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樱岛火山性地震超千次:关注8月地震火山增强

已有 2552 次阅读 2015-8-17 04:41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厄尔尼诺, 地壳均衡, 拉马德雷冷位相, 路线图, 地震火山

日本樱岛火山性地震超千次:关注8月地震火山增强

                杨学祥


   中新网8月16日电  据“中央社”16日报道,日本鹿儿岛县的樱岛的火山性地震15日开始增加,超过千次,日本气象厅分析,樱岛可能会有大规模喷发,并宣布喷发警戒提升至4级,呼吁部分地区民众严加戒备,准备疏散。

   我在8月10日指出,7月22日以来,留尼汪岛、危地马拉、印尼、阿拉斯加、智利、日本和墨西哥等多地发生多次火山喷发,

   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是地震火山活跃年。

   关注地震火山活动持续增强。

   关注8月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1773.html 

   8月9日巴拿马、新西兰、菲律宾相继发生5级地震。

   8-9月地震火山活动将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1871.html 

   潮汐组合C:8月14日为日月大潮,8月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0度,8月18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D:8月25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20500度,8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较弱,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8月3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8月3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57度。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0689.html 

   8月30-31日潮汐组合为本月最强,厄尔尼诺的持续发展将导致重大灾害发生。

   我们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0813.html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月13日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气象预报中心当日发布最新预测显示,2015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十分显著,而且正在加强,有可能成为自20世纪50年代有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预计将给全球多地带来巨大灾难。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8/14/c_128129949.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3216.html

   据2015年06月0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日本继5月30日发生8.5级强震(日方后修改为8.1级)之后,第二日又发生了6.4级地震。由于最近接连发生强震,地震学家敦促日本保持警惕,为下一场大地震的来袭做好准备。

   特大地震路线图:往返于冰川消融山区和海平面上升的沿海地震带

   我们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2010年智利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2012年印尼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2012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北京时间5月25日下午1时30分左右,日本崎玉县北部发生了里氏5.6级地震,茨城县土浦市的最大震度为5度弱(日本标准)。我们在2015年5月26日对日本大震又一次提出警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日本5月30日8级地震再次验证了地震路线图。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证实了4月进入地震高潮。由于2015年厄尔尼诺的出现,地震高潮持续到2015年5月。

   尼泊尔毗邻中国的青藏高原,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表明新一轮的陆海地震路线图的开始。日本大震之后,美国大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80.html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有关

   2015年5月30日我们指出,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5年和201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16-2017年和2019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4-2018年预测为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年:

   2015年5月为弱潮汐时期,强烈的地震活动是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地壳原有的重力均衡,引发海洋地壳反向降升13-20厘米,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2678.html 

   2015年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日本8级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在1896.~1897最强厄尔尼诺事件中,日本发生8、8.4、8.6级三次特大地震。从表2中可以看到,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有非常好的一一对应关系,这预示2015年5月30日的日本8级地震可能仅仅是前兆,并非是强震的终结。

   冰川融化是全球特大地震的主要动力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亦称为拉马德雷现象)密切相关[5-6]。PDO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 South Oscillation,缩写为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度[7-8]。

   PDO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PDO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890-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1976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77-1999年。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一个周期为50-70年[7-8]。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11次(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0次(0次),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特大地震频发地区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板块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与全球变暖造成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4期上。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PDO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5232.html 

   1896-1897年日本三次8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首先,1896-1897年处于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8.5级以上特大地震全球发生了6次,其中日本发生了一次。

   其次,1896-1897年全球发生了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日本发生了3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

   第三,1854-2011年日本8级以上地震和厄尔尼诺事件有一一对应关系。

   第四,2000-2030年全球重新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第五,2015年较强厄尔尼诺已经发生;

   第六,2015年5月30日日本已经发生8级地震。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表明,美国和日本大震在劫难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综合数据分析表明,日本目前的地震趋势和条件与1896-1897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时期大致相同,2015年5月30日日本8级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兆。

   关注2015年厄尔尼诺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962.html 

   关注日本更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80.html

   日本可能还有更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验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blog-2277-896582.html 


相关报道

日本樱岛火山性地震超千次 或有大规模火山喷发

2015-08-16 13:15: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16日电  据“中央社”16日报道,日本鹿儿岛县的樱岛的火山性地震15日开始增加,超过千次,日本气象厅分析,樱岛可能会有大规模喷发,并宣布喷发警戒提升至4级,呼吁部分地区民众严加戒备,准备疏散。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称,气象厅表示,从15日上午起,鹿儿岛的樱岛以南岳的直下附近为震央的火山性地震达1028次,岛内观测到震度2或1级摇晃的地震,总计有4次。在岛内(倾斜计、伸缩计)观测到显示山体持续膨胀的急遽地壳变动。

  截至16日上午9时,火山性地震达44次,比截至前天的情况多,显示地壳变动持续发生。

  日本气象厅分析樱岛发生大规模喷发的可能性高,宣布喷火警戒如同15日的4级。距离昭和火口、南岳山顶火口约3公尺以内的鹿儿岛市有村町、古里町民众,有必要准备疏散。15日已有部分民众疏散。

  日本气象厅呼吁民众,严防火山喷发时所发生的大喷石、火山碎屑流。

(责任编辑:UN660) 原标题:日本樱岛火山性地震超千次 或有大规模火山喷发

http://news.sohu.com/20150816/n418969928.shtml

2015年8月强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地震相应增强

已有 519 次阅读 2015-6-26 11:07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 厄尔尼诺 地震    推荐到群组

2015年8月强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地震相应增强

           杨学祥,杨冬红

   2015年1-4月和8-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8月是强潮汐过渡时期第一个月,7月末8月初和8月末,有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地震活动相应增强。

   潮汐组合A:7月31日为日月大潮,8月4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12度,8月2日为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8月7日为日月小潮,8月1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8817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8月14日为日月大潮,8月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0度,8月18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D:8月25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20500度,8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较弱,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8月3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8月3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57度。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068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3629.html

上一篇:假安评、假环评比假文凭更可怕:假货和废品的报复周期
下一篇:厄尔尼诺事件在7月达到最强阶段:8月变弱得到证实
收藏 IP: 221.9.97.*| 热度|

3 钟炳 杨文祥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