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是种抽象,有无穷开放性。因为听的人不知道没有说话的人到底想了些神马,便可见仁见智,能体会出本来没有想到的道理。就是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或者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沾花微笑,不过如此。
《老子》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七十三章又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老子曾经指教过的孔子也有类似的意思。《论语·阳货第十七》有段有趣的对话。“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于是,“无言”的天道成了“无言”的传道者。
“无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忘言”。如陶渊明著名的“饮酒”系列有一篇(第几篇?)结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似乎有话要说,但想不起来了。又例如,不太著名的薛能的排律“新雪八韵”结句是“终篇本无字,谁别胜阳春。”
外国人愚钝。就是要“无言”,也只能“不言”。如神神叨叨的Wittgenstein在他的早期哲学代表作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结束时写道,Wovon man nicht sprechen kann, darueber muss man schweigen. C.K. Ogden将其译为,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 也就是,“不可说之处,必须保持沉默。”简短而有力,是全书七句话的最后一句,也是唯一没有展开论述的一句。也是想说,但实在不可说,只好不说了。
学贯中西的冯友兰先生用One must speak very much before one keeps silent.结束他那部很有趣的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亦即“人在保持静默之前要说许多话。”作者的解释(倒数第2句),before the simplicity of philosophy is reached, he must pass through its complexity. 侧重点有些差异,风格也是类似。
当然,不说话的人很多,其中多数的境界只是禅宗所谓“山是山水是水”,与上述大家经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之后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貌似神异。此不可不查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