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拂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kuan15 拂去杂尘,干干净净

博文

不会选益生菌?知道这十条金标准就够了! 精选

已有 18299 次阅读 2017-8-11 10:1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标准, 益生菌, 乳酸菌, 肠道微生物, 双岐杆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类机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伴随着人体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益生菌在世界各地又开始流行起来,因为它们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已被广泛证实。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维持胃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合成营养素、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等。比如,某些益生菌可以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并促进肠上皮屏障功能,增加抗炎反应并有助于宿主的整体健康。 益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是调节免疫系统和上皮细胞的功能,并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

      迄今为止,已有数百种不同的微生物应用于众多益生菌产品。面对市面上众多益生菌产品,如何选择最好的益生菌产品是非常困难的。然而,普通人缺乏益生菌相关知识,并且医生等专业人士也并不是很了解益生菌产品,相应的对他们来说也越来越困惑。

      鉴于此,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优质益生菌产品的特征,制定益生菌产品的金标准。并且生产厂家应该是遵循一套具体指导方针来保证益生菌产品的质量和作用,至少应该包括:

       a,标明产品中所含的所有种和株水平的益生菌,并将所有菌株保存在国际保藏中心中;

      b,表征每种菌株的安全性和功效;

      c,评估对人类宿主微生物的有益作用。


      然而,今天很难确定哪种益生菌配方是改善人类健康的最佳方法,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特定益生菌特征的了解。面对数百种益生菌产品,医生和普通消费者难以抉择,迫切需要一套具体指导来确保选择到好的益生菌产品。


       近日,意大利米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总结了十条选择益生菌的标准。旨在明确告知生产商和临床医生益生菌的基本特征,尤其是益生菌产品应该被用作人体健康的生物调节剂。

      这项研究还旨在为医生提供一个有用和快速的“指导套件”,以便对所考虑的益生菌进行简单直接的评估,在推荐和选择益生菌时,对宿主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的益生菌和微生物产品应具有的主要特征。

      下面列出的10项“诫命”或“建议”,供临床医生参考。同时,也供生产厂家参考,避免错误识别,错误贴标和“pie in the sky ”的故事。


关于益生菌的十项推荐标准:



1,了解益生菌的正确定义;



      世界粮农组织/世卫组织委员会给出的官方定义是:“益生菌是活体微生物,当以足够的量施用时,向宿主赋予健康益处”。

      FAO/WHO Committee is “live microorganisms which, when administered in adequate amounts, confer a health benefit to the host.”



2,菌群水解产物、非活性细菌及非定殖孢子不能被视为益生菌;

      虽然已经观察到微生物组分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和健康有有益的影响,但是由于他们不能存活于人体,持续发挥作用,也不能在人体萌发活化,起效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它们不能被认为是益生菌或非定植的孢子。



3,对益生菌产品中的菌株有详细了解;

      一般来说,对菌株的准则要求:

      1)标签上最低浓度为10^ 9 CFU的活微生物/日的剂量(如果该较低剂量的有用性已经在科学实验水平得到清楚显示和支持,则可以更低);

      2)通过整合表型和基因型表征鉴定每种益生菌菌株;

      3)不存在致病因素。


      然而,实际上目前市场上的商业益生菌产品并不总是被正确标记,因为许多声称包含的益生菌菌株可能不存在或其数量可能低于标签上的宣称。 2002年,Weese JS等人检测到许多加拿大商业益生菌用于人体口服摄入的标签中的几个缺陷,发现在43%的分析产品中所含的菌株与实际不符,并且有25%的产品的含量被标错。

      在意大利的研究中,作者们观察到,42%的分析产品中不包含至少一种标记菌株的宣称的细菌数量。 此外,在17%的产品中没有检测到活的微生物。

      因此,只有一个良好的,充分表征的菌株才能应用于益生菌产品。 按照要求的剂量,明确的遗传分型和可追溯性是新的,靠谱的益生菌的主要标准。


4,在单菌株或多菌株产品中做出正确选择;

