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中国大学真是这样的吗?

已有 3200 次阅读 2011-6-21 21:10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中国大学

中国大学真是这样的吗?

 

2011年524 <凤凰博报>发表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信孚研究院研究员,许锡良,题为“中国大学教师乱象分析”的文章。

看后,感到十分吃惊!很难相信:中国大学真是这样的吗?

但是,他似乎确是有所根据啊!

特将该文转发于下,希望现在中国大学,特别是该文具体提到的学校,的教师博友、网友们能用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些具体分析、说明。好吗?

 

该文全文如下:

 

中国大学教师乱象分析

许锡良的博客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1511425.html

2011-05-24 21:44:34

许锡良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联系方式:QQ1071487471,电子信箱:xxlwym@163.net

广州市新港中路351号,邮编:510303

这里所说的中国大学就是中国大陆的大学。为了叙述简略起见,因此就笼统地简称中国大学

 

许多时候,业外的朋友喜欢问我们高校教师的收入状况,每次我都面露难色,因为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

 

逼问得急了,我会告诉他首先要看在什么地方的大学,然后还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师。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大学就很难说,偏僻地方的大学会差一点。

 

同在大城市,也有一个大概的范围:年收入从数千万到数百万再到数万元不等。

 

朋友听了很疑惑,同样当大学的教师,怎么会差异这样大呢?

 

我在高校已经有十四年的教育经验,也算是个中人,对此确实有一些体会。

 

不过,还没有云南大学的尹晓冰副教授来得深刻而且直白。

 

最近云南大学的年轻副教授尹晓冰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他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副教授尹晓冰昨日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

 

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

 

他还说,在目前的中国大学,他把大学教师分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

 

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

 

我听到年纪轻轻的副教授尹晓冰如此一番宏论,除了惭愧之外,也很难再说出其他的道道了。

 

因为,人家一个副教授就如此牛逼。让多少大学教授们汗颜。

 

而最为汗颜的人中就有我一个。

 

这个话虽然很刺耳,但是却道出了中国大学的乱象根源。

 

因为,我就是他所说的只会死教学的那种。

 

至今没有能够拿过任何一个课题,而且更没有任何一级的行政职务。

 

自然就是只会在高校里穷受死的那种。

 

之前北京师大已经有年轻教授严厉地对他的学生说,

 

如果你们到四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四千万家产,你不要来见我,也不要对外人说是我的学生。

 

后来教授解释说,这是在励志,意思是鼓励学生要奋发图强。

 

老师敢说这个话,说明他作为大学教授的身价早已经不是四千万,而很可能是四亿。

 

要不然不可能底气如此十足的。

 

后来教授又解释说,他是房地产教授,挣钱是第一要务。

 

我说中国的房产这么多年居高不下,原来是这些无良教授、奸商与官僚集团狼狈为奸的结果。

 

中国有此乱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来看云南大学,也就是盛产马家爵悲剧人物的那间大学。

 

旅游文化学的尹晓冰副教授的这个分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当然是比较粗略的。

 

而且划分有重叠的部分。

 

更为精细的就是处于底端的自然是只有讲课份的。

 

而中间会拿课题的与顶端的学霸其实是有重叠的,

 

因为课题又分三六九等,拿什么课题,市厅一级的,还有省部级的,

 

省部级的还有规划普通课题与规划重点课题。

 

另外还有国家级的,国家又分普通与重点,重点又分一般重点与国家重点巨无霸型的。

 

重不重点,主要是看这个课题经费有多少。

 

能够拿这些课题,主要不是看你的学术水平与研究成果,而是看你的行政级别。

 

所以,尹晓冰副教授所说的中间拿课题的教师,

 

其实主要是指拿那些费用低下,类似鸡肋的那种课题,二三年做下来,

 

有个几万、十几万,最多几十万的课题。

 

真正数百万、上千万,甚至个别的上亿的课题,基本上是居于学霸地位的人拿走了。

 

而且他们基本上是不研究的。

 

最好的就是找一些研究生、博士生与年轻教师做一做交差。

 

这些年轻学者只拿一点劳务费。

 

还要看听不听话,老板看着是不是顺眼。

 

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谈钱,学霸让你做,本身就是看得起你,要是不让你做,你真是要三天三夜也睡不着。

 

因为自己的职称、以后的课题评审审批,甚至学位论文能否通过,都拿捏在人家手里。

 

所以,在这样的问题上是不能够讨价还价的。

 

目前曝光获得经费最多的课题应该算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科技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陈进教授了。

 

他发明的汉芯一号,仅国家就投入了一亿,从各类企业又混了三个亿,

 

真是圈钱不用本钱,也不用人力。

 

如果真能够发明中国自己的芯片,当然,理所当然。

 

可惜,他的发明不是在科技上,而是江湖上的骗术。

 

竟然拿人家美国先进的芯片,让几个农民工打磨刻上汉芯一号,就变成了他的发明创造。

 

如果不是有海外华人科技工作者揭露,此事就也大功告成了。

 

后来上海交大对此事低调处理,有如鬼子进村,悄悄地进行,打枪的不许。

 

此事已经过去了五年,目前仍然没有官方的表态。

 

其实,陈进教授的汉芯一号只是揭开了中国大学里的虚假课题的冰山一角而已。

 

类似的学术造假问题,如此低调处理的原因,其实就是害怕投鼠忌器,害怕物以类伤。

 

而能够获得这样的课题经费的人,哪一个不是校长、院长、长江学者、院士等等级别的学霸式的大人物?

