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22年夏季异常高温的原因:被气象学家忽视的汤加火山喷发

已有 7139 次阅读 2022-9-3 08:2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2年夏季异常高温的原因:被气象学家忽视的汤加火山喷发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相关提示

       科学家警告:气候变暖导致2022年极端高温!若不有效遏制,或致人类灭绝

       科学尖端一号 2022-09-01 23:07 发表于河南

       2022年的极端高温天气,袭击了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由于高温导致的干旱也随之而来,干旱甚至让很多地区的河流、湖泊水位严重下降。今年的极端高温也让很多人,体会到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巨大影响。大家应该也听说过,全球变暖增加了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但是大家知道吗,气候变暖的影响被低估了?因为它可能会让人类社会崩溃或人类灭绝。

       气候变暖的影响被低估了?因为它可能会让人类社会崩溃或人类灭绝

       根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表明,全球升温超过3摄氏度的后果被低估了,对总影响的定量估计很少。担心全球气候灾难的可能性有四个关键原因。

       首先,有来自历史的警告。气候变化(区域性或全球性)在许多先前社会的崩溃或转型中发挥了作用。当前的碳脉冲正以前所未有的地质速度发生,到本世纪末,可能会超过引发先前大规模灭绝的阈值 。这尤其令人担忧,因为人类社会在当地适应了特定的气候环境。即使在今天,最具经济生产力的人类活动中心也集中在这些地区。变暖的累积影响可能会压倒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气候变化可能直接引发其他灾难性风险,例如冲去或加剧传染病传播和溢出风险。这些可能是强大极端威胁的倍增器。

       第三,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脆弱性,并导致多重间接压力(如经济损失、土地丧失、水和粮食不安全),这些压力会合并为巨大的风险。全球危机往往是通过这种在国家和系统中蔓延的强化“同步失败”而发生的,例如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气候的突然变化可能引发系统故障,从而破坏全球社会。

       最后,气候变化可能会不可逆转地破坏人类从另一场灾难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也就是说,它可能会产生重大的潜在风险。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62163886&ver=4021&signature=AircKsFF3avdqay9djyF2gwOC05EuWnBvjHY0O2zd5olTarKhc-mGO0i-DC-eYgRTkObyKPXYSEzguRi0iZK8iTQgxfuESqEEjQbE2V0ViQzkqepnC7UL53oObInmfha&new=1

       对于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的认知,有四大错误值得研究和讨论:

       其一,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2020年新冠疫情使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大幅度减少,根据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应该下降,而不是增温。现实的增温另有原因。判断失误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369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299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2591.html

       其二,我们早就警告超级火山喷发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气象学家忽略了历史上的地质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片面强调人类作用。

       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出千年积累的地下热能,形成异常的大气振荡。日本的富士火山,美国的黄石公园火山,中国的长白山火山,都是全球未来极端高温的策源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11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11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392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631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1997.html

        其三,人类不能改变气候自然变化,只能适应气候变化,把地球变成恒温器,这只能是人类的幻想 。事实上,全球气候适宜期和小冰期的转变中全球气温变化大约1℃,温暖期和冰期转变中全球气温变化大约6度,大温暖期和大冰期转变中全球气温变化大约10度,这是地球反复发生的自然规律。逆自然规律而动,只能落得个猴子捞月亮的空欢喜,劳而无功,空手而归,白白浪费能源和资源而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63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807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987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3839.html

        其四,适量减排和防止环境污染是必须的,因为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不能超规模、无限度、任意规划,还是以适应为主,反对浪费为辅。布莱尔的画饼充饥导致欧盟能源危机,应该引以为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74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67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3482.html

    贪天之功,攫为己有:         

    2022年夏季高温并非发生在温室气体排放的高潮节点上

       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个平稳缓慢的过程,可以导致全球气温的缓慢上升,不会触发气候高温突变,更何况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在2020-2022年期间温室排放明显减少,难以解释2022年夏季的北半球高温突变。

       2020-12-12 18:1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发文指出,据联合早报消息,全球碳计划组织(GCP)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及埃克塞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今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了约24亿吨,降幅达7%,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

