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foss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vingfossil

博文

中科院地层古生物新科院士沈树忠的老师--何锡麟先生

已有 9670 次阅读 2015-12-23 08:07 |个人分类: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中国科学院地层古生物新科院士沈树忠的老师--何锡麟先生

   本月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现供职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沈树忠先生(专业: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新科院士。学术界对此显得很平静,也许静水流深。

   1977年,沈树忠毕业于浙江省湖州中学。同年,他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了“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但失败。1978年,沈树忠第2次参加高考,考上了浙江煤炭工业学校地质专业,学制3年。[注:“浙江煤炭工业学校”先后被更名为“杭州煤炭工业学校”和“杭州应用工程学校”,最后被融入“浙江工商大学”]

   1981年,沈树忠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浙江长广煤炭公司查扉矿,成为一名地质技术员。

   1983年,沈树忠考取了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本部)地层古生物学教授何锡麟先生的硕士研究生。1986年,沈树忠硕士毕业,接着考取了何锡麟先生的博士研究生。1989年,沈树忠获得博士学位。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简要介绍沈树忠先生的硕士和博士导师何锡麟先生。

1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北京两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 1909 年,位于河南焦作。 1931 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 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 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 年回迁焦作。1950 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 1952 年院系调整期间,天津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 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1970 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矿业学院。

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同年,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成为学校“北京校区东校园”,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格局。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其后,北京校区东校园又划转北京广播学院。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参考:

http://www.cumt.edu.cn/1069/list.htm(徐州)

http://www.cumtb.edu.cn/frameset/bjxq.html(北京)

2 地层古生物学家-何锡麟

   地层古生物学家-何锡麟先生系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校区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退休教授。他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528月开始供职于天津的中国矿业学院,担任助教。1953年,该学院迁址于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19558—19795月,何锡麟先生担任讲师。期间,他所供职的学校于1970年迁址到四川省的合川,被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江苏徐州重建,并恢复“中国矿业学院”之校名,且在北京设立研究生部。

   19796—19833月担任副教授。自19834月起,担任教授。1988年,“中国矿业学院”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3 科研

   何锡麟先生的科学研究范围很宽广,涉及煤田地质学与古生物学,包括植物化石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

3-1 研究项目        
时间:1975.1-1978.12
南方九省煤田预测 (主持)

时间:1975.9-1988.12
太原东山晚古生代地层划分,对比与古生物研究(主持)
时间:1976.9-1978.12
腕足动物化石-新类型及其系统分类(主持)
时间:1985.1-1987.10

内蒙古准格尔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生物群及勘探网度的研究(主持)
时间:1994.1-1996.12
湖南郴耒煤田晚二叠世地层与群落古生态研究(主持)
时间:1996.1-1998.12
中国树蕨桫椤--活化石的研究( 主持)
3-2
学术论著      

1989.6--普通古生物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0.12--
内蒙古准格旗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与生物群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5.10--华蓥山叠纪腕足动物群与群演替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5.12--
山西太原东山晚古生代地层划分,对比与古生物研究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5--中国江西二叠纪植物群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7.5--地史学简明教程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9.7--
华北地台石炭纪至二叠世腕足动物群及其地层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学术论文包括: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4 人才培养

   地层古生物学家-何锡麟先生培养很多研究生,如:沈树忠、孙柏年等。

4-1 沈树忠的博士学位论文基本信息

(信息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

http://opac.nlc.cn/F/JXVMGLAIVC6PMDSMMTXT9VNK3YB194NN6QUNVCJCPMQ7L7G3AA-02007?func=full-set-set&set_number=001350&set_entry=000021&format=999

           头标

00852nam0 2200253 450  

ID

012002612860  

通用数据

19990718d1994 k y0chiy0110 ea  

题名与责

西南地区长兴阶至三叠系底部的腕足动物群 [博士论文] / 树忠著 ; 锡麟教授指导

学位

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矿业大学; 1989

载体形态项

210 ; 650px  

chi

图分类

Q915.816

著者

 

附加款目

锡麟 



所有

查看所有馆藏单册信息

南区学位论文阅览

4-2 孙柏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基本信息

   孙柏年博士供职于兰州大学资源矿产学院,主要研究古植物学和古环境。

豫西二叠纪含煤地层植物群及其古生态学研究被引次数:3

[学位论文] 作者孙柏年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矿业大学 1995(学位年度

作者孙柏年

学科专业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导师姓名何锡麟

学位年度1995

chi

分类号TD163.1

4-3 其他博士论文信息(部分)

http://s.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f=detail&q=Teacher%3a%e4%bd%95%e9%94%a1%e9%ba%9f+DBID%3aWF_XW

