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北京植物园与古植物学同园异梦?
题记:
我们仰望头上的天空,
我们凝望脚下的土地,
我们要顶天立地!
中国只有一个北京;北京只有一座香山。可是,就在北京香山脚下,有两个同名的“北京植物园”,只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大马路(“香颐路”)之隔。路南的北京植物园简称“南植”,现有土地面积74公顷(=1,110市亩),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路北的北京植物园简称“北植”,现有土地面积400公顷(=6,000市亩),目前隶属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这两个“北京植物园”在北京香山已并存半个多世纪。目前,它们都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都主要依靠纳税人的血汗钱维持着,这些都是客观实际情况。
Fig.1. 雪后的北京香山与北京植物园(北植)的大温室及人工湖
[Photo credit: Qigao Sun’s image collections]
《植物园与古植物学》专题的第5篇聚焦于北京香山的两个北京植物园以及与古植物学若隐若现的一些渊源。在北京,人们常说:“首都无小事。”我们的态度是:用专业眼光看待人和事,且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切想法和工作必须接受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迷信学术权威、迷信长官意志都是不符合专业精神的,往往对国家利益也是非常有害的。不过,古植物学是很小很小的小众文化而已。本文的文字内容主要叙述北京植物园发展历史上的一些往事,几张图片简要展示北京植物园与古植物学的一些渊源。
∮1北京植物园和坟场
北京香山是很有名的。如今的北京,雾霾非常严重,香山是北京城西边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了,可谓是寸土寸金之地。五环路贯通后,北京香山的交通条件便利了很多。老前辈们告诉我--北京香山曾经是很偏僻荒凉的,交通不便,有很多坟地或墓冢,有的非常著名,如:孙中山的衣冠冢,梁启超家的墓园,还有万安公墓(李大钊安葬在这个公墓)。
在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植物园(南植)那片地主要是坟地,土壤条件不佳,主要是河滩沙石地。南植往南两站地,有个小地方的公交车站名叫“南河滩”,这三个字准确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带的土壤状况。在中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俞德浚先生(Te-Tsun Yü, 1908—1986)的领导下,北京植物园正式创建于1954年[注:俞德浚先生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建园初期,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一起干活,他们清理了大片坟地,在《北京晚报》刊登启事,请有关市民认领尸骨以安葬他处。前辈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很原始的劳动工具翻挖贫瘠的沙石地,筛出细土,运走石头,然后在瘠薄的土壤里开始种植花草和树苗。
据我所知,现在南植西门的3棵大雪松是王其林先生1959年栽种的,苗木来自青岛。王其林先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当时他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退休老人了。而那3棵大雪松一直生机盎然,今已亭亭如盖矣。
前辈们不仅在南园--现在的南植栽种树木,而且到北园--现在的北植干活,栽种树木。那时候,南北园紧密团结,共同奋斗。“南植”和“北植”两园职工并肩作战突击建园,一直持续到1960年初。
由于时局的动荡和变化,北京植物园,尤其是南植,经历了极其坎坷的发展道路。学术前辈们在工作和家庭等方面都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即便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北京植物园(南植)在体制、经费、科研、人才等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有关史料,参见我以前的工作:
为什么北京香山有两个北京植物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710734.html
1986年夏,北京植物园奠基人俞德浚先生身患重病,住院救治。老先生趁医护人员暂离病房之空隙,拔掉输氧管,放弃了治疗。作为中国植物园事业的一位卓越领导者,俞德浚先生在北京植物园(南植)的学术体制与前途命运颇为迷茫之际溘然离世。俞德浚先生的骨灰被同事们安葬在他亲手创建的北京植物园(南植)一片曾经是坟地的柏树林里!谁知道这是怎样的轮回?!