      据法新社报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一年内减少24亿吨的产量大大多于以往的年度最高纪录,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减少量为9亿吨,或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减少为5亿吨。

       该报告称,今年4月疫情封锁的高峰时期,全球日均碳排放量下降了17%,但自那以来已经大幅回升,并再度接近2019年的水平。

       报告称,美国今年的碳排放量减少了12%,降幅最大,其次是欧盟,减少了11%。由于中国在控制疫情后推动了经济复苏,其排放量可能会在2020年下降幅度仅为1.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86696847325884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8423.html

       最近,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和2019年相比,今年4月份全球日均碳排放量下降了大约1870万吨,按照比例换算大约是17%的降幅。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几乎是和2006年的碳排放量相持平。

       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缩写GCP)罗伯特·杰克逊作出了大胆的推测:“我们将会看到,今年的全球碳排放至少可以下降4%,甚至可能下降7%或8%。不管是哪个结果,这都可以创造二战以来最大的单年降幅,或许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下降。”

       为了量化这个调查,研究人员对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碳排放量的详细调查,这次抽样调查覆盖了全球85%的人口和97%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说是相当完整。

       研究人员发现,在4月初的时候,大概有全球89%碳排放来源的国家处于或多或少的封锁状态。为了更加精确地描述封锁给碳排放带来的变化,他们将封锁的严密程度分为了三个等级,然后分别对三个等级的封锁状态对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和碳排放相关活动的影响。其中“强制性的全国性封锁,除特殊的关键行业外所有家庭实施封闭”的国家和地区,属于封锁最严密的级别。

       结果显示,在封锁最严密的这些地区,以汽车、火车为主的地面交通日均减少50%,而空中交通甚至更多,减少了70%。而这两种交通模式的下降,也分别带来了36%和60%的碳排放减少。

       而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和2019年的全球日均排放量相比,地面交通的排放量减少了43%。这个数字之所以比前面的比例高,就在于空中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本来就比较低,平均每年只占到全世界所有碳排放的3%,而陆地交通所占的比例几乎是空中交通的10倍、

       和去年12月份的平均水平相比,全球的碳在1月到4月中旬排放量一共减少了10.48亿吨,其中大约23%的降幅来自于中国,20%来自于美国,9%来自于印度。

       研究人员相信,碳排放量连续十几年以1%增长的势头,今年终将会首次迎来逆转。根据他们的估算,即使是全球在6月中旬开始全面复工(以非必要企业也完全复工、陆地和空中交通全部恢复为标准),那么今年的碳排放量也将比去年降低4%。如果封锁时间进一步延长,那么降幅也将随之增加,最多可以达到7-8%。

       我们总说,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不管怎么说,今年上半年的碳排放量下降,对于人类来说是个喘息之机,或许也是地球给我们的一次机会。人类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保护好脆弱的环境,剩下的问题在于:人类会不会去思考呢?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D5PKT2S05493O5N.html

        可惜的是,2020年温室气体大幅减排并未给全球变暖降温,反而在2022年夏季出现异常高温,这是谁的错?

      不要贪天之功,攫为己有。这不仅导致灾害预测方向出现错误,而且违背超级灾害链循环发生的自然规律。

历史记录表明,全球变暖——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剧烈活动——最终导致全球变冷,构成全球变化的全过程。全球变暖最终导致的超级火山喷发,使全球面临类似恐龙灭绝的巨大灾难之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57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3779.html

      被忽视的2022年月15日千年规模的汤加火山喷发 

      一项新研究证实,2022年1月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是现代最具爆发性的火山事件之一。

       这项研究由英国巴斯大学研究人员领导,并于6月30日发表于《自然》。该研究结合了大量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表明这次喷发的规模和速度,及其产生的快速移动的重力波和大气波的范围在观测科学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汤加火山于1月15日喷发,产生了一股垂直羽流,延伸至地球表面50公里以上高空。在喷发后的12个小时里,水和火山灰释放的热量是地球重力波的最大来源。火山喷发还产生了类似波纹的重力波。卫星观测显示,这种重力波延伸到整个太平洋盆地。