1.矿井瞬变电磁法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被引次数:56

[学位论文] 作者于景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 2001(学位年度

作者于景邨

学科专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导师姓名何锡麟

学位年度2001

chi

分类号P631.3

首次将地面瞬变电磁法应用于煤矿井下,探测含水构造,导出了全空间瞬变电磁场和井下视电阻率表达式,简要分析全空间瞬变电磁场特征;建立了瞬变电磁法时间——深度换算数学模型,对换算技术进行了理论模型和实际应用研究;通过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系统研究了井下巷道内各种人文设施产生噪声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并对矿井瞬变电磁法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矿井瞬变电磁法工作方法和装置选择以及资料处理与解释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

2.煤矿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被引次数:30

[学位论文] 作者毛善君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矿业大学 1997(学位年度

作者毛善君

学科专业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导师姓名何锡麟

学位年度1997

chi

分类号TD844.6

文在充分分析现有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局限性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专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

3.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的构造控制被引次数:2

[学位论文] 作者朱炎铭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矿业大学 1999(学位年度

作者朱炎铭

学科专业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导师姓名何锡麟秦勇

学位年度1999

chi

分类号P624 P618.13

该文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综合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以及矿物包裹体测试、裂变径迹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和EASYR<,o>数值模拟技术,深入研究了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的构造-埋藏史、构造-热演化史和构造-生烃史,揭示出研究区古生界烃源岩构造控制下的二次生烃演化历程,首次从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方面阐明了黄骅坳古生界二次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和时空分异特征,建立起渤海盆地的构造-热史模式和构造-成熟度模式,得出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二次生烃作用发生在喜山晚期的重要结论,科学地预测了黄骅坳...

---------------------------

4.煤炭资源资产价值研究被引次数:2

[学位论文] 作者刘海滨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矿业大学 1997(学位年度

作者刘海滨

学科专业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导师姓名何锡麟邵震杰

学位年度1997

chi

分类号F407.1

该文在全面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矿产资源价值及其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以煤炭资源的勘探费用、开发投资、经营成本、外部成本和矿区煤炭价格等作为主要变量,评估煤炭资源资产价值的原理和方法,并建立了各变量的理论评估模型.

----------------------

5.煤层开采沉陷土体变形机理及预测被引次数:3

[学位论文] 作者隋旺华煤田地质与勘探 中国矿业大学 1992(学位年度

作者隋旺华

学科专业煤田地质与勘探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导师姓名何锡麟沈文

学位年度1992

chi

分类号TD164.1 TD82

------------------------

6.煤层开采沉陷土体变形机理及预测被引次数:2

[学位论文] 作者隋旺华煤田地质与勘探 中国矿业大学 1992(学位年度

作者隋旺华

学科专业煤田地质与勘探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导师姓名何锡麟

学位年度1992

chi

分类号TD821

---------------------

7.华北地台石炭纪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及其地层研究被引次数:1

[学位论文] 作者范炳恒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矿业大学 1995(学位年度

作者范炳恒

学科专业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导师姓名何锡麟

学位年度1995

chi

分类号P534.45 TD163.1

-----------------------

8.地震资料断层自动解释系统

[学位论文] 作者崔若飞应用地球物理 中国矿业大学 1995(学位年度

作者崔若飞

学科专业应用地球物理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导师姓名何锡麟李志聃

学位年度1995

chi

分类号P631.44

-------------------------

9.我国鄂尔多斯,吐哈等含煤盆地含煤岩系中某些"成烃煤"特征及"煤成油"的形成与初次运移

[学位论文] 作者郭黔杰地质 中国矿业大学 1991(学位年度

作者郭黔杰

学科专业地质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导师姓名何锡麟王洁

学位年度1991

chi

分类号TD164.1

---------

Qigao Sun (孙启高 2015年12月19日初步整理)

Story of Paleobotany Series (No.416) [The 417th issue in total]

《中国古植物学之窗》Window of Chinese Paleobotany(149)

------------------------

相关阅读:

地层古生物学家-何锡麟先生

http://www.mkaq.org/item/291947.aspx

关于公布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http://www.casad.cas.cn/doc/16400.html

文章来源:学部工作局    发布时间:2015-12-07  

http://www.cas.cn/yw/201512/t20151207_4488383.shtml

浙江工商大学校友沈树忠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http://www.aiweibang.com/m/detail/68625934.html?from=p

南京古生物所沈树忠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http://www.nigpas.cas.cn/xwzx/zhxw/201512/t20151207_4488451.html

古植物学的故事268期[总第269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268) [The 269th issue in total]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古植物学退休教授梅美棠

Mei-Tang Mei, Professor Emeritus of Palaeobotan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58586.html

2015-1-12 04:40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945234.html

上一篇:The Paris Climate Accord(《巴黎气候协议》)
下一篇:古植物学历史上的富二代与官二代
收藏 IP: 204.213.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