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冰冻灾害再袭南方:不能忽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已有 2976 次阅读 2011-1-8 03:3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拉马德雷冷位相, 冰冻灾害

冰冻灾害再袭南方:不能忽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近日肆虐中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民众带来诸多不便和损失,迄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有30个县份受灾,受灾人数超过100万。

        我们在2010年5月18日指出,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2]。

        根据潮汐的1800年周期,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再过300年),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全球变暖至少能持续到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这符合大多数科学家关于全球变暖总趋势的证据和预测。

        根据潮汐200年准周期,1974年出现了一次潮汐小高峰,并伴随20世纪60-70年代的低温期,但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200年周期的低谷在2007年开始,使低温期在20世纪80年代中止(人为的温室效应是重要原因,变暖大趋势是根本原因)。迟到的太阳黑子活动第五次低值有可能与1974年的潮汐高峰配合,形成新一轮的低温时期,规模比前一次降温幅度要小得多。这是“千年极寒”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的主要原因。千年极寒变百年,这是有据可查的[6]。

        根据潮汐准60年周期,2000-2035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频繁发生。在冷位相时期内,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都会导致中国发生严重的低温冷害[8-10]。准60年规模的低温发生的几率最大,与去年的冬季低温水平持平。

附件;

【社会传真】冰冻灾害再袭南方

2011-1-7 江西电视台

 【社会传真】冰冻灾害再袭南方:大范围冰冻灾害席卷我国,各地启动应急响应积极应对
   

http://www.cjxtv.com/video/pages/10781.shtml

冰冻灾害致广西30个县逾百万人受灾

2011年1月8日 0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林艳华 刘万强 选稿:孙晓菲

  东方网1月8日消息:近日肆虐中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民众带来诸多不便和损失,迄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有30个县份受灾,受灾人数超过100万。

  据广西民政厅介绍,截至1月7日16时,广西全区低温雨雪冰冻受灾地区有桂林市的资源、全州、平乐、灵川、阳朔、灌阳、兴安、恭城、龙胜、荔浦、临桂,河池市的南丹、巴马、罗城、宜州、环江、都安、金城江、东兰、天峨,柳州市的三江、融水、融安、柳江、柳城,贺州市的昭平、富川、平桂、八步、钟山等4市30县(市、区),受灾人口103.45万人,因灾伤病737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118人,饮水困难人口1.2万人。此次灾害还造成广西75.13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居民住房15户53间倒塌,损坏房屋6337间。此外,61头大牲畜因灾死亡。

  广西各地民政部门对此次冰冻灾害受灾人口,及时开展了救助工作,目前灾区社会稳定。

  另外,广西教育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和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认真做好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保证学期末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广西教育厅还及时指导桂北地区一些重灾县学校做好停课、缓考等应急部署。
http://news.eastday.com/c/20110108/u1a5655016.html
评论:春运须准备应对冰冻灾害 勿重蹈08年覆辙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2011年01月07日14:11

