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人口过剩与女生强势发展
陶涛
首先,我们从一份统计报告来看。某研究型大学,2011年,研究生新生一共4623人,其中博士生1057人,占总数的23%,硕士生3566人,占总数的77%。该校学科设置比较完整,门类齐全。硕博比一直控制在3.4比1左右,硕士3500多人,博士1000多人。2013年博士生1099人,硕士生3686人,基本也维持在这个比例。那么男女比例怎么样呢?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2011年,一共4623名学生中,男生2473人,女生2150人,基本保持1比1,男生比女生稍微多一点点。具体来看,博士男生679人,女生378人,博士的男女比还是很大的。硕士男生1794人,女生1772人。两年之后,这个数据就比较吓人了。首先是硕士,女生已经超过男生,彻底打破了1比1的平静,英语系等女生阵地基本被女生牢牢占领,化学生物等理科男生和女生也基本是分庭抗礼。博士生男女比例已逼近1比1,男生比女生多几十人,这个我们如果不看前面的数据或许还蛮高兴,但是一对比,马上差距就出来了。
从这一个简单的统计,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很多信息,窥一斑而知全豹。总体来看,好像女生越来越多,男生越来越少了,那么我们就要问了,男生去哪了?是真的少了吗?最新的人口数据表明,我国和印度都是男性比例偏高的国家,到2020年,我们的光棍将占到年轻成年男性的12%。也就是说,这里存在两种趋势,一种是男性出生人口越来越多,但是上大学,读硕读博的男生却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看,男盈女亏已然是社会现实了。一般而言,男女出生比最好保持在105比100,因为男孩成长为男人,风险比较大,夭折的几率比女娃子大,这样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可以基本达到1比1,和谐了。但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B超技术发展,没出生之前,先确定胎儿性别广为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利用这项技术在胎儿出生之前就把女孩打掉。这导致一些国家年轻一代中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比如我们国家,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4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率超过120:100。有点常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数字背后包含了隐忧,充满了不稳定因素。据不完全推算,到2020年,中国适龄婚育年龄段,男盈女或将达到3000万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找不到老婆,这可咋办呢?
现在在学校,一般都是女生管男生,男生的生活环境也不容乐观。在一些高校,一到学期开始,就要评选奖学金。一般都是女生遥遥领先。一些老师和辅导员就出了一个对策,就是我们男女分开来评,结果发现,女生学分超过90,才能勉强拿一个二等奖,男生只要不挂科就肯定是二等奖或以上,这些也深深刺痛着女生们的神经。我们不禁要问,这男生怎么了?我们是不是有必要提个口号,关注男孩成长环境。以前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叫关注女孩成长环境,但是今天的情况更加复杂化了。一方面,在一些不发达或者欠发达地区女孩就学机会还是比同等男孩少,一方面在高校,男生的厌学、逃学,沉湎于网络游戏和自暴自弃等现象俯首皆是。
所以,我今天写下了这个题目:男性人口过剩与女生强势发展。一方面男盈女亏,一方面在学业上男弱女强。有的专家提议,我们是不是需要取消原先对于女生的优惠政策,比如女杰青取消年龄延后政策?高考招生男女双轨制?还有刚才我们提到的,我们评奖学金,我们也来一个双轨制?比如有人深谋远略地提出,错峰上学,比如女孩6-7岁上一年级,男孩8-9岁上一年级,这个主意其实非常好,但是一旦执行了,估计高校,尤其是研究生男生比例会更少。为什么呢?
在我们这个国家里面,男女的社会角色定义是不一样的,我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再受到现代化的沐浴,两者结合,有很多不相宜的东西。比如说男女结合,我们还是抱着男尊女卑的模式,一个女的嫁给一个男的,女方要求要有房有车,要聘礼彩礼等,这些都给男生或者男方家里造成有形的压力,我叫它“结婚壁垒”,各地的结婚成本不尽相同,从最初的“36条腿”,到现在除了房子和车不算,花个10万20万,不能算多。也就是说,在社会上,再加上男盈女亏,男性被赋予了过多的压力,有点伤不起。很多男网友惊呼,做人难,做男人更难!我想这并不是无病呻吟。
其实这样发展对女生也是不利的,女生强势发展以后,在学业上更进一步,也推迟了婚嫁年龄。当然一定程度的晚婚晚育是有利的,但是随着老龄化和人口红利的消失,这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实女生本身强势发展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30岁以后还没有结婚的成年女性比例一旦增加,还会造成很多副作用,也包括错过最佳婚育对于下一代的影响。一方面很多女网友惊呼,现在这世道,不做女汉子也难啊,男的太不靠谱了!一方面大龄女青年也是生理与心理双重需求,但是婚姻好像可望而不可即。这些呼声表面上看,都是抱怨牢骚,但是背后反映的都是社会问题。有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城市的酒吧,除了左手吧(男同志)都是男的以外,其他一般的酒吧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呢?肯定女生多啊,一般是男生玩得疯,还是女生玩得疯呢?女生疯得相对较多,为什么呢?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再说社会上的过剩男性,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当大批男性无法结婚时,他们就会聚到一起,要么成为和尚,要么结为匪帮,当然前一种的概率不太高。以前在东北,好多下岗职工没事干,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损失,这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造成目前这个局面,显然是多因素复杂交错的结果,我们很难对症下药,所以也就不便胡乱开药,否则适得其反,我们只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
一般上来说,女孩子学习更刻苦,学习成绩更好,再加上女孩子本来就比男孩子发育要早,所以女生的强势发展有其生理或者心理的基础。女孩子善于记忆,做事细心;男孩子善于想象,富有创造,我们的教育改革与社会引导必须要玩绣花针了,不能再像李逵那样,一个板斧,一个政策就以为完事了。我们的地盘很大,各地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不能一刀切。在贫困山区,其实还是得搞好捐资助学,关注女孩的工作。在一些城市,我们可以试点,女孩提前一两年上一年级,男生入学年龄不变。至于一些政策,比如分数线双轨制,奖学金双轨制,破坏了男女的机会均等,全面推开显然不合适,但是局部,在某些专业,我觉得给男生一些优惠鼓励政策,女同胞们也会理解的。
当然,这些都是隔靴搔痒,最根本的还是两个方面:一是彻底杜绝胎儿性别鉴定,改变人们的一些落后观念;二是改革高考制度与创新大学本科教育体系,注重理解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当然这是宏观的两方面,都不好做,有的人会说,你在这夸夸其谈,你能改变人们的观念?你能改革高考制度?首先,我做一个回应,我都做不到。但是如果做不好,后果我们自己承担,也许也会作用到我们孩子身上。比如你是一个妇产科医生,人家让你做个B超,告诉他孩子性别,你可以选择拒绝,人家拿100万贿赂你,呵呵,你也不说,这是你可以做的。假如你是一个大学老师,你可以多关心一下男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出期末考试卷的时候,不要总是出一些客观题,可以引入一些主观题等。假如你是一个女孩的父亲,或者你是一个男孩的母亲,你可以对你的孩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要总是要求他们一定要考个第一名。所以,为了孩子,各司其责,还是多做一点工作吧。
(图片源自网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