Fig.2.北京植物园奠基人俞德浚先生(Te-Tsun Yü, 1908—1986)的墓碑和说明
[位于北京植物园(南植)一片曾经是坟地的柏树林里]
[Photo credit: 古植物学博士研究生谢淦友情供图]
Fig.3.北京植物园奠基人俞德浚先生(Te-Tsun Yü, 1908—1986)的墓碑
[位于北京植物园(南植)一片曾经是坟地的柏树林里]
[Photo credit: 古植物学博士研究生谢淦友情供图]
∮2北京植物园(南植)和古植物学
2-1 北京植物园(南植)西大门
Fig.4.北京植物园(南植)西大门的标牌
[Photo credit: Qigao Sun’s image collections]
2-2古植物学进入北京植物园(南植)
1982年,在北京植物园(南植)内建成一座6层楼的大型植物标本馆以及办公与实验室配楼,均于1984年正式启用。
1984年2月初,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古植物学家、古孢粉学家徐仁[Hsü Jen (Xu Ren), 1910--1992]于1959年创建的古植物学研究室及植物化石标本由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41号搬迁到北京植物园(南植)内。从学术建制和行政管理上说,古植物学研究室并不隶属于北京植物园(南植)。这个古植物学研究室于1998年被撤消,已不复存在。
2-3 消失的植物演化展览室
原古植物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朱为庆先生(1933--)于1988年在北京植物园(南植)内创办了一个“植物演化展览室”,仅维系了10年,早已覆灭。
Fig.5.消失在北京植物园(南植)的植物演化展览室
[Photo credit:古植物学家朱为庆先生(1933--)友情供图]]
2-4 夭折的中国古植物馆
1996年,“中国古植物馆”在北京植物园(南植)内落成,但它一直不属于该园管辖。1998年,中国科学院发文同意建立“中国古植物馆”。同年,该馆经申请注册为北京市文物局主管的博物馆。可惜,因管理混乱,长期无法对公众开放,“中国古植物馆”于2005年被注销博物馆资格。
Fig.6.矗立在北京植物园(南植)的“中国古植物馆”
[Photo credit: Qigao Sun’s image collections]
∮3北京植物园(北植)和木化石及活化石
3-1
Fig.7.北京植物园(北植)西南门前的巨石
[Photo credit: Qigao Sun’s image collections]
3-2
Fig.8.北京植物园(北植)大温室前的木化石
[Photo credit: Qigao Sun’s image collections]
3-3
Fig.9.北京植物园(北植)人工湖与“活化石”植物—水杉
[Photo credit: Qigao Sun’s image collections]
∮4 北京香山的植物园和古植物学:路在何方?
4-1
北京植物园(南植和北植)的寸土寸金是两园几代人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用青春和血汗换来的,风格迥异的两园离不开他们60多年的苦苦坚守!
英国伦敦皇家植物园(简称为“邱园”)(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at Kew) 占地面积为121公顷[相当于300英亩(acres)或1,815市亩(中国面积单位)]。北京植物园(南植)现有土地面积74公顷(=1,110市亩);北京植物园(北植)现有土地面积400公顷(=6,000市亩)。北京植物园(南园和北园)现在共有土地面积474公顷(=合计7,110市亩),约为英国邱园土地面积的4倍!
4-2
北京植物园奠基人--俞德浚先生(Te-Tsun Yü, 1908—1986)于1947--1949年先后在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和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进修、工作。1950年,俞德浚先生返回中国,到北京供职于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注: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沿用至今),开始着手北京植物园的创建工作。俞德浚先生以植物分类学家的专业眼光和园艺学家的务实作风苦心经营北京植物园约有30年之久。在20世纪下半叶,北京植物园(南植)在科研上曾是中国植物园事业的“火车头”或“领头羊”。1986年,俞德浚先生去世,该园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实力已是风光不再。
4-3
中国古植物学家徐仁先生[Hsü Jen (Xu Ren), 1910--1992]是一位传奇人物。1948年,他第二次赴印度勒克瑙(Lucknow, India),主要协助他的老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印度著名古植物学家Birbal Sahni 教授(1891--1949)筹建世界上第一个古植物学研究所,即世界著名的“Birbal Sahni Institute of Palaeobotany”。1950年,徐仁从印度赴瑞典和英国进行学术访问和研究。
1952年,徐仁先生从印度回归祖国,旋即到南京供职于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注:195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沿用至今)。1954年,徐仁先生离开南京到北京工作,先在原地质部的研究机构工作,后又回到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41号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学研究室。这是中国现代生物学研究机构内的第一个正规的古植物学研究室,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植物学和古孢粉学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徐仁先生在中国率先采用生物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化石植物(包括孢粉化石),他在国际古植物学界、孢粉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984年,徐仁先生的古植物学实验室搬迁到俞德浚先生创建的北京植物园(南植)。无论对于中国植物园事业,还是对于中国古植物学事业,这在中国是很偶然的、历史性的相遇!对于这种学术上的巧合,可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限于学术体制和学术眼光等原因,很多人很浅薄地认为植物园与古植物学的关系好像是羊肉与狗肉的关系—两个贴不到一起。不过,两者的共性还是有的,植物园和古植物学之命运都很飘摇,它们的学术使命和科学实践不得不屈服于残酷的生存压力。1992年,徐仁先生去世后,他的古植物学实验室很快败落了,被解散于北京植物园(南植)高大的围墙里......