  社评
  春运须有应对冰冻灾害的准备
2011年春运已经进入倒计时,但从天气上看,中国南方多个省市遭到的冰冻灾害目前还没有减缓的迹象,对此我们宜早做准备。
   2008年南方雪灾造成交通中断,导致数以万计的旅客滞留车站,无法回家过年,经济和社会损失都相当巨大。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天气状况与2008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虽然还没那么严重。当前,贵州、湖南、广西以及重庆等地冻雨天气持续,交通受阻。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各种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有关天气的一些传统思维正在被颠覆,“反常”已经不足以为奇。有鉴于此,我们虽然希望今年不会成为2008年的翻版,但也应该做好各种预案,不仅受灾害直接影响的地区应该如此,目前尚未受到影响的地区包括上海,也须未雨绸缪。
  短期而言,我们要配备足够的除冰器械和融雪剂。之前,因为持续低温和降雪,一些地方曾出现过融雪剂不足的问题,在国外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结果导致机场关闭。趁现在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客流还不是很多,要尽早将相关物资调配到位,以免出现冰冻天气来袭、公路机场需要融冰铲雪却物资不足的尴尬局面。其次,2008年雪灾期间大量人员滞留车站机场,大量民众留在所工作的沿海地区如广东、上海等而未能回家,对这些人员的安置也需要做好预案,让他们即便回不了家,也能把年过好。对上海来说,尽管还没有出现2008年那样的天气,但如果南方多个省市遭遇冰冻天气,可能会影响输沪电网的正常运行,在这方面也要有应急准备。
  长期而言,大力发展铁路交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每年春运,铁路都担当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对中长途旅客而言更是如此。面对冰冻天气,铁路受到的影响要比公路轻一些。当前南方遭受冰冻灾害影响的各地区虽然出现公路交通受阻的情况,但铁路运输基本没受到太大影响。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铁路运输的压力增大,一些地方需要通过加开挂车等方式来分流公路交通的客流和物流。稍显遗憾的是,我国的铁路建设近年来比较偏重高铁和客运线路的建设,资金往东部地区倾斜的状况比较明显。根据日前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传出的消息,由于巨额资金的投入,我国的高铁在短短几年内就已经迅速成网,今年还将新开工15个高铁和城际铁路项目。我们不否认发展高铁具有战略意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上存在很多有关高铁投资过于超前、甚至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议论,这些说法并非毫无道理。为此,我们希望铁路投资不要太过于倾向高铁,不要将资金过多投入各种交通方式已经很密集的地区,而是应该投入交通建设比较薄弱的地方。比如这次受冰冻灾害影响很重的贵州,原本交通因素就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遇到灾害,现有的交通体系更是不堪重负。在经历两次冰冻灾害之后,加快这些地区的铁路建设,如果资金有限哪怕是多修一些等级较低的铁路,也有相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春运越来越近,我们不希望2008年的局面再次重演。现在准备,还有时间。
(责任编辑:黄海)

http://news.sohu.com/20110107/n278733994.shtml


英国可能经历三百年来最严酷寒冬

                                                        杨学祥,杨冬红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各地连日来遭遇狂风暴雪等恶劣天气侵袭。气象部门称,今年可能是当地300年来最为严酷的寒冬,并且预计未来的情况还将更为糟糕。气象部门发布数据称,英国2010年12月份的平均气温仅为零下1度,比常年同期低了近6度。预报员还称,英国正在经历的这段“小冰河期”可能还将持续到明年3月中旬。上一次有气象记录的寒冬发生在1683-1684年,当时,连泰晤士河都被冰封。气象预报员布莱恩·加兹表示:“一整月温度都在零度以下十分不寻常,上次发生这种现象还要追溯到1986年的2月”[1]。

我们在2010年5月18日指出,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2]。

我在2010年10月9日指出,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周期为1800年。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再过300年)。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3,4]。

除了11年和22年周期外,太阳黑子还有约200年的变化周期,通常称之为延长极小期。从公元850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五次之多(以前查到四个,刚刚又查到一个,与潮汐高潮的一一对应令人激动),它们分别是:

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10-1080)

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1270-1350)

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

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1787–1843)

21世纪极小期 (21th Century Minimum )(2007-20??)

潮汐有1.1、2.2、10、11、18.6、22、55、60、178、200、220、1800年周期,自公元1000年以来,相应潮汐高潮年为1062、1264、1425、1629、1770、1974年,其中1425年达到最大值,与15-17世纪小冰期气候相对应[2,4]。

1062-1974年的潮汐曲线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与相反的气温变化趋势相对应。其中,1062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10-1080)和11世纪气候变冷、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70-1350)和13-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和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和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和2007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极小期。5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5,6]。

中国气候学家竺可桢先生描述了几个中国历史上的寒冷期,它们同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10-1080);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1270-1350);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相当吻合。

1961年竺可桢先生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学术论文,证明了二十世纪气候逐步转暖,发现十七世纪后半期长江下游的寒冷时期与西欧的“小冰期”相一致。他指出: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为历史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论据。

1972年竺可桢先生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学术论文。文章指出: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的二千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一月温度约3—5℃;此后的一系列冷暖变动,幅度大致在1—2℃,每次波的周期,历时约400年至800年;历史上的几次低温出现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在每一400年至800年的周期中,又有周期为50—100年的小循环,温度变动的幅度0.5—1℃;气候的历史波动是世界性的,但每一最冷时期,似乎都是先从东亚太平洋沿岸出现,而后波及欧洲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大变动的原因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控制,小变动的原则与大气环流活动有关[6]。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地球上的潮汐主要受日月作用,行星作用很小,只有日月的千分之几。太阳活动和潮汐变化的共振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的178年周期对地球寒冷周期的影响也非常值得关注。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是近期低温冻害频发的一个可能原因。

