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拂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kuan15 拂去杂尘,干干净净

博文

保健品变“毒药”,肠道微生物是元凶 精选

已有 8983 次阅读 2013-4-16 16:35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微生物, 保健品, 维生素, 肠道, 左旋肉碱

   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复合维生素Vitamins,左旋肉碱L-carnitine都是常见的保健品。常被用于营养强化和保健,预防多种疾病。然而,现在的研究发现它们并非始终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在某些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它们可能毒害我们的身体。


   卵磷脂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心脏和大脑,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等。卵磷脂在食物中含量丰富。蛋黄中较多,其次牛奶、动物的脑、骨髓、心脏、肺脏、肝脏、肾脏以及大豆和酵母中都含有卵磷脂。

   维生素是人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天然食物中含量较少,有些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则是由肠道共生的细菌合成的。

   左旋肉碱是一种能够促使脂肪分解转化为能量的类氨基酸,被用作减肥营养补充剂。红色肉类(牛、羊肉,猪肉等)是左旋肉碱的主要来源。由于它不是一种必须的营养成分,因此仅用于减肥等特殊目的。

   肠道细菌能够代谢胆碱和卵磷脂生成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进而被代谢成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N-oxide(TMAO)。TMAO可不是个好东西,它能够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而左旋肉碱其实是一种TMA,在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下也会生产TMAO。所以,大量食用肉食者会摄入较多的TMA,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更多的TMAO,肉食者毫无疑问的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发表在《自然》上的两项研究分别证明了上述结论。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发现,普通食物中的卵磷脂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风险。食物卵磷脂的三种代谢产物(胆碱(B族维生素的复合物),氧化三甲胺(TMAO)和甜菜碱(胆碱代谢物))在血液中的水平对心血管病有很强的预示作用。这几种代谢物水平越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越高。研究发现,也许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氧化三甲胺就可以知道谁更容易患心血管病。此外,胆碱作为B族维生素的复合物被肠道微生物代谢后也会产生TMAO,因此,补充复合维生素也有可能在补充维生素的同时增加血液中TMAO的含量,提高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此外,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还发现,长期给小鼠喂食左旋肉碱可以改变小鼠肠道内细菌组成,导致血液中TMAO升高,动脉硬化发生率显著升高;如果用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则不会出现动脉硬化。与严格素食主义者或普通素食主义者相比,杂食者血液中含有更多的TMAO,由于肉食者与素食者在其肠道中具有完全不同的细菌类型,因此,这种变化可能依赖于杂食性人肠道内特殊的细菌类型。含肉饮食很可能刺激了能够将左旋肉碱变为TMAO的细菌的生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浆中左旋肉碱和心血管病发病率以及心血管严重后果(中风、心肌梗塞和死亡)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但如果结合TMAO,它们之间就存在显著的相关。因此,肠道细菌可能是导致食用红肉诱导动脉硬化的原因。

   保健品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与我们共生的细菌会将“美味”变成“毒药”!维生素和卵磷脂在日常食物中含量丰富,而B族微生素可以由我们肠道中的细菌自行产生,完全没有必要再补充它们。而左旋肉碱并不是必须营养物质,且本质上并不对人体有多少益处,用于减肥也并不一定有多少作用,相反还可能有很多坏处,还是不吃的好。保健品不是药物,其作用机理非常不清楚,搞不好以为吃了营养品,实则“毒药”下肚,害了自己。建议大家丰富自己的饮食,形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远离红肉,最重要的是不盲目的服用各种保健品。善待我们的肠道细菌,注意饮食习惯,除了照顾自己的味蕾还要适当的考虑与我们共生的细菌,为她们提供菌需要的美味(某些碳水化合物和低聚糖等),而不是人类需要的美味。


参考文献:

1,Gut flora metabolism of phosphatidylcholine promo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Intestinal microbiota metabolism of L-carnitine, a nutrient in red meat, promotes atherosclerosi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900-680725.html

上一篇:肠道微生物与肥胖儿童:女孩体内拟杆菌Bacteroidetes越多越瘦
下一篇:为什么人放屁时气味、响度与音调会有不同?
收藏 IP: 61.148.244.*| 热度|

7 杨国力 杨海涛 王号 郑永军 孙学军 anran123 zhoulangxiuc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