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近科学网上几篇关于是否取消师范院校的文章,我这里想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本来国内的师范院校是在院校调整的时候,相对集中了一些综合大学的师范专业,定位于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高等院校。而这点并不同于巴黎师专之类的学校,而全世界的一流大学里,以“师范”二字冠名的也只有巴黎师专以及开始是它的分校的比萨师专,但是人家的定位却不只是以培养师资为目的的。
在国内为啥为出现轻视师范院校的思潮呢?我高考的那一年,第一志愿报考师范的人往往都是成绩不太好的。我想首先要从教师的待遇说起,现在教师的待遇实在是不高,和公务员相比简直低得可怜了。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更是可怜。就拿我以前工作的芜湖来说吧,高校教师——青年教师——一般都只有当地公务员的三分之一的收入。而这在中国似乎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公务员的收入普遍都比教师高。我这里并不是想说让公务员的收入降低一些才合理,而是你们大家说一下:你们认为一个社会是教师的贡献力大,还是公务员对社会的贡献更多呢?我实在搞不懂了,对这种现象非常的迷惑。教师待遇是师范受到歧视的最重要的原因,很多人现在都开始瞧不起教师了,比如很多银行、政府机构、移动和电信的女职员,在找自己另一半的时候,对男教师都是很不屑一顾的。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的普通老百姓比较喜欢在意学校的名字,我曾经遇到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如果你说什么学院,他就认为那不是一所大学。所以国内的高校改名也就情有可原了,因为直接影响到它的生源。在国外,师专的名字可以一直保留下来,麻省理工学院也并没有改名为某某大学。但是这些在中国是不成立的,本来按照大学的命名方法,既然取名为大学(University),那么就应该是综合性的意思,如果冠名某某财经、什么师范之类的,那么就意味着这所学校不是综合性的高等院校,而是具有特定方向性的高等教育结构,就应该取名为学院(Institute、School、College)、专科(College、Technological Academy)。所以老外命名都很讲究,不象我们是随便取名的。巴黎师专的某位校长就说过他搞不懂为啥中国的大学这么爱改名,他所理解的专科就是专业学校的意思,从英文的表达来看,专科学校并不是低档次的学校,而是专业性极强的高等教育机构。可是我们中国实在太在意这个名字了,都总是以为学校要称为“大学”才有档次,那才叫真正的大学——高等教育,否则都是不正规的高等学校。
而目前很多综合性大学,比如浙江大学也在开始培养师资,一些中学也在开始重点招聘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甚至是研究生了。在目前本来师范生的就业已经日趋下降的情况下,这些对师范院校来说,无疑都是雪上加霜的。
师范生的就业难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小学教师日渐饱和;二是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师范院校主要以文理科为主,社会实用性不大。所以师范毕业生,甚至是师范院校毕业的非师范专业的学生,都会被打上一个“师范”的烙印,受到社会的轻视,以致很难就业。上海某公司人力资源处负责招聘的人员就说过,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会招收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的,包括师范学校毕业的工科生。
还有一些师范学校,比如山东的某个师范学校,以考研为学校的主题或培养目标之一,把一所本来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办成了初等教育的高中了,大学教育又被弄成了应试型教育了,上大学感觉又回到了高中阶段,这样你认为还有意思吗?而很多师范学校也都是如此,比如象安徽的某个师范大学,应试型教育的氛围非常浓厚,感觉确实象一所高中,而不象是一所大学,高等教育似乎失去了意义,我认为这也是师范生受到轻视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仅仅是毕业当教师,在中国这种教育大环境下还无可厚非,而如果进到社会里,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似乎就有点儿问题了,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可能都会比较差些。
综上所述,师范生受到歧视,其实很多原因不在学生自己,而是国家的体制、教育制度本身就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
一、师范院校能合并的就合并,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来培养优秀师资资源;
二、提高教师待遇,给师范院校配给更好的资源,吸收优秀的人才来攻读师范专业和从事教师行业,教师是人来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低于公务员的一种无聊职业。
三、我们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应该改变了,不要总是从一个学校的名字上去判断一个学校的好坏。比如一听某某学校是个学院、师专之类的,就总觉得那是一个不正统的高等院校。
四、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待提高,社会上应该给与教师应有的尊重。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欢迎大家来批评指正。谢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974-230656.html
上一篇:
骆驼祥子之出租车司机版下一篇: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