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忽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大毛忽洞 自留地是桃花源,只种颜色不耕田。 点击 【博文】 看分类目录 邮箱: lishchlishch@163.com;lishchlishch@gmail.com

博文

学术界的夏草冬虫现象

已有 9849 次阅读 2007-7-24 03:45 |个人分类:诺贝尔奖的奇思妙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诺贝尔奖

中国学术界的“夏草冬虫”现象
   —再谈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
大毛忽洞写了一篇博文,题为《每10月,中国人诺贝尔奖情结的“发情期”》在文章提到学术界的“夏草冬虫”现象。本文则是专门讨论这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发情”是至高无上的褒义词,如果一个民族在肉体上不发情了,这个民族就快要结束了;同样,如果一个民族在精神上不“发情”的话,这个民族的精神就要结束了。因此,大毛忽洞把每年10月国人对诺贝尔奖的反应,称为诺贝尔奖情结的“发情期”。
冬虫夏草是一味非常名贵的中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冬虫夏草有时也被说成“夏草冬虫”,但是,大毛忽洞认为,这味中药被称为冬虫夏草是最恰当不过了,因为,冬虫夏草包含了先虫子后草的发展过程,更名符其实。
冬虫夏草是虫子和草“组合”在一起,跨越了动物和植物两个领域。
中国学术界有一种所谓的“双肩挑”现象,是学术和权术组合在一起,跨越了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两个领域,大毛忽洞把这种现象称为“夏草冬虫”现象。
“草”寓意自然科学的学术活动,“虫”寓意行政管理活动。而且学术界的“夏草冬虫”现象也包含演化的内涵,是由草发展到虫子,和冬虫夏草是由虫子到草的次序相反,因此,“夏草冬虫”概念应该归还到中国学术界。
不仅如此,“夏草冬虫”现象不仅和学术界有恰当的对应关系,“夏草冬虫”和诺贝尔奖情结也有很好的类比关系。
从科学研究的特点看,诺贝尔奖具有植物的属性,因为一粒科学的种子(科学命题)可以保存上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和植物的种子可以长时间自然保存一样。然而,对动物来说,很难把种子自然地保存上百年的时间。
另外,中国文化把做学问的人称为耕耘者,因此,学问具有一种植物的属性。诺贝尔奖就是奖给做学问的人,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诺贝尔奖具有植物的属性。
中国文化中把老百姓称为草民,无论你多么有学问,只要你不是官员,你就是草民,是植物的属性。
中国文化中,官员具有动物的属性,例如,皇帝是龙,皇后是凤,显然,龙和凤都是动物。有时候,老百姓把不好的官员称为狗官,这也再一次说明,官员具有动物的属性。
冬虫夏草是从虫子到草,是从动物到植物,这是一味中药。
然而,“夏草冬虫”则是反映了从草到虫子的过程,草表示处于做学问的状态,而虫子则表示处于当官的状态。因此,“夏草冬虫”描述了从植物到动物的演化,正好对应从做学问的草民过渡到了做管理的官员。
“夏草冬虫”现象和诺贝尔奖情结有什么关系呢?
君不见,我们有不少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他们不但拥有非常肥沃的土地(实验室条件),也拥有非常丰富的雨水(科研经费),他们也有似乎已经发芽了的诺贝尔奖的种子。
但是,过了几年之后,发芽种子的内核就蜕化出一个蛹,蛹子在优越的条件下发育成为一个会飞的蛾子,待到翅膀硬了之后,蛾子就翩翩起舞地飞走了(当了官了)。这不就是“夏草冬虫”效应吗?
蛾子飞走了也就罢了,土地和雨水还可以培育另外一粒种子。可是,蛾子把一个外壳仍然留在那块肥沃的土地上,还贴了一个标签,名曰:诺贝尔奖的种子。结果是土地依然肥沃,雨水照旧充足,就是看不见禾苗出现。因为,种子的内核已经化作蛾子飞走了。
以前,中国人对奥运会金牌也特别敏感,只是在那时,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如温饱问题,还有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等,这些因素抑制了国人奥运会金牌情结的“发情”。
在84年奥运会上,当许海峰一枪为中国夺取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时候,全世界的华人都激动得哭了,因为这块金牌来得太晚了。
今天,我们要科教兴国,我们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诺贝尔奖的意义远比奥运会金牌的意义要重要,最保守的态度也应该平等对待吧!
那些“我们暂时不需要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也没什么了不起”等言论都是言不由衷,反而有意无意地暴露狐狸吃不上葡萄的心态。

 



诺贝尔情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21-4851.html

上一篇:如果你很穷,请跟我来
下一篇:三更灯火,五更博客
收藏 IP: 119.166.1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