       火山喷发还在地球大气层中引发了大气波,其围绕地球回荡了至少6次,并达到理论上的最大速度——在地球大气层中看到的最快速度,即320米/秒。

       论文作者称,一个单一事件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这在观测记录中是独一无二的,这将有助于科学家改进未来的大气和气候模型。

      “这是一次真正的大喷发,是迄今为止观察到的一次真正独特的喷发。”论文主要作者、巴斯大学空间大气和海洋科学中心的Corwin Wright说,“我们从未见过大气波以这样的速度在全世界传播——传播速度非常接近理论极限。这次喷发是一次惊人的自然实验,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将增强人们对大气的理解,并帮助改进大气和气候模型。”

      “我们的研究很好地展示了全球波浪是如何被火山喷发期间蒸发的大量海水驱动的。然而,我的直觉是,这次喷发还会产生更多的影响。”论文作者之一、牛津大学物理系的Scott Osprey说,“随着大量水蒸气在平流层中扩散,人们将关注南极臭氧空洞及其在春季的严重程度。”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359.shtm

           2022年夏季异常高温的原因找到了,这就是被气象学家忽视的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和8月3日冰岛火山喷发。

     

相关报道

 宛如炼狱!首都火山大爆发 岩浆喷涌 山崩地裂 附近是机场! 10万航班曾中断 百万人滞留!

2022-08-04 08:53:34 来源: 加西周末 上海  

现场曝光

2022年夏天,全球极端热浪席卷、各种病毒肆虐、粮食危机、地震接连不断,世界似乎开启了暗黑模式,地球也在展开疯狂报复。

就在今天(8月3日),大地再一次发出怒吼,火山突然喷发,暗红的岩浆夹在滚滚黑烟中,疯狂喷涌而出!轰隆隆的巨大声响,响彻大地,街道城镇都被惊醒!

被烧得通红的熔岩,在火山喷发的瞬间冲向高空,而后疾驰落下,在空中留下千万条火红的划痕,最终奔腾而出,向四周蔓延!

这宛如世界末日般的一幕,正巧被拍了下来,让人在敬畏大自然的同时,更感到无比的害怕!

继日本樱岛火山之后,就在今天一早,著名旅游胜地——冰岛西南部的一座火山也突然爆发,惊动了大地,山崩地裂,赤红的岩浆直达天际,吞噬了附近的大地,黑烟充斥着整片天空。

这一瞬间,仿佛大地万物都难逃一劫,下一秒就要陷入可怕的灾难之中。

而这一幕,刚好被实时监控摄像拍了下来——

从照片可以看见,火山的熔岩从约3300英尺至650英尺(100至200米)的狭窄裂缝中喷出,直接覆盖了去年的熔岩场。

刚刚爆发的这座格林达维克火山(Geldingadalır),就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西南约32公里的一个山谷,距离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也不远。

根据最新消息,冰岛国际气象局已经将当地民防级别提高到紧急级别!政府建议人们(包括当地居民和游客)不要前往火山喷发地区!

机场也亮起了红色代码!

事实上,这一次火山爆发并非没有先兆。

在过去这一周内,这个地区就经历了一系列地震,科学家们就纷纷猜测:有可能是地壳开始活跃,预计这个半岛将迎来火山爆发。

没想到话音还没有落下,天摇地动,真的就爆了。

2021年3月份,这个火山才刚刚爆发过一次,熔浆才凝固好,那一次是雷克雅内斯半岛近800年首次发生火山爆发,结果这才过了1年又来了,相隔仅仅8个月。

冰岛大学的教授暨火山学家Magnus Tumi Gudmundsson透露,这一次火山喷发的规模是去年的5至10倍每秒就有20000至50000升的熔岩喷涌而出,流向山谷。

