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实是个初学者,对曹老师的问题尝试做些回答,以抛砖引玉,希望共同进步。
1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分支的伦理学?
“这么多分支”原本与伦理学共同生活,现在却抛弃了伦理学,因为出现了“科学主义”、“技术座架”、“资本增殖”等小三、小四。被抛弃的感觉是极糟糕的,所以伦理学企图“捍卫幸福”、“挽回爱情”。我被这种真爱感动,决心尽己绵薄以佐之。
2 吃饭是否有伦理学?
应该有的吧。首先要吃得健康,事实上我们吃了很多不健康的东西,这是农业与食品伦理的范围。其次要吃得心安,这就涉及到蒋老师宣传的动物伦理了。再有饭的来路要“理得”,不该吃了别人的饭让别人饿肚子,所谓“农夫犹饿死”、“不是养蚕人”,这往大了说应该是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的范畴。最后吃饭要有目的,一般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以为应该改作“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不‘吃饭’”,也可说是“吃饭为了活着,活着为了到彼岸”。实际上,伦理学是讨论人的行为善恶对错的,那么凡有人处、有人的活动,就应有伦理学。
3 动物吃动物与人吃动物有什么区别?
如果套用一种伦理学说,人和动物都有道德身份,因为人和动物都能感受痛苦。但是人是道德主体,动物是道德病人,或者说动物有些像我们通常讲的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因为人可以摆脱本能与欲望式的生存,而这对动物稍难一些。人具备“放下屠刀”的能力,这或许也是人作为天地精灵的原因之一吧,那作为“精灵”,更多的不应是“居功自傲”、踌躇满志,而是履行职责、向往美德。
4 是否应该泛素食化?
我对这个领域理解不深,所以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讨论。我以为,一个人“为什么说”有些时候比“说什么”更重要。一则,“说什么”很可能是假的、应景的,这在中国很普遍,而“为什么说”往往是真的、发心的,那么蒋老师是出于“慈悲”来讲素食,这应该是我们首先“倾听”与学习的。二则,“说什么”是具体的、现成的,“为什么说”是抽象的、可能的,前者概从后者来,而具体的、现成的东西既成具体、现成后,难免有不精到的地方,但其承载的抽象的、可能的东西却至精至微,所以我主张,不能就“现成”反对“现成”,而是要循回“可能”重新开出一种新的“现成”,以这种“新现成”来反对“旧现成”,这才是“求同存异”,才可能有所进益、对人类思想有所推进。
——齐文涛
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