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于相关内容已经修改,本文相应调整。
近一年来,我帮一些朋友回答了一些他们关于益生菌和人体微生物的问题。有些人跟我有过争论,说他从网上查到的,并且还是专家的观点,并据此跟我反驳我的一些观点。其中,有些观点我是实在不敢苟同。碰到疑问之后,我会再查询资料看看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但查询之后大部分都证实了我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我也一直纳闷,他们理直气壮的自信来自哪里?他们所说的专家的观点来自哪里?
今日上网搜了一下,然后发现在某度,一些词条里确实存在非常多的明显的错误,而且,里面一些内容确实是经过了某些专家的审核,打上了“专家审核”的标签。表面看起来非常科学,权威。
婴儿双歧杆菌可以指Bifidobacterium infantis,也可以是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如果是Bifidobacterium infantis那肯定不可能,双歧杆菌还有短的,长的,俩叉的,不止这一种。如果是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倒是有可能,在出生后不久,双歧杆菌是会在某些婴儿体内占到肠道菌的百分之六十,甚至90%,但很快双歧杆菌就会下降,其它菌开始增多!但这种变化是人体菌群的正常发育过程,并不表明人类必须依靠高比例的双歧杆菌来维持健康。从分类水平上说,双歧杆菌的名字到目水平才有的,它属于放线菌门。人类肠道中最主要的两个门是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两者的总和甚至可以占到肠道菌的超过90%。正常成年人体内放线菌门的比例不会很高。也没有统计数据说60岁以上老人的双歧杆菌占百分之七点九。不同的人体内菌群差异很大,中国南北方饮食和环境都不同,菌群差异很大,中国和日本人体内双歧杆菌比例差别更大。怎么能计算出这样的一个比例,这么有零有整的数据也没有标明任何出处。
科普机构的权威性是建立在对内容准确性的负责,对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的负责,还要有严格的制度保障。
咱再看看这些内容的参考出处,该词条的参考资料有三个:一个是食物相关的日本书,一个是“科学之友”期刊,一个是国际冰淇淋资讯网络!这个词条居然参考了这些内容!参考的资料居然没有任何一个科学研究论文!
再看看wiki的词条,从参考文献上来看,大部分都是科学研究论文,并且其中很多还添加了PDF版的原文链接。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是说外国人做的东西有多好,关键是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做这事是不是用心了,即使没有用心,最起码也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吧。
要想做到权威,首先在内容和参考资料上得讲究质量,随便从网上七拼八凑整理出的词条,还能经过专家学者的权威认证,其制度和流程实在值得怀疑。既然专家和教授都实名了,社会再浮躁,作为专家教授也不应该随波逐流。
我们不期望科普有多流行,多普及,我们期望的是科普能够首先做到靠谱!呼吁相关机构,别再打着科普的旗号宣传错误知识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