他第一时间就坐上了直升机进行观测,亲眼目睹这个如同魔幻电影《指环王》一幕的场景,他的内心也是震撼的,并表示“现阶段,我们也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格林达维克火山爆发,除了熔浆喷射危险之外,另一个当局担心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靠近机场。这个国际机场是冰岛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每天上百航班起降,一旦波及到机场,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冰岛埃亚法拉火山整个爆发,火山灰和尘埃冲破大气层,当时也是影响到了机场,欧洲和北美之间航班中断了数天,超过10万个航班被迫停飞,数百万乘客滞留,数百名冰岛人被迫撤离家园。

这场恶梦,留在了当地人和不少游客的心中。

好在截至目前为止,这场火山爆发并没有影响任何班次,警报短暂响起之后,机场依旧开放,没有航班中断。

今天火山喷发的消息传出之后,冰岛航空公司的股价上涨了6%。

火山喷发在冰岛并不罕见,这个国家就位于北大西洋火山热点上方,平均每4到5年就会喷发一次。反而成了国际游客观赏的景点之一。

2021年的那一场熔岩流,就吸引了成千上万人蜂拥而至,抢着打卡拍照。这一次,政府发出了警告,所有人且勿前往,并确保好安全的逃生路径。

也因为这一场火山喷发,中国驻冰岛使馆微信公众号也更新了消息,提醒所有华人注意——

近日冰岛首都地区所在的雷克雅内斯半岛火山地震运动活跃,连续发生多次3-5级地震,有可能发生新的火山喷发,民防等级已提升至“不确定”级,并发布安全提醒。

请所有在冰岛华人密切关注冰岛政府发布的地震、疫情和恶劣天气等动态安全预警信息。提前掌握防震、防疫和避险常识,避免前往火山喷发地区和疫情高风险场所,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计划旅行人员认真遵照“非必要、非紧急、不旅行”原则,出行务必带好充足食品和御寒衣物,提前向国内家人报备行程安排、紧急联系人电话、旅行保险等重要信息。如遇恶劣天气,要果断终止行程,确保人身安全。

日本樱岛火山爆发、菲律宾大地震、美国历史性洪灾,现在轮到冰岛火山爆发,不论下一个会是什么天灾,希望大家都平安!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DTPS8BC0512C29A.html?f=post1603_tab_news

30年一遇大爆发!汤加火山恐将搅动全球气候?

2022年01月17日 10:00 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石头科普工作室

  当地时间1月15日下午,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王国境内一座海底火山(Hunga Tonga-Hunga Ha‘apai)发生猛烈喷发,火山喷发的同时伴有7.6级剧烈地震和海啸。

  在日本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拍摄的云图上,这次喷发过程清晰可见,极富视觉冲击力。

  火山喷发不仅产生了巨大的蘑菇云和巨量火山灰,还肉眼可见地激发了剧烈的大气重力波,导致全球海平面气压值都随之一颤。

  远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气象站监测到本次火山喷发带来的气压变化,达到了1百帕(0.1%大气压)

  火山喷发的强度有一系列评级标准,最常用的是火山爆发指数(VEI),由美国科学家于1982年提出。这个指数按照喷发物的流量来判断,分为0到8级,对应喷出物流量从0.00001立方千米到1000立方千米。每增加一级,喷出物流量增加为十倍。或者分为几种经验等级,从最缓和到最猛烈依次为夏威夷式、斯通波利式、伏尔坎宁式、培雷式、普林尼式和超普林尼式。

  本次汤加火山爆发等级为普林尼式,估测VEI强度为5~6级,属于本世纪以来最强,略低于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6级),强于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4级)和2011年智利普耶韦火山喷发(5级)。

  剧烈的火山喷发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常情况下,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都还是在对流层内,产生的巨大尘埃云经过大气环流的稀释、沉降,几个月之后就可以基本消除。但是,对于非常强的火山喷发,其产生的火山灰可以冲入平流层;而喷发时产生的SO₂进入平流层后,会与水蒸气反应,产生大量硫酸盐气溶胶两者共同作用下,对进入大气的太阳光产生削弱作用,更多太阳辐射被反射到太空,导致全球海平面气温下降。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辐射强迫”(radiative forcing),有时候也称“气候强迫”(climate forcing)它表示地球气候系统接收和发射热辐射的情况,正的辐射强迫表示地球吸收热辐射变多或释放热辐射变少,地球气温会上升;负的辐射强迫则恰好相反。火山灰通常会产生负的辐射强迫,导致地球反射太阳光增多,气温下降。

