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预计5月结束 多灾叠加可能发生

已有 2895 次阅读 2016-4-13 06:1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低温冻害, 超级厄尔尼诺, 强震, 高温, 旱涝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预计5月结束多灾叠加可能发生

                               杨学祥

 

   南方日报讯(记者/谢庆裕通讯员/杨群娜)12-13日我省大部地区迎来新一轮大到暴雨和强对流天气。记者12日从省气候中心获悉,当前厄尔尼诺事件在强度上已经超过19971998年度,堪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史上最强”厄尔尼诺。目前,厄尔尼诺事件仍处于衰减阶段,预计于5月结束。

近日在广州召开的热带气象与海洋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介绍,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次年(2016年)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降水将明显偏多,出现严重洪涝灾害的概率大,异常强降水偏多的背景下,还要密切注意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台风少但秋季台风强度不可小觑,尤其要注意由强台风引起的多种灾害(风暴潮、洪水、暴雨等)的迭加。受全球气候变暖与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共同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会更频繁出现。

http://news.ycwb.com/2016-04/12/content_21797174.htm

 

监测数据表明:

其一、2015年发生了超强厄尔尼诺,在强度上已经超过19971998年度,堪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史上最强”厄尔尼诺。

据中国海洋报47消息,监测结果显示,从事件的峰值强度、累积强度和生命史来综合判断,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是一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弱于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为1951年以来的次强事件。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6/04/07/030292797.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8645.html

其二、2015年超级厄尔尼诺带来了最热年新纪录、强震、北方干旱、南方洪涝、流感增强等灾害,2016年洪涝灾害可能性最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382.html

我们在201572指出,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2016年发生拉尼娜,那么,长江大洪水有可能在2016年发生,因为1997-1998年厄尔尼诺和1998-2000年拉尼娜与2015-2016年厄尔尼诺和2016-2017年拉尼娜的发生条件极为相似。

事实上,长江特大洪水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有关: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3年发生弱厄尔尼诺,1954-1956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特大洪水;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事件,1998-2000年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1998年发生长江流域20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来的特大洪水。

关注2015-2016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对长江大洪水的影响。

关注2016-2017年强拉尼娜事件带来的灾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4718.html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5年中等强度厄尔尼诺和2016年强拉尼娜,足以给中国带来1954年和1998年规模的长江巨洪。

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发生在1997-1998年,1998-2000年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长江巨洪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后期和拉尼娜事件前期,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交替是长江巨洪发生的原因。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2015-2016年发生较强厄尔尼诺事件,2016-2017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类似1954年和1998年中国巨洪在2016年发生的概率增加,今年不过是小试锋芒,加速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已刻不容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140.html

 

相关报道

厄尔尼诺事件预计5月结束院士呼吁防御多灾叠加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谢庆裕 发表时间:2016-04-12 21:15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次年极端天气或更频繁

  院士呼吁注意防御强台风引起多灾叠加

  南方日报讯(记者/谢庆裕通讯员/杨群娜)12-13日我省大部地区迎来新一轮大到暴雨和强对流天气。记者12日从省气候中心获悉,当前厄尔尼诺事件在强度上已经超过19971998年度,堪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史上最强”厄尔尼诺。目前,厄尔尼诺事件仍处于衰减阶段,预计于5月结束。

  近日在广州召开的热带气象与海洋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介绍,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次年(2016年),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降水将明显偏多,出现严重洪涝灾害的概率大,异常强降水偏多的背景下,还要密切注意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台风少但秋季台风强度不可小觑,尤其要注意由强台风引起的多种灾害(风暴潮、洪水、暴雨等)的迭加。受全球气候变暖与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共同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会更频繁出现。

  来自中国科学院曾庆存院士,中国工程院陈联寿院士、丁一汇院士、中国科学院王会军院士以及来自东南亚、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和周边国家、地区和国内的18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广州,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气象保障科技需,在热带极端天气监测和预报等有关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讨。