      商品化的益生菌,配方非常多,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菌株,目前无法确定那种配方更优。但基本上多菌株要优于单菌株。Drago等 (2015)的研究表明,唾液乳杆菌LS01和短双歧杆菌BR03的组合与每个单株相比,增加了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免疫调节活性。 特别是,当LS01和BR03组合而不是单独使用时,白细胞介素10(IL-10)产生,以及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显着增加。 因此,这两种菌株的组合可能导致对人体的更大的有益效果,增强抗炎免疫反应并提高宿主的整体健康。

      此外,在多菌株产品中,所有菌株不能竞争营养和能量来源,并且不抑制其他菌株的生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同种的多菌株组合可能更有利于发挥优势。


5,防止益生菌菌株或产品中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

       当抗生素耐药性可以通过抗性基因和决定因素转移到病原菌中时,可能产生“超级细菌”,使抗生素治疗无效,并进一步有助于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因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体健康风险。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议,用作食品补充剂的商业微生物菌株不应含有任何可转移的抗生素耐药性,因此,必须对每种菌株进行主要抗微生物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抗生素抗性可以通过整合子,共轭质粒,转座子,插入元件和溶解或温和的噬菌体转移到微生物群落中。实际上,在某些乳酸杆菌中也观察到高频发生的抗性基因转移,因此,商业微生物菌株的安全性应在市场推出前进行评估,不仅评估毒力因子的存在或不存在,而且评估其获得和转移抗生素抗性遗传因子的能力。

      此外,益生菌产品中所含的所有微生物都应具有不具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敏感特征。

6,选择对胃肠道环境有耐受性的益生菌菌株;

      益生菌需要活着进入人体,胃酸和胆碱会杀死很多菌,因此,菌株需要有一定的抗性。通常,胃液中微生物的生存力是菌种和菌株特异性的,比如动物双歧杆菌在双歧杆菌中具有最高的耐酸性,通常显示出对酸性条件的极低抗性。乳酸菌也有类似的耐酸机制。

      胆碱也会杀死微生物。胆盐水解酶(BSH)活性是保证菌株对有毒的结合胆汁盐具有抗性,并在胃肠道中保持活力。 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属的益生菌中都已经检测到BSH活性。因此,耐低pH值和水解胆汁盐的能力是选择人类消费的益生菌菌株的基本特征。


7,选择的益生菌菌株必须能够在肠道中定殖;

       菌株可以定植到肠道,能够存活下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比如对抗病原体,形成生物膜等,即使停止服用益生菌后,也能中一定时期内持续发挥作用。事实上,Dommels等人(2009)的研究显示,在志愿者服用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和鼠李糖乳杆菌GG一次的3周后,他们的粪便样品中仍能检测到,表明这两种乳杆菌菌株具有很强的定植能力。

      但是,并不是所有菌株都有这样的定植能力,Prilassnig等(2007)发现,每天给健康个体施用益生菌,但是不能检测到嗜酸乳杆菌,加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菌株。

      选择益生菌时,需要了解里面的菌株已经经过了相关的耐酸碱的验证。



8,尽量选择那些可与肠道菌群正面互作的菌株;

       关于益生菌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影响的数据较少。有些菌株能够明显影响肠道微生物的构成,而某些菌株对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不明显,但对微生物的代谢会产生影响。

      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嗜酸乳杆菌在健康志愿者中会诱导了β-葡萄糖苷酶,硝基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显着降低。即使关于益生菌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影响的数据少且有些相冲突,但是只有具有增强肠道菌群活动的益生菌产品才能被考虑用于改善人体健康。


9,确认所选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评估服用益生菌之前的健康状态;

      益生菌的安全性是我们在选择益生菌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常,体外测定可用于排除潜在的致病微生物。然而,毒力因子可能在安全性测定中使用的条件下下调而无法检测。因此,体内模型通常比体外模型更有用,因为毒力是由几个因素介导的。此外,微生物基因组筛选毒力和致病因子的存在非常有助于预测非活动性安全风险决定因素的可能性。