  历史上著名的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和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都导致了次年全球气温出现下降。而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还出现过很多次更具毁灭性的火山喷发,巨量火山灰铺满了天空,挡住了太阳,全球进入冰川纪元,大量物种惨遭灭绝,整个降温过程在几十年甚至区区几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

  所幸,本次火山喷发的强度比这些都要弱,它所带来的气候影响可能只是暂时的。而且,本次火山喷发位于南半球,对北半球的直接气候影响是比较弱的。

  尽管如此,由于汤加火山所处位置正好是在厄尔尼诺的重点监测区域,这里产生的剧烈大气波动会否引起更为极端的厄尔尼诺或者拉尼娜事件,仍然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另外,南半球的阿根廷、巴西等国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在新冠、蝗灾导致全球粮荒的大背景下,本次火山喷发很可能对本就形势严峻的全球粮食供应雪上加霜。

  当前我们仍然处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之下,这次火山喷发如果导致全球气温下降,是否可以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甚至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之后,一些科学家一度认为全球变暖的趋势遭到遏制,或者认为人类活动带来的气候变化完全无法比拟大自然自身的力量。然而,后来三十年的气候观测表明,尽管强大的火山喷发一度使得全球气温出现暂时下降,其影响仍然难以扭转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相关的研究印证,地球气候系统对火山喷发这样极短时间内产生的剧烈变化有强大的反馈调节机制(climate feedback)。虽然火山灰遮挡了阳光,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凝结核,导致云量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地表释放到太空的热量因此变少了,这样全球气温在短暂下降之后又很快逐渐恢复。

  如图所示,全球气温在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一度下降(阴影区),但并没有改变长期的变暖趋势

  人类文明仍然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迫在眉睫的气候问题,而不是依靠所谓“上天救赎”“大自然的自我调整”。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类似本次火山喷发的事件层出不穷,真的扭转了全球变暖,我们恐怕更容易进入冰河世纪,而不是让气候“恰到好处”。

  本次火山喷发对全球气候的具体影响,亟待未来全球气候学家的仔细研究。当前,希望南太平洋岛国民众能挺过这次火山喷发带来的海啸灾难!

  参考文献

  1。日本气象厅卫星云图

  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实时地震警报

  3。维基百科

  4。相关新闻图片,原始图源为推特网友

  5。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气压观测数据

  6.NASA GISS 数据产品

  7。“皮纳图博火山”Mount Pinatubo相关研究文献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1-17/doc-ikyamrmz5643783.shtml?cre=tianyi&mod=pchp&loc=17&r=0&rfunc=23&tj=cxvertical_pc_hp&tr=12

汤加火山爆发在地球另一端引发海啸

 作者:辛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6 21:11:47

红外线卫星图像显示,汤加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冲击波在两个不同的海域引发了小型海啸。图片来源: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MATHEW BARLOW


       1月15日南太平洋Hunga Tonga-Hunga Ha‘apai火山爆炸的其威力可能相当于世界上最大的核弹爆炸,并引发海啸、冲击太平洋海岸线。据《科学》报道,冲击波抵达日本前约3小时,研究人员检测到了另一场小型海啸的波浪。更奇怪的是,大约在同一时间,在完全不同的海洋盆地——加勒比海探测到了10厘米高的微小海啸波浪。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研究人员认为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爆炸产生惊人强大的冲击波,以接近音速的速度在世界各地“尖叫”,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引发了海啸。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物理海洋学家Greg Dusek说,这是第一次看到火山冲击波产生自己的海啸。

       但是,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物理学家Mark Boslough说:“这几乎肯定在过去发生过。”这一发现表明,地球历史上的爆炸性爆发和其他猛烈的灾难所产生的冲击波,如彗星或小行星与地球大气层碰撞的空气爆发,可能也会产生越洋海啸,其波浪可能要大得多。