 

做个假课题,毕竟人家还装模作样地折腾了一翻,

 

就算是假芯片,人家也请了农民工做过水磨工夫,也是下了一些本钱的。

 

可是,更为离奇的是,

 

前些年由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丘成桐先生曝光的北大、清华这些国内超一流大学,

 

大量假引进海外教授专家学者,一个动辄也是数千万,

 

人家只需要挂个名,人也不用来上班,就财源滚滚,由政府划拨的经费每名据说就数以千万计。

 

海外学者挂个名,就有钱来,自然是乐此不疲。而假引进的大学自然是拿大头。

 

同时,论起师资力量也是不用说的,论学术研究成果,世界三流,在国内却巨是无霸。

 

说实在的,我也接触过香港的一些大学的专家教授,他们真是老实巴交的教学。

 

而且越是有水平的教授,越是喜欢登讲坛授课,与学生热烈探讨学术问题。

 

因为只有做好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你才有升迁的机会。也才会获得他人的尊敬与爱戴。

 

但是中国大陆的大学教授,如果全心投入教学就是一种毁灭。

 

因为,中国的大学首先不是大学,而是一个官僚衙门。

 

所以,成功的奥秘,自然不是在教室里,不是在讲台上,甚至也不在实验室与图书馆里,

 

而是在组织部那里。

 

中国人常常说欲做什么什么,功夫在什么什么之外。

 

比如,欲做诗功夫在诗外。甚至做教授更是如此。

 

要成就学霸型的教授,功夫在教学之外,也在科研之外。

 

只要你能够弄个官,就什么都有了。

 

在中国的大学里,从来没有人靠把教学工作做得非常好,非常优秀,非常敬业,

 

把科研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就能够成功的,

 

而是先要把行政职务弄得高高的,学问自然就有了。

 

课题也自然是拿大的。

 

所以,中国的大学的学生真是可怜。

 

平时老师上课大多只是应付。

 

不应付,而是认真对待的,确实也只有穷到死。

 

像几年前,同样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教师的晏宏才,

 

讲课一流,把电学讲成魔电,听他课的学生,无不为之倾倒,

 

多少人从此走上了研究电学之路。

 

可是,晏宏才老师,得了癌症,58岁离退休还有两年,却还只是一个讲师。

 

人家说,大学里的讲师就是讲死,就是说,压在大学里的最底层,一直讲到死

 

所以,尹晓冰副教授所说的完全是中国大学的事实。

 

浸身于这样的大学,我也有十四年时间了,可以说每一点细微的体察都是心领神会了。

 

不过,我还是比晏宏才讲师幸运一点点。

 

我在四十岁不到时就摆脱了讲死的命运。

 

不过,论教学能力却比晏宏才要逊色许多。

 

可是,我自认为已经不错了。

 

在中国的大学里,能够像我这样坚守讲台,

 

一门课一门课地认真教,一届一届学生地苦心教,确实不是太多的。

 

因为这只有一路——穷到死。

 

都说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又说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得不到世界顶尖级研究成果。

 

为什么中国顶尖级的大学,在世界上却连三流都很勉强?

 

其实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的大学教授之多,真是多如牛毛,世界罕见,

 

而中国大学里的教授水货之多,砖家之多,而又身价之低贱,社会弃之如敝履草芥,也是世界罕见。

 

十年前,香港大学里的一个普通助教工资是广州高校教授工资的十倍,

 

人们感叹着差距之大。

 

然而接触过香港来的学者,这个差距其实并不大。而是价有所值。

 

香港的大学里随便一个年轻学者都比大陆的许多教授要强得多,

 

我甚至认为,中国大学要在教授群里重新倡导阅读、研究之风,

 

因为中国的大学教授中几乎从不读书,也极少上课的实在是太多了。

 

教授们需要重新进行文化启蒙。

 

因为人家那里是真大学,中国大陆只是官僚衙门,

 

人家论的是学问,我们拼的是权力与金钱。

 

执行的规则不同,结果自然也不相同。

 

此话说多了没有意思。就此打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457800.html

上一篇: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科技自主创新,建造我们创新型国家。
下一篇:长寿原因揭秘
收藏 IP: 123.116.125.*| 热度|

11 向峥嵘 汪梦雅 黄兴滨 沈海军 王枫 王涛 文双春 吉宗祥 zzjtcm WC101 vigoro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