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费元春:中国妇女五百杰代表

已有 5528 次阅读 2007-8-27 13:34 |个人分类:学者风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教授, 报道, 妇女, 雷达

旧作:发表于《中国兵工》1995年第9

 

199433,钓鱼台国宾馆。费元春教授作为“中国妇女500杰”代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出席了大型书籍《中国妇女500杰》首发式,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将这一新闻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费教授也成为记者们追逐的对象。

 

潜心于微波与雷达技术研究 

50岁出头的费元春教授,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导师。自1960年大学毕业至今,她一直潜心于微波和雷达技术研究,顽强拼搏,不断创新,硕果累累: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30余项研究课题,共获国家发明奖三项、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明专利2……。她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经装备部队,更多地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0年代,我国第一台相控阵雷达研制工作正值关键时刻,此时,参与这项研究工作的费元春,正受“文革”的冲击,在那动乱的年代里,别人忙着“抓革命”,她则冒着“走白专道路”的风险“促生产”。在这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她终于出色地完成了这种雷达的天馈系统及接收机的研制工作,满足了国防预警的需要。

70年代,她攻下了舰载全相参、捷变频雷达研制中的微波频标难题。她承担了设计、研制S波段“微波晶体管压控振荡器”和“高稳定本振源”的任务。当时,该波段的晶体管国内正处于起步研制阶段,发达国家也把它列为向我国禁运的行列,无论是仪器设备、测试手段,还是工艺手段,都不具备条件,研制工作可谓困难重重。费元春率领课题组全体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几经艰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并使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解决我国雷达抗干扰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在科研工作中费教授带头不拿加班费,不要研制酬金,并用近几年时间里用节余下的50多万元人民币购置了一批新仪器和新设备,改善了研制条件,建立和发展了微波电路实验室。

90年代,她继续追踪微波与雷达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承担了5个大型研究课题,科研总经费达到100多万元人民币,并在“X波段高稳定本振源”、“X波段低相位噪声压控振荡器及其CAD”等研究项目中,又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新成果。为表彰她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就,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授予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三八劳动能手”等荣誉称号。

在谈及她科研工作的动力时,教授的表达十分朴素:“我们从事国防科技研究工作,就是要打破外国的封锁,缩短我国在这一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争一口气,为建立起祖国强大的国防而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

作为女性,在事业、母亲、妻子多副担子重压下,费元春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加倍的艰辛。在她主持的每个重大科研课题后面,几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和辛酸的插曲。

第一个孩子出生,正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此时,费元春虽然也受到冲击,但为使她负责的相控阵雷达天馈系统的设计和加工不拖整个研究工作的后腿,她给两个月的孩子断奶,孩子不到6个月就送到四川老家托人照管,自己整天埋在实验室里计算、设计,泡在车间里和工人师傅一道加工。1969年,当相控阵16单元线阵调试工作进入紧张阶段,正值她怀上第二个孩子,为了保证科研进度,她每天挺着大肚子爬上5层楼顶,进行天线的调整测试,临产的前一天她还坚持工作在楼顶的平台上。雷达天线辐射出的大功率电磁波,直接伤害了母体中的孩子,孩子刚满10个月就不幸夭折。作为母亲,费元春第一次经历了人生的悲痛。

多少年来,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费元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怎样保持天平的平衡。丈夫是一名军人,和她一样也是一名国防战线上的教学、科研人员,紧张的科研工作使他们无法精心照料两个儿子。无论是在托儿所,还是在幼儿园,阿姨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费元春的孩子总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稍长大后,儿子一旦做错了事受到母亲的责怪,就会委屈地数落母亲对他们小时候照料不周的一个个事例。此时,费元春的心像被针扎了一般,紧紧抱住儿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费元春每天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单调,“住宅—实验室”总是重复着一条简单的直线。30多年来,为了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她在这条直线上往来奔波,把生命的法码重重地投在了醉心的事业那一端——实验室。“星期天”和“节假日”对她已成为陌生的名词。1992年,她从住了十几年的房子里搬进新居时,前来帮忙的研究生从衣柜里翻出了一摞童装。原来,这还是儿子小时候穿过的衣裳,由于工作繁忙,费元春夫妇竟然十几年没有整理过这个衣柜,十几年前存放的衣服现在仍然保持当年的摆放位置。研究生见后,感叹不已,敬佩不已。

 

研究生的严师慈母

电子工程系是北京理工大学最热门的系,每年报考的研究生非常多,可并非每位导师的门下都会有许多学生来报考。每一个研究生心里都有着自己选择导师的标准,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不仅希望导师学术造诣精深,更希望导师有着高尚的品德,在各个方面得到导师的培养和熏陶。

“做教授的研究生,我们感到非常荣幸。”研究生这句肺腑之言,表明了费元春教授就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导师。确实,每年报考她的研究生数量在系里几乎总是名列前茅。教授也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向她的研究生们表明:你们的选择是对的!

教授对她的研究生要求是严格的。她要求研究生认真记录每一个枯燥的实验数据,爱惜和维护实验室的一切设备,每次实验做完后都必须清扫现场,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细致的科学作风。审查毕业论文,每一个错误的数据都难以躲过她那双锐利的眼睛,字迹潦草她也会一个个订正。在她的严格要求下,研究生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也正是在这样严格的指导下,她的研究生们很快就都取得了喜人的研究成果,还有4位研究生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奖。

作为女性,教授对研究生又时常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她把十几年来欠儿子们的那份情和爱,全部又灌注到了她的研究生身上。研究生病了,她问寒问暖,解囊相助;毕业分配时,她为那些朋友在外地的研究生出谋划策,四处奔波,为避免研究生新的两地分居操心费力。

教授的胸怀是博大的,她甘愿做研究生的人梯,在发表研究成果时,她总是把研究生的名字放在第一位置上,充分肯定研究生的劳动成果,为他们的成材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一位外系的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时遇到困难,希望教授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她毫不迟疑,像对待自己的研究生一样,精心辅导,耐心指点,使得这位研究生很快攻克了难题,圆满地完成了学业。目前,在读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有10名,全校的最高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的系里获得者,已经连续好几年被教授的研究生承包了,研究生们为有这样好的导师而感到无比自豪。

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跋涉了半个世纪,费元春教授深深地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宝贵。如今,这位在事业上永不满足的微波与雷达技术专家,又瞄准了这一领域的前沿课题——“新型微波、毫米波器件HEMTHBT在雷达中的应用研究”、“高稳定、高精度频率源研究”、“低噪声接收模块系列化研究”,开始了新的科研攀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7-6538.html

上一篇:连铜淑:站在祖国宝岛的学术讲台上
下一篇:薛林:最是童心老诗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