路在何方?显然,路在北京同仁脚下,也在北京香山脚下!
---------------------------
孙启高 2015年11月8日初稿于新英格兰寓所
本期编目
植物园与古植物学-5:
古植物学的故事409期[总第410期]
Story of Paleobotany Series (No.409 [The 410th issue in total]
为什么北京植物园与古植物学同园异梦?
The abnormal co-existence of Beijing Botanic Gardens and paleobotany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934758.html
2015-11-1306:00
---------------------
相关阅读:
北京植物园(南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
http://garden.ibcas.ac.cn/(中文)
http://garden.ibcas.ac.cn/eindex.htm(English version)
北京植物园(北植)=北京市植物园
http://www.beijingbg.com/English/ (English version)
北京市植物园.公益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直属单位
http://www.bjmacp.gov.cn/cn/tabs/page/column2.aspx?tabID=300105&KeyPageSize=40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俞德浚先生(Te-Tsun Yü, 1908—1986)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611.htm
植物园与古植物学-1:看美国纽约植物园
古植物学的故事334期[总第335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334) [The 335thissue in total]
Umbrella of American palaeobotany—92
路过美国--纽约植物园的古植物学往事(提纲)
An outline of the palaeobotanical past of the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84440.html
2015-4-23 01:32
植物园与古植物学-2:看美国密苏里植物园
古植物学的故事403期[总第404期]
Story of Paleobotany Series (No.403 [The 404thissue in total]
Umbrella of American paleobotany-160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与古植物学(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and Paleobotany)]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923729.html
2015-9-27 00:36
“中国通”--美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Peter H. Raven
1971--2011年担任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长达40年!
古植物学的故事402期[总第403期]
Story of Paleobotany Series (No.402 [The 403rdissue in total]
Umbrella of American paleobotany-159-Peter H. Raven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922235.html
2015-9-21 02:24
植物园与古植物学-3:看英国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
古植物学的故事407期[总第408期]
Story of Paleobotany Series (No.407 [The 408thissue in total]
On the palaeobotanical implications and potentials for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at Kew, UK
[英国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与古植物学(Royal Gardens at Kew and Paleobotany)]
英国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的古植物学底蕴和潜力
我所知道的邱园(The Kew Gardens in UK)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931554.html
2015-10-28 07:562015-10-28 07:56
植物园与古植物学-4:
古植物学的故事408期[总第409期]
Story of Paleobotany Series (No.408 [The 409thissue in total]
深圳仙湖植物园:把古植物学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932954.html
2015-11-3 04:13
为什么北京香山有两个北京植物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710734.html
2013-7-23 23:59
古植物学的故事206期[总第207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206) [The 207thissue in total]
中国古植物学要顶天立地
Chinese palaeobotany should be of indomitable spirit, approaching to world-class goals and confronting China’sgrand lands. [in Chines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762285.html
2014-1-26 02:17
古植物学的故事205期[总第206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205) [The 206thissue in total]
山东山旺--中国新生代古生物学研究的圣地
-----兼论中国古植物学要顶天立地
Shanwang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is a mecca for Chinese Cenozoic palaeontology. [in Chines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761777.html
2014-1-2408:08
古植物学的故事224期[总第225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224) [The 215th issue in total]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23]
古植物学悲剧与奢望(4):Palaeobotanical Tragedies and Audacious Hopes (4)
Lovely but Lost mini-Museum of Fossil Plants in Beijing, P.R. China
北京一个永远消失的植物演化展览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0176.html
2014-7-8 23:58
PalaeobotanyTragedy古植物学悲剧 6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24]
古植物学的故事316期[总第317期]
Story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316) [The 317TH issue in total]
朱为庆和他的植物演化展览室
Zhu Weiqing (1933--) and his Palaeobotany Museum in Beiji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71984.html
2015-3-500:25
(End)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