       要制造一场典型的海啸,需要将大量的水推到一边。例如,地震中海底突然位移引发的海啸。汤加火山的喷发显然以某种或另一种形式完成了这一过程,要么是通过其水下部分的爆发,要么是火山部分坍塌,要么是新喷发的碎屑猛烈地沉积到海里。

       但是,强烈的天气事件也会造成海岸线的浪涌,即所谓的气象海啸。制造这样的压力,需要一个持续的大气扰动,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下降或上升。空气压力波也需要以与海浪大致相同的速度移动,当这些波一起传播时,就会不断地积聚起来。

       Dusek解释,美国东海岸每年大约会发生25次气象海啸。大多数的波高只有几厘米,几乎不引人注意,也绝对没有威胁。但偶尔也会引起混乱。例如,2013年,新泽西州发生了一场2米高的气象海啸,造成3人受伤。1992年,佛罗里达州代托纳海滩发生了一起3米高的气象海啸,造成75人受伤。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荣誉退休海啸研究员Gerard Fryer认为,汤加的冲击波海啸不是真正的气象海啸,其与天气无关。但他表示,火山爆炸确实产生了一种压力波,这种压力波与海浪向岸运动的轨迹一致,所以它基本上属于同一个物理家族。

       汤加冲击波的速度也与传统的气象海啸不同。Dusek介绍,它的速度超过300m/s,至少比通常与天气扰动有关的压力波快一个数量级。这种速度也解释了为什么这次日本出现的气象海啸比火山的经典海啸早了几个小时。

       海浪的速度受海水深度限制,海水越深海浪的速度越快。因此,如果这些海浪要跟上空气压力波并被放大,它们就需要在深水中。Dusek认为,这解释了为什么火山的气象海啸波在日本和加勒比海地区最为明显,因为它们有很深的海沟。

       汤加火山爆发的冲击波拓宽了海啸研究的视野,打破了固有思维模式,让科学家知道,原来这些冲击波还能在地球的另一端引发海啸。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473271.shtm

汤加火山爆发产生极速大气波

作者:文乐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9 23:38:37 

       一项新研究证实,2022年1月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是现代最具爆发性的火山事件之一。

       这项研究由英国巴斯大学研究人员领导,并于6月30日发表于《自然》。该研究结合了大量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表明这次喷发的规模和速度,及其产生的快速移动的重力波和大气波的范围在观测科学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汤加火山于1月15日喷发,产生了一股垂直羽流,延伸至地球表面50公里以上高空。在喷发后的12个小时里,水和火山灰释放的热量是地球重力波的最大来源。火山喷发还产生了类似波纹的重力波。卫星观测显示,这种重力波延伸到整个太平洋盆地。

       火山喷发还在地球大气层中引发了大气波,其围绕地球回荡了至少6次,并达到理论上的最大速度——在地球大气层中看到的最快速度,即320米/秒。

       论文作者称,一个单一事件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这在观测记录中是独一无二的,这将有助于科学家改进未来的大气和气候模型。

      “这是一次真正的大喷发,是迄今为止观察到的一次真正独特的喷发。”论文主要作者、巴斯大学空间大气和海洋科学中心的Corwin Wright说,“我们从未见过大气波以这样的速度在全世界传播——传播速度非常接近理论极限。这次喷发是一次惊人的自然实验,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将增强人们对大气的理解,并帮助改进大气和气候模型。”

      “我们的研究很好地展示了全球波浪是如何被火山喷发期间蒸发的大量海水驱动的。然而,我的直觉是,这次喷发还会产生更多的影响。”论文作者之一、牛津大学物理系的Scott Osprey说,“随着大量水蒸气在平流层中扩散,人们将关注南极臭氧空洞及其在春季的严重程度。”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359.s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3793.html

上一篇:9月3日早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下一篇:新不列颠岛地区发生6.0级地震:关注2022年9月3-5日弱潮汐组合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