  对于广东来说,省气候中心专家介绍,2015年,在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广东台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厄尔尼诺次年,受其影响,我省气候年景偏差,容易出现强台风和暴雨等极端天气,可能造成较大灾害。预计前汛期我省大部分地区雨量偏多1-2成,降水集中期出现在5-6月,“龙舟水”为偏重年景。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4-6个,可能有1-2个达到强台风级别。初台、终台均偏晚,初台可能出现在7月上旬后期,终台可能出现在10月上旬。北江流域前汛期降水量偏多1成左右,降水的阶段性特征突出,5-6月降水集中期出现流域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北江上游的江西预测前汛期可能出现局部严重洪涝灾害。

  丁一汇特别提到,降水明显偏多,还要密切注意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秋季台风强度不可小觑,尤其要注意由强台风引起的多种灾害(风暴潮、洪水、暴雨等)的迭加。

http://news.ycwb.com/2016-04/12/content_21797174.htm

 

强震、干旱、流感、高温:2015年厄尔尼诺能带来什么?

已有 1785 次阅读 2015-3-10 10:5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厄尔尼诺特大地震干旱高温流感低温冻害    推荐到群组

强震、干旱、流感、高温:2015年厄尔尼诺能带来什么?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大学)

 

一、2015年厄尔尼诺终于来了并将继续增强

 

   美联社35报道称,美国国家气象局5日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再次现身。该局气候预测中心副主任迈克·哈尔珀特说,此次迟来的厄尔尼诺现象较弱,并且有些反常,所以可能不会有太多地区受到其影响。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至今年夏季的可能性约为50%60%。这是自2010年春季以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20143月以来,美国国家气象局一直预测即将出现厄尔尼诺。不过,这种现象直到现在才出现。哈尔珀特说,他不知道此次厄尔尼诺为何没有像预测的那样形成,“今年有点令人困惑”。

http://tech.gmw.cn/2015-03/09/content_15039983.htm

   据外电39消息,马来西亚气象局周一在邮件中报告称,厄尔尼诺气候将贯穿北半球的整个夏季,几率约在50-60%

   气象局表示,近期的气象模型显示,赤道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出现西风异常现象。

   气象局称:“由于预期厄尔尼诺气候的力道较弱,因此不会对全球气候产生过于严重的影响。然而,北半球春季或出现与厄尔尼诺有关的影响。”

   报告称,3月马来西亚半岛的多数地区预计迎来正常天气,但玻璃市州、吉打州、吉兰丹州以及彭亨州和柔佛州的部分地区除外,这些地区的降雨量可能将低于往年均值。

  5-8月沙捞越州天气预计将逐渐干燥。

3-5月沙巴州多数地区的降雨量预计将略低于平均水平。

http://info.glinfo.com/15/0310/06/11EB2BB919AE056B.htm

我们在201533指出,万事俱备只欠西风:关注4月西风增强。每年49-728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西风形成,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1431.html

我们的研究结果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9月南极海冰1979年以来最大值遏止2014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20152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小值加快厄尔尼诺的发生,2015320913日食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20159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值的可能异常变小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7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2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7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137.html

 

二、2015年厄尔尼诺能带来全球强震

 

  2015年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是8.5及以上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2015年是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的第二年,是8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2015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并可能发展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而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是强震活跃时期。

   三种因素叠加,导致2015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异常变大。

 

三、2015年厄尔尼诺能带来全球高温和我国北方干旱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6月至2000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2014年成为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年,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2015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两者叠加,将导致2015年开创最热年新纪录,并导致我国北方严重干旱。

 

四、2015年厄尔尼诺能带来全球流感增强

 

   研究表明,流感爆发的6大气候特征是: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5年厄尔尼诺正在发生,2010-2013年拉尼娜事件连续发生,低温冻害频繁发生,符合流感爆发的六大特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73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0967.html

2016年流感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95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2232.html

 

五、2015年厄尔尼诺能带来低温冻害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中国东北易于发生冷夏和冬季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31957.html

20161月全球超级寒潮即是证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2232.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9738.html

上一篇:特别关注:台湾花莲12日发生6起地震 最大规模4.3级
下一篇:霍金开微博首日成网红:末日警告你信吗?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