2009年科学家称太阳黑子达到1913年以来最低值:最近太阳异常安静,太阳黑子的数量几乎比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黑子数量都更少,而且磁场更加微弱。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太阳异常安静,太阳黑子的数量几乎比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黑子数量都更少,而且磁场更加微弱。据美国宇航局说,最近几个月太阳黑子的数量是自1913年以来最低的时候。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19世纪初太阳也出现过类似的平静期。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1913年的太阳活动情况或者200年前出现的道尔顿最小值(Dalton Minimum)的一次重复。17世纪太阳最不活跃。科罗拉多大学大气和空间物理学实验室的汤姆?伍兹表示,太阳最不活跃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全球温度下降大约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华氏度[7]。

根据潮汐的1800年周期,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再过300年),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全球变暖至少能持续到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这符合大多数科学家关于全球变暖总趋势的证据和预测。

根据潮汐200年准周期,1974年出现了一次潮汐小高峰,并伴随20世纪60-70年代的低温期,但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200年周期的低谷在2007年开始,使低温期在20世纪80年代中止(人为的温室效应是重要原因,变暖大趋势是根本原因)。迟到的太阳黑子活动第五次低值有可能与1974年的潮汐高峰配合,形成新一轮的低温时期,规模比前一次降温幅度要小得多。这是“千年极寒”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的主要原因。千年极寒变百年,这是有据可查的[6]。

根据潮汐准60年周期,2000-2035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频繁发生。在冷位相时期内,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都会导致中国发生严重的低温冷害[8-10]。准60年规模的低温发生的几率最大,与去年的冬季低温水平持平。

出于同一个变化机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潮汐变化和太阳黑子变化有许多共同的变化周期,准60年、准200年、1500-1800年周期值得关注。

综合分析表明,“千年极寒”是一定不会发生的;二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变小;准60年极寒发生的几率很大,与去年规模相当[5,6]。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地球上的潮汐主要受日月作用,行星作用很小,只有日月的千分之几。太阳活动和潮汐变化的共振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的200年周期对地球寒冷周期的影响也非常值得关注。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是近期低温冻害频发的一个可能原因。

2007年以来,太阳黑子达到1913年以来最低值[7]。与1974年的潮汐高潮和全球低温相比,时间滞后33年,能否引发相应的寒潮值得关注。

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潮汐强度处于下降阶段,1974年的潮汐强度小于1425、1264、1629、1770、1062年(按由强而弱循序排列);其二,以前的数据特征是强潮汐年与太阳黑子极小期开始时间间隔超前不超过17年,最后一次却超前33年。这会降低寒潮的强度和发生几率。

英国各地连日来遭遇狂风暴雪等恶劣天气侵袭。英国气象部门称,今年可能是当地300年来最为严酷的寒冬。气象部门发布数据称,英国2010年12月份的平均气温仅为零下1度,比常年同期低了近6度。预报员还称,英国正在经历的这段“小冰河期”可能还将持续到明年3月中旬。上一次有气象记录的寒冬发生在1683-1684年,当时,连泰晤士河都被冰封。

英国严寒为欧洲极寒的百年周期提供了证据。

参考文献 

1.  气象部门称英国可能经历300年来最严酷寒冬。2010年12月30日09:19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w/2010-12-30/091921733154.shtml

2.  杨学祥。关注201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2010年05月18日 13:43 来源: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2010/05/1813437483113.shtml

3.  杨学祥。今冬遭遇“极寒”的可能性有多大:潮汐1800和55年周期。发表于 2010-10-9 8:08:5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249

4.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5.  杨学祥。“千年极寒”变百年:准200年气候变冷周期。发表于 2010-10-15 8:59:15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0742

6.  杨学祥。中国历史上的寒冷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对比。发表于 2010-10-16 6:24:03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737

7.  秋凌。科学家称太阳黑子达到1913年以来最低值。时间:2009-04-05 09:52 来源:新浪科技。http://www.sciam.com.cn/html/tianwen/xingyumichen/2009/0405/3689.html

8.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9.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2010-01-12 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10.              杨学祥。千年一遇低温和能量守恒:冷静分析。发表于 2010-10-9 11:54:05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51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075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189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02188.html

上一篇:自由和激流
下一篇:新一轮冰冻灾害再袭南方: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