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质疑所谓“Bs介子新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结论”

已有 3246 次阅读 2011-7-12 20:50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守恒, 湮灭, 对称守恒量

质疑所谓“Bs介子新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结论”

1.宇宙大爆炸和物质和反物质彼此湮灭的观点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认为:

宇宙诞生伊始,物质和反物质一样多。

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后会立即湮灭。

那么,星系、地球乃至人类就都没有机会形成了。

因此,有科学家进而提出,可能是由于物理定律存在轻微的不对称,使粒子的电荷不对称,导致宇宙大爆炸之初生成的物质比反物质略多了一点点,大部分物质与反物质湮灭了,剩余的物质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世界。

这就把“生成的物质比反物质略多”与“物理定律存在轻微的不对称,例如:宇称不守恒(CP-violation)”联系起来了。

 

2.Bs介子新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的结论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7月6日报道:

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Tevatron)Dzero实验小组成员、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格纳迪·鲍里索夫表示,Bs介子是非比寻常的粒子,因为其能变成自己的反粒子又变回来,这使它们成为研究宇称不守恒的完美对象。

此前就有科学家预测,Bs介子里可能含有额外的宇称不守恒。

牛津大学的盖·威尔金森表示:“异常高的宇称不守恒最有可能解释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不对称。”

去年,Dzero实验小组的科学家研究了制造出Bs介子的质子和反质子之间的碰撞,Bs介子接着衰变为介子。该团队发现,介子比反介子更多。

而认为,这是发现了迄今最大的宇称不守恒。

并且,标志着:制造出的物质比反物质更多,正如宇宙诞生之初的那样。

 

然而,随着收集到的数据越来越多,科学家们开始对新的发现感到无所适从。

现在,鲍里索夫和同事重复了该研究,新结果支持原来的结论。

 

剑桥大学的凡尔伏·吉布森表示:“这个结果并不能解释所有与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有关的问题。但是,它可能标志着新的物理学。”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大的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都没有探测到超对称的迹象,所谓超对称粒子的存在性,也令很多理论物理学家非常担心。

因而,Dzero科研小组的发现,可能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线索,他们表示,超对称性很容易解释这个测量结果。

 

科学家们表示,不管如何,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解释为何宇宙中只由物质充满;而无反物质。

 

3.本[博主]的有关论点与论据

31.正、反粒子并不相互抵消

通常认为电子和正电子对撞会只是产生一对光子。

但是,这并未能在“能量与动量守恒与转化”方面得到具体实验的充分证实。

 

[博主]按所创建的《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新理论体系,在全面满足“能量与动量守恒与转化”的条件下,重要的结果是由电子、正电子在强力作用下,结合为激发态的中微子,再经一定的弛豫时间放出相应的光子,而转变为稳态的中微子。由于中微子是电中性的,且静止质量很小趋近于0,在现有一般实验中观测不到,而忽视其存在。

这是对现有通常认为电子和正电子对撞会只是产生一对光子观点的重要修正。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

而且,微中子与反微中子都是由电子与正电子相互作用下结成的,只有正负电荷互换的差别,但两者不能相互抵消,表明:正负电荷互换不守恒。
介子与负 介子, 介子与负 介子,以及更重的正、反介子等等也都是由相同较轻的正、反粒子相互作用逐次结成的,只有正、反粒子互换的差别,但两者也都并不能相互抵消。
介子与负 介子各~139.59兆电子伏, 其相应的结合能和稳定性也都较正 介子与负 介子,有所下降。平均寿命降到~2.55
而由正、反的重介子,以及较轻的正、反粒子等等也并不相互抵消,而是逐次结成各类超子。其结合能、稳定性和平均寿命也都相应显著下降。
正、反质子也是由正、反的超子,以及较轻的正、反粒子等等并不相互抵消,而是逐次结成。只不过是其结合能、稳定性和平均寿命都相应显著增大。
这些都表明:正反粒子互换不守恒。
可见:“‘正、负电荷’、‘正、反粒子’互换不守恒”是普遍规律。
 

