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科学与伦理——答王英安先生

已有 3767 次阅读 2011-12-27 07:55 |个人分类:为科学而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伦理、碳排放

 

前几天我写了篇文章,科学网博主王英安针对它写了篇文章。想表述什么,用一个评论者的话说:“博主说了好多啊,抓不住重点。”作者回答,更显得混乱,如“1、中国目前的重点仍是发展,气候变化和碳排放不是科学问题。”显得滑稽。科学是对世界本源的反映,无论人类现在是不是在发展,气候变化和碳排放不为因为人的发展阶段不同而是否是科学问题。

王英安博主的文章虽然不值一驳,但是由于他读我的文章不求甚解,产生一些误会,我还是有责任要说一说的。作者套红的一段:“如果一项研究结果是服务某国国家利益,而违背“全球福利最大化或者损失最小计算”,那这到底算不算“科学研究”?或是"政治研究"更合适吧?这样的科学家在中国可以略微改变洋人的参数、算法,争取中国利益最大化,如果哪一天换了国籍同样可以争取别国的利益最大化”。

这段文字,充分表现了作者不求甚解,不懂得什么叫科学与伦理。伦理讲的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或者人与客体的和谐关系(如环境伦理)。按照发展经济学的伦理观,要求的是发展给人类带来普遍的受益。如果按照传统的商业伦理,减排的路线争取总体利益最大,当然是“全球福利最大”好,但是它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违背发展经济学的伦理。伦理在理论中表现为最优化目标和约束,不是机制本身。也因此不会因为简单改变模型、“略微改变洋人的参数、算法”,就能争取“中国利益最大化”的,也不因为国籍有变,就会有不同结论,因为我们强调的是人类带来普遍的利益改善。前些日子我发言说气候变化研究要从技术经济学提升到发展经济学,说的一个意思就是要有伦理探索。我曾经就某位博主的文章观点“科学至高无上”说过“科学至高有上。”这个“上”就是伦理,但是伦理的存在否定不了科学的至高。这一点希望王英安博主体会,这里有个科学精神问题。现在我回答你“违背“全球福利最大化或者损失最小计算”,那这到底算不算“科学研究”? “全球福利最大化或者损失最小”不是科学原理而是伦理原科学研究,违背它、不违背它都是“科学研究”。也因此,气候变化问题,虽然受到政治影响,它仍然是科学问题。在现在世界,很难有不受政治干扰的科学问题了,可能陈景润的“1+1”还不是,但是不能说科学就是政治,把科学硬性说成是政治,是缺乏科学精神的。

王先生其他观点实在不可捉摸,我也就不说了;其实也没有必要说。

顺便说一句,王先生提倡中医,我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当然对中医有感情,但是中医缺少的科学精神的问题不解决,中医真的没有希望。更不可能通过中医复兴来带来汉语的辉煌。当然中医的希望在于它的科学内核,这些内核只不过现在被一些民族主义者和一些缺少科学精神的人模糊了。当然我不研究中医,隔行如隔山。

我要提醒的是,王先生的文章有些病态,人受到了某些打击多了,会病态的,正常,就是不可持续下去。您文章中那个号称“一九八五年底,在一次北京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响起了一片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故事是病态的,不知是谁的故事。其实拍掌是一种政治习惯,也可以说文化习惯,国外国际会议不拍掌是很正常的。人有一个自我陶醉的权利,但是千万别当真。文章的另外一个故事:“前几日某学科职称评审会上,来自北大的教授评委对参评三级研究员的专家说:我们怎么好评您的职称呢?!”又是一个自我麻醉了。这种病态心理是一个人被长期压抑以后产生的,希望相关人员克服之。有句俗话,叫做“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变态。”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这里也有一个伦理认识,如何认识自己与自己的人类同胞外围的关系,千万不能用一个放大镜看自己的胳膊,说:“我的胳膊比别人的大腿粗。”承认别人的成就,承认自己的不足,是需要科学精神的。

在民族语言问题上,我们现在是走得过头了,可是大多数科学论文是用英文写成的,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就是说,还没有话语权,接受SCI是一种策略选择,很有必要,当然唯SCI就是严重错误了。这个问题复杂,与中医问题一样,容另文讨论。

王先生,你的文章说我的问题,可以直呼其名,我不是著名科学家,似乎也没有有人在我发言后为我拍手,也说不上是名博,平均点击率,排在100左右,说自己名博,丢人。你采用影射办法,引人注目,显得有些不够正面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522453.html

上一篇:拜托,别停我们的项目
下一篇:美国正在冲击中国
收藏 IP: 210.73.4.*| 热度|

4 许培扬 李学宽 刘良云 丛晓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