

 

没想到,老先生除了给我们写了条幅之外,还送了这二首古诗。开始我只以为这是因为老先生喜欢朱熹和杜牧之诗的缘故。可回头一想,这二首诗与我们所做的工作太相关了!品味再三之后,更是觉得两诗描述的实景与意境,与我们中心的使命、任务和目标,竟成天然的绝配,真是神来之举!相当程度上,回答了“立足何处?走向哪里?途径何在?”的问题。

 

 二首诗原意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再班门弄斧。这里,我就“望文生义”、“乱批三国”般地从我们中心的角度谈一下我的认识和体会。

 

 先说第一首,阐述的是基础与创新。

 

大家都知道此诗的作者朱熹是理学宗师,理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理学讲了什么?当然是哲学,但实际上理学就是在讲如何构建“人工社会”!只是朱熹要求按“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则去建,有些过火,也未成功。今天,我们研制人工社会或人工系统的指导原则是“顺天理、适人意”。建议大家有时间一定读一下朱子的《大学》,至少读一下开头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些绕口,什么意思?其实朱老先生在玩文字游戏:“明德”就是先进之德,“亲民”就是成为革新之民;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大学之后,要掌握科学的原理,要成为科技的先锋,科学无止境,要追求完美,永不罢休。

 

第一句“半亩方塘一鉴开”是什么意思?当然是指我们中心的创立和开办。我们本来是一层楼,现在只装修了半层,“半层中心”就如同“半亩方塘”。而且,还像镜子一样“开”,记得耶鲁大学Gelernter教授的《镜里世界(Mirror Worlds)》一书吗?这不正是我们研发的特色吗?还有,“方塘”必四方,“鉴开”须平行,莫非朱子真有先见之明,千年之前就知道今天我们要办“四方论坛”和“平行讲座”!

 

  第二句“天光云影共徘徊”,就是指我们中心要做的事情,而且从多个角度、多重意思去说明,十分全面。“天光云影”:天之光、云之影,是一实一虚、一明一暗、一阳一阴,用我们的ACP的术语,就是实际系统和人工系统!实际与人工系统“共徘徊”,分明就是虚实互动的平行执行,而且还是以“徘徊”形式来进行的,什么意思?计算实验!不确定,要来回许多次,所以要“徘徊”一般地进行实验,而且只能在“半亩方塘”里展开,用天之光、用云之影,而不是真正的天,不是实际的云,因此是真真正正的“计算实验”。你们看,此句把我们的ACP的核心成份,即人工系统、计算实验、平行执行全说了,而且还隐含着我们国家的“天河”超算机,热门的“云计算”,正是现在我们必须依靠的技术手段!

 

第三句“问渠哪得清如许”给我们提了一个大问题,如何保证我们中心出来的东西“清如许”?“清”至何等程度?“许”至何等模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我们应该好好地思考,一直想下去。

 

最后一句“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是对上面问题的具体回答,但告诫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简明道理:不管你的“清如许”是如何定义的,要实现就必须首先得让“源头”有“活水”来!“源头”是什么?就是基础知识,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行,“活水”是何?就是科技创新,源于基础的创新,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原始创新”。所以,为了实现我们中心的使命,我们就必须强调重视扎实基础之上的科技创新,这是我们的生命所在,这是我们取得“清如许”成就的保障。

 

再说第二首,描述的是未来愿景。

 

说起此诗的作者杜牧,在座的豪饮者一定还牢记着他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实,杜牧不但只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政论家,23出传世的《阿房宫赋》,他还是一位军事专家,专门研究过孙子兵法,写过十三篇的《孙子》注解,还曾经献计平虏,被宰相采用后大获成功。可惜,杜牧生不逢时,死后不久大唐就走向灭亡!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说的就是我们中心将来的历程,不是悠哉之行,不是享受生活,而是“远上寒山”, 山之行又长又高又滑又冷,石之径又硬又窄又曲又峭,艰难曲折,这就是我们将要经历的过程。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所以,大家一定要准备好,要做好打硬仗攻难关的准备。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就是经过第一句所说的磨练之后,我们要到达的境地,是“白云生处”的“人家”。“白云生处”,一般人难看清楚、可望不可及、只能想象。多美多妙的境地,但还是“人家”,不是仙地,所以我们中心一定要以人为本,以民族的利益为本。这句的“白云生”还告诉我们要以“清如许”的“白云计算”去开路,而不是以“浊如许”的“乌云计算”去到达目的。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主要是给我写的,因为“停车”是提醒我一定要适时退休,为青年人让路,不要挡住新一代的创新创业之道。这时候,我们登上了“白云生处”的“人家”,一定累了。“人家”不是仙地仙人,故要坐下来休息一下,同时欣赏一下我们所创造的一切。届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们成果丰硕,已成为一片万紫千红的“枫林”,在晚霞之下分外妖娆。大家看了,一定喜欢、一定高兴。届时,我们不枉此生之感一定会油然而生!

 

说到这里,你们心里一定在偷着笑。笑我真是一个知理不知文的工程师,居然把“坐爱”之“坐”理解成坐下来,竟不知道此处“坐”是“因为”之意。看来我可能是太累或者太老了,老想坐下来歇歇。其实,我是不敢把“坐”解释成“因为”,如果只是因为喜爱我们中心的成果才“停车”、才“退休”,那么万一中心没有取得像夕阳之下、秋色之中那绚丽多彩的枫林般的成果,我岂不是就不能退休了?所以,还是把“坐”当成“坐下来”或“退下来”为好,又易懂、又保险。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细腻深邃地描述了我们最终要取得什么水平的成果,按什么的标准以什么程度实现“清如许”。其实,此地没有明说中心应该产生何样的硕果,因为不好说。但是,就连附我们的成果之上,经过霜打之后的叶子,都要“红于二月花”。至于我们那经过千锤百炼所成之果是何等何样地辉煌,人们就只能想象了。时间是最好的答案,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再见分晓。

 

圣贤的诗讲完了,我再画蛇添足一下。作为一个非诗人的科技人员,我真心希望这最后一句不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而是“落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大家不须细想吧!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铭记这二首古诗,时刻牢记基础创新是我们中心的生命力所在,不断思索民族、社会、国家对我们中心的期望;努力工作,实现我们的目标,为民族的复兴,为国家的强盛,尽自己的力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4-521102.html

上一篇:科举百年后的启示:固化与异化
下一篇:暂时关闭博客评论声明
收藏 IP: 111.193.238.*| 热度|

54 鲍得海 杨晓虹 贾伟 赵凤光 许培扬 武夷山 刘艳红 彭思龙 吴飞鹏 张向文 樊京 罗汉江 丁能根 唐常杰 柳林涛 周涛 刘立 王伟 高建国 何士刚 黄富强 饶小平 余海燕 陈国文 莫红 占礼葵 沈震 王虎 朱亮 徐向田 zhangcz07 zhaowenmin nko21 ejs20 LIZHAN1 zhangchengcheng WANGDONG6 aej65 zhugecaocao crossludo vldb xqhuang jpp92 luowenying liyintao houbaiying yaojianyou wuzhongxi pangjinrong hongyouxin jiuduan yongfuzhao zhangyd tangwende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