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神奇的设计-分子生物学基因组传递之谜

已有 1313 次阅读 2023-9-27 08:49 |个人分类:先哲也闲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1990年由Carl Woese、Otto Kandler和Mark Wheelis依据细胞核及染色体组织等分子差异,把地球上的生物被分为三大类(domain),分别为真核生物、古细菌和原核生物。在分子进化水平上,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染色体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组织差别很大,而古细菌的染色体介于两者之间,被理解为一种进化链的衔接。

无论怎样,三类生物的遗传信息主要由DNA分子携载。而繁殖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必须DNA复制,除了性细胞之外,每分裂一次之前需要倍增其基因组。

DNA复制理论上应该有三种可能的方式,包括已经确认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DNA replication),全保留复制(conservative DNA replication)和镶嵌式复制(mosaic DNA replication)。三类可能的复制形式的详细介绍见潘学峰编著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在进化过程中,第一条DNA 分子链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依据半保留方式复制,那第一条DNA 分子的模板是什么?现在发现的众多的DNA聚合酶均只能连接与模版碱基配对的碱基,而不能如tRNA那般依据mRNA分子上排列的三联体指令去“搬运”氨基酸合成多肽。那么第一条DNA 分子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直以来都是个谜!有人正在寻找那种类似tRNA搬运氨基酸的“氨酰合成酶”,一旦找到肯定是一个诺奖。

那么,第一条DNA 分子的出现应该是基于某种神秘设计的DNA 全合成!对此,我个人的理解如下:

基于生命起源的“RNA-蛋白质”假说,有可能第一条DNA 分子链源自一种最原始的“反/逆转录酶”的催化,这个祖先反转录酶依据最初的一条RNA 分子合成第一条DNA。这样的推测就不需要去找一个与DNA全合成有关的DNA 聚合酶,而是去找第一个RNA 聚合酶和第一个反转录酶。这应该在“RNA-蛋白质”世界中去“考古”。无论如何,两种假说都站得住脚,被解决了一定会是诺贝尔奖。

   回过头再论DNA 全合成,这种合成只需某种“参照指令”就可“从头”合成新的DNA, 它有没有可能被用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self-renewal)?

不同类型干细胞复制.jpg

老母假说

  1975年,John Cairns 提出一个干细胞自我更新过程中祖先DNA 永生假说(immortal DNA hypothesis)。这个假说的提出是基于所有已知DNA聚合酶催化的DNA 复制均有机会造成突变,即使考虑进校对、错配对修复等在内,至少“点突变”中的“转换”突变是无法完全避免。这些突变大概率会影响干细胞基因组的稳定,导致干细胞在自我更新过程中丧失干细胞的属性。为此Cairns觉得依据现有DNA 半保留复制模式,干细胞必须存在一种向子代细胞非随机分配新合成DNA 的机制,以保证干细胞中原有的DNA被分配至需要成为干细胞的子细胞中,而新合成的DNA则分配至另一子细胞,丧失干细胞属性。

 依据普遍相信的半保留复制,呈双链状态的新旧DNA 必须分开,两条旧链重新成双链,而两条新合成的链彼此形成双链,且获得DNA 的细胞依然是干细胞,而得到新合成链的细胞丧失干细胞属性。这就是“老母假说”(old mother hypothesis)。当前这个假说既没有完全被证实,也没有完全被证伪。

  结语

  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分子生物学核心问题。涉及到如何合成的第一条DNA 分子,存在过一种从头合成的DNA 聚合酶?还是如本人推测的存在过第一个“反/逆转录酶”?;是否存在过一种可催化从头合成的催化剂,通过全保留复制,催生第一条DNA 分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1403978.html

上一篇:潘学峰文论-西方诗歌的主要诗体形式
下一篇:学峰诗选- 九里香、随心而动(英诗)
收藏 IP: 1.144.23.*|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