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有反基本粒子但自然界不可能有反原子及由其构成的任何反物质

已有 3041 次阅读 2016-7-13 14:03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可以肯定

有反基本粒子但自然界不可能有反原子及由其构成的任何反物质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吴中祥


                               

带电和电中性基本粒子,有相应的反粒子。由它们相互作用和演变、转化,的规律,可以肯定,自然界不可能有:反原子,及由反原子构成的任何反物质。


关键词:反物质,基本粒子,原子,相互作用、演变、转化,


1.什么是反粒子

一切粒子可分为如下2类:

带正、负电荷的粒子,与电中性的粒子。而电中性的粒子,实际上,都是由等量正、负电荷的粒子结合而成。

   分别带正、负电荷,而有相同质量的,2种粒子,就称带正电荷的为正粒子,带负电荷的为反粒子。

   电中性,而有相同质量的,2种粒子,就称带负电荷的围绕带正电荷的为正粒子,带正电荷的围绕带负电荷的为反粒子。

   例如:正电子的反电子就是电子。中微子是电子围绕正电子的电中性结合体,反中微子就是正电子围绕电子的电中性结合体。


2.实验观测、分析,已知各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和演变、转化,的规律


1;电子和正电子相互作用

正电子与电子在相应强力作用下结合而产生激发态的微中子或反微中子,经一定的弛豫时间后,在相应弱力作用下,辐射光子,成为非激发态的微中子或反微中子。

正电子与电子在相应电磁力作用下结合而产生电子偶素(电子围绕正电子转动,称为正电子素(Positronium, 缩写为 Ps)或正电子围绕电子转动,称为反电子偶素),并辐射相应的光子。


2;电子或正电子与微中子和反微中子相互作用

   实验观测得到:

(1)  微中子+反微中子+正电子,转变为:正缪轻子。

(2)  微中子+反微中子+电子,转变为:负缪轻子

由此结果分析,可见:

     正电子和电子都不能直接与微中子或反微中子作用发生演变,而都是与微中子与反微中子的产物作用才产生正或负缪轻子。

     进而得知:

     中微子与反中微子是在近程强力作用下形成激发态陶轻子或反陶轻子,经较短的弛豫时间后,在近程弱力作用下,转化为非激发态陶轻子或反陶轻子。

     陶轻子再与电子在近程强力作用下形成激发态负缪轻子,经一定的弛豫时间后,在近程弱力作用下,转化为非激发态负缪轻子,并放出光子。

     反陶轻子与正电子在近程强力作用下形成激发态正缪轻子,经一定的弛豫时间后,在近程弱力作用下,转化为非激发态正缪轻子,并放出光子。


3;此后,电子和正电子就都不与所有的介子、超子,相互作用,直到质子,电子才与质子开始有相互作用。


4;电子在由质子转变为中子的作用,

   实验观测到:

(1)中子,转变为:质子+中微子+电子。

(2)中子,转变为:质子+反中微子+电子。

表明:

电子与质子和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作用后的产物在近程电磁强力作用下形成激发态中子;而在近程弱力作用下转化为非激发态中子并放出光子。

   电子只能与质子与中微子或反中微子,都相互作用,而且,只是与质子和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作用后的产物相互作用,而不是直接与质子相互作用。

中子并非电子直接与质子作用的产物,而是电子分别与质子和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作用后的2种不同的产物。


   这应与第6节有关。


5;电子与质子加中子的相互作用,形成各种元素和同位素的原子

质子加电子在远程电磁力、引力、自旋力作用下组成氢原子。

质子加中子在近程强力作用下组成激发态氘核,而在近程弱力作用下,转化为非激发态氘核并放出光子;或转化为质子并放出中子。

氘核加电子在远程电磁力、引力、自旋力作用下组成氘原子。

氘核加中子在近程强力作用下组成激发态氚核,而在近程弱力作用下,转化为非激发态氚核并放出光子;或转化为质子并放出中子。

氚核加电子在远程电磁力、引力、自旋力作用下组成氚原子。

两个氘核在近程强力作用下转化为氦核,在近程弱力作用下,放出中子,或转化为氚核,并放出质子。

氦核加电子在远程电磁力、引力、自旋力作用下组成类氢氦核,再加电子,在远程电磁力、引力、自旋力作用下组成氦原子。


   …等等。

如此,在自然条件下,产生92种元素和同位素。

高能对撞机就还能产生出新的基本粒子和元素、同位素。


6;始终没有见到,正电子和反质子的相应作用      

始终没有见到正电子与与反质子或加上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作用的产物。

这正是不存在反原子、反分子,反物体的原因。


   这应与第4;节有关。


7;在自然条件下,电子很容易产生,而正电子很难产生

   原子的核外电子很容易脱离或附在别的原子上而产生、正负离子,静电现象。

金属和半导体形成的能带,使其中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在电动势作用下,在不同能极间跃迁,通过相应光子的辐射吸收的传播,而传送电能和信息。

而正电子只能在某些基本粒子或放射性原子衰变时发射产生。

这正是由第4;、6;节,所联合反映出的,始终不能有正电子与反质子或加上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作用的产物的实质原因。


3.自然界不可能有反原子及由其构成的任何反物质

  因为基本粒子普遍存在相应的反粒子,就认为可能有各种反物质,而多方设法寻找。

  因为将惯性反物质光频率红移的“都普勒公式”用于确定非惯性反物质星体的速度,而得出错误的“宇宙膨胀论”,进而,发展为“大爆炸宇宙论”,就臆想,在那根本不存在的条件下会有反中子、反原子及由其构成的各种反物质。

  但是,由各种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和演变、转化,的规律,可见,由于正电子只能在某些基本粒子或放射性原子衰变时发射产生,自然界就不可能有正电子与与反质子或加上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作用的产物。因而,可以肯定,自然界不可能有:反中子、反原子,及由反原子构成的任何反物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990418.html

上一篇:热身赛-3将梅开二度 中国U17女足6-0大胜新西兰
下一篇:所有正、反粒子都不彼此湮灭而是形成稳定的新粒子
收藏 IP: 125.34.51.*| 热度|

1 印大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