      即使口服益生菌摄取一般都是安全的,但也可能存在副作用,在对具有短肠综合征的11个月大的男性患者使用乳杆菌时,有出现菌血症的情况。在接受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治疗轮状病毒相关性腹泻时,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和缺氧。

       因此,在使用益生菌之前,特别是在患者存在物理和免疫缺陷屏障可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必须考虑个体的健康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和其他危险因素的重要性,以尽量减少所有潜在的副作用。一般来说,使用益生菌产品的真正风险与益生菌产品中使用的微生物菌株,以及病人的健康状况有关。具有较长时间的使用历史,具有在人体使用安全性证据的菌株更让人放心。


10,选择有明确临床效果的益生菌。

      虽然,可能所有益生菌都对人体发挥有益作用,然而,临床评估益生菌菌株在改善人类疾病中的功效,尤其是改善与给定疾病相关的症状也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对益生菌的荟萃分析强调了这些微生物如何对肠粘膜完整性有积极贡献,在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风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喂养富含益生菌的人乳的新生儿可以降低NEC的发病率,从而对婴儿的健康有保护作用。益生菌也似乎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

      最近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如以前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观察到的益生菌的施用导致胰岛素抵抗(HOMA-IR)的体内平衡模型评估的显着减少。最近,一种含有嗜热链球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亚种的益生菌配方已经证明在缓解抗生素诱导的囊泡炎和预防这种临床病症上是有效的,虽然迄今为止尚不清楚上述含有的菌株是改善患者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在选择在给定疾病存在下使用的最好的益生菌菌株时,应该对已经证明临床疗效的那些菌株给予非常的关注。


小结:

      益生菌如今被用于多种临床场景,有时也用于风险人群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在全球许多地区,益生菌被作为膳食补充剂,食品或保健品来营销,并采用不同于药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标准。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管理标准和产品标准。

       对于临床医生,需要掌握科学的益生菌产品标准,保证益生菌产品的安全性、特别是用在风险人群中。选择临床证据充分的菌株,病人也会有兴趣采用益生菌来防病治病。必要时向生产商索取相关证明,确保所推荐的益生菌被证实符合优质生产标准。

       对于生产厂家,需要与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协作,确保其产品符合益生菌质量标准。严格按照要求标注,保证菌株活菌数量和菌株安全性,有效性。

     对于消费者或者病人,选择益生菌产品要有一定的辨别力,特别是对于病人,选择经临床研究证实的菌株。绝对不能盲目地将其看作治病防病的唯一良“药”,合理正确地利用益生菌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参考资料:


1,Marco Toscano, Roberta De Grandi, Luca Pastorelli, Maurizio Vecchi, Lorenzo Drago. A Consumer’s Guide for Probiotics: 10 Golden Rules for a Correct Use.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2017. DOI:10.1016/j.dld.2017.07.011


2,Reid G. Probiotics: definition, scope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6;30:17-25.


3,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Evaluation of Health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Probiotics in Food Including Powder Milk with Live Lactic Acid Bacteria. Health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probiotics in food including powder milk with live lactic acid bacteria.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


4,Adams CA. The probiotic paradox: live and dead cells are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Nutr Res Rev 2010;23:37-46.


5,Drago L, De Vecchi E, Gabrieli A, et al.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S01 and Bifidobacterium breve BR03,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of allergic asthmatics.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5;7:409- 13.


6,EFSA. The maintenance of the list of QPS microorganisms intentionally added to food or feed - Scientific Opinion of the Panel on Biological Hazards. EFSA J 2008;923:1-48.


7,Toscano M, Peroni DG, De Vecchi E, et al. Micro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Some Powdered Infant Formulas: From Quality to Antibiotic Resistance Evaluation. Food Proc Tech 2013;4:12.


关注本公众号!

肠菌与健康 microbiota & health

带你了解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奥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900-1070592.html

上一篇:下次诺贝尔奖会有他吗?肠道微生物组领域开创者Jeffrey Gordon
下一篇:解读2017生理医学奖:三个基因,三个人
收藏 IP: 36.102.227.*| 热度|

5 黄永义 苏德辰 陈敬朴 xlsd changt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