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应全面、正确认识、重视并大力支持科学普及、创新工作

已有 2529 次阅读 2011-7-17 12:17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大学, 科普, 网络, 杂志

应全面、正确认识、重视并大力支持科学普及、创新工作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科学”必须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

“科学”产生于,和指导着实践,并随实践的广泛、深入而不断的丰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科学不是少数人的事业,并不,也不能,仅限于科学家这个群体。所有的人,都应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各种类事物。

 

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全民的科学素养。

 

“科普”工作是,为了培养全民的科学素养,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做好“普遍传布、推广,使其大众化”的工作。

 

为此,全国人大经过长期而充分的调研,已制定科学技术普及法,充分反映出党和政府对科普的高度重视。

 

有人把“科普”工作,仅看作是对中、小学生或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传播科学知识。就没有认识到“科普”工作的主要意义与作用。

 

其实,“科普”工作的对象,实际应包含着全民。由于专业的、分工和发展,即使博士、教授、院士,也常对某些新发展的,非本专业的,科学知识需要接受普及。

 

有人认为,多一个公式就使科普多一分困难,而要尽量避免公式,甚至要求一个公式也不要。这样就必然极大地限制、甚至阻碍,科普工作的深入、发展。

因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量变到质变的。科学研究任何事物,都必须表达、研讨其从量到质的变化。

因而,公式表达、演绎推导就是现代科学不可或缺的。较深入的。通俗易懂的,科普工作也不能避免或廽避。

特别是像作为一切科技学基础的,现代物理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且存在许多误解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及其场论,那样的必须公式表达、演绎推导的学科,如果排斥必要的公式,就更是根本无法作较深入的普及。

而且,只要逐步说明必定要公式的来龙去脉,任何公式也并非难于科普的。没有理由要求不要公式。

 

科学既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广大人民群众正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重视发展科学,就还应该不断汇集、总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所以,“科普”工作,还应充分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的发言权。这也应是“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重视发展科学,就还应该不断汇集、总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所以,“科普”工作,还应充分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的发言权。既要送去,也要求来。而且,两者是彼此“相辅相成”的。

 

我国繁荣、发展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也正是兼顾到这样的两个方面。

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不仅局限于生产、生活的眼前需要,还包括对世界各种事物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

 

网络是重要的“科普”平台。开设有关科技的群众性论坛,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举。不少网友,提出了一些涉及宇宙间各种问题的创新观点。它们都各有一定的依据,有各自独到的见解。讨论气氛十分活跃,也颇具启发性。

 

当然,这就必然有不同看法的分歧,就需要公开、公平、公正的讨论,以符合所论事物的特性和规律,为判断是非正误的标准,共同探究真理。

 

通过广泛、深入的公开讨论,其中,定会不乏正确的创新意见,甚至重大成果。这就表明:科普还应是与创新和讨论相结合的。

 

在科学院、工程院和我国科技领导单位联合领导、支持创办的[科学网]有很好的条件,特别是,有众多的学者在此“开博”,应是学术交流、讨论的极有利场所,应能对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发挥重要作用!

 

它采用实名制开博,和註册后评论的办法,排除万难了不负责任、不讲道理的恶意捣乱和谩骂。还筹备成立[科学网]大学,作系统的学术传播、交流、教育。

 

最近还在在编辑部支持下,由专业人士,设计创办《科学网大学杂志》这样的网络刊物,充分发挥各专业学者的作用,抓住网上内容的重点促进深入讨论、发展? 使各种有实际依据、实际意义的,各种不同观点、论据的文章,推荐出来,进行交流,并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讨论,甚至辩论,就确实能弥补[科学网]的这一严重不足,定能有益于促进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

 

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学的国家队,就应该充分重视通过学术刊物、网络论坛、广泛、深入的开展公开的科普和创新相结合的讨论。

加强对有关工作的领导、指导与支持,大力促进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465588.html

上一篇:热烈祝贺《科学网大学杂志》即将面世!
下一篇:关于SCI!
收藏 IP: 221.219.118.*| 热度|

8 许培扬 姜咏江 刘立 李学宽 蒋继平 吴吉良 杨小军 liguoshu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