也正因如此,各类正、反粒子由其原始粒子组成的条件和几率就会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正是宇宙中实际上稳定出现和存在的就仅是正粒子的原因。

 

因此,由电子、正电子到中微子,到各种介子,到各种超子,到质子,到中子,到各种原子的,各种基本粒子的转化变换规律,都能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地具体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电子”与“正电子” 逐次组合、转变而成。电子、正电子是最基本的粒子。
 
但是,上述各基本粒子逐次组合、转变的过程,还都伴随着“组成粒子”结合能的显著改变。

而电子与正电子结合能的显著改变,就显示出它们还有更深层次的结构。

显然,它们的具体结构必将在更高能量条件下才会显现。因而,电子与正电子的具体结构,就还须在更高能量条件下,作更深层次的实验观测、分析研究,才能解决。

 

实验表明:质子与反质子在强力作用下形成激发态粒子,并很快在弱力作用下转化为非激发态的正、反 超子。它们也可能会在一定条件下衰变为介子。

质子与反质子都是由正、反超子,以及较轻的正、反粒子等等结成的。

各种超子与反超子都是由正、反介子,以及较轻的正、反粒子等等结成的。

Bs介子中只能以如此的过程制造出的质子和反质子,并使它们碰撞。但是,整个演变过程,也不会有正、反粒子相互抵消。

 

32.所谓“大爆炸(big bang)宇宙论”

所谓“大爆炸(big bang)宇宙论”是按通常的“都卜勒(Doppler)效应公式”,根据实际观测到的星系光频率的“红移”量与其距离成正比,而判定:距离观测点较远 (也应是距今较早的景象)的星系,相对有较大的速度的“哈勃(Hubble)公式”。

还从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对坍缩尘埃云的解里存在被“事界”包围的奇点。

从而推断出:宇宙万物是从坍缩尘埃云里被“事界”包围的奇点开始大爆炸瞬间诞生,逐渐膨胀、转变而形成。

并由实际观测到的所谓“低温背景辐射”,而解说为宇宙年龄约为10万年时,光子退耦产生的低温背景光子气体遗留至今。作为所谓“大爆炸宇宙论”的重要实证。

 

其实,在引力场质量中心处确有奇点。但是,它并无实际意义,而应从格林函数积分中扣除。

“哈勃公式”和“低温背景辐射”也都不能解释为大爆炸的结果。(具体情况请看下两节)

而所谓“大爆炸宇宙论”,实际上,只是对这些现象的误解。

参看本[博主]博文:

无限浩瀚的宇宙根本不可能由所谓大爆炸开始诞生!”

(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964

 

因而,所谓“由于物理定律存在轻微的不对称,使粒子的电荷不对称,导致宇宙大爆炸之初生成的物质比反物质略多了一点点,大部分物质与反物质湮灭了,剩余的物质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世界”就更无根据。

 

33.关于“宇称不守恒”

物理矢量的各种对称性都可由变分法严格证明,应具有相应的守恒量和守恒律。

但是,却发现,并实验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进而还确认有不少强相互作用领域存在对称性物理量不守恒的具体事实。

它们为什么不守恒,却至今尚未得到解答。

 

[博主]按所创建的《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新理论体系,从时空可变系各自然力多线矢的不同维数,以及相应的守恒量和守恒律都是随各对称性物理量的维数而不同的特点,而具体提出:

对称性守恒量的不守恒是把实际有更高维的矢量误认为3维或4维而产生的。

可考虑在相应的实验中,全面、完整计入各类各维的力多线矢重新检验各相应守恒量的守恒。

 

对称性守恒量的这种不守恒,应与“‘正、负电荷’、‘正、反粒子’互换不守恒”不是一回事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464214.html

上一篇:相對論、量子場論及其發展(93)
下一篇:供我国学术刊物审稿工作参考
收藏 IP: 125.33.181.*| 热度|

1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