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助人助己:和外贼家奴无关 精选

已有 6045 次阅读 2012-12-24 10:0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医生, style, 比利时, 红外线

 
看到宁给外夷,不予家奴的博文,想起我帮助过的一位外籍病友
 
那时候应该是我化疗期间的事情。化疗后期了,所以有些精力,儿子胳膊疼,带他去新华医院看看,就碰上了这个病人。是个黑人,同济大学的留学生,用英语夹着汉语问医院的预约台的工作人员,他腿部和背部都疼,他该挂那个科。因为我在比利时也看过病,知道看病的时候会有很多不熟悉的词汇,和医生沟通的时候,很难,就带着他去看医生。
 
儿子看我帮助这个黑人学生和医生之间沟通,脱不开身,自己就去看医生了。等我带着这个外籍病人,做了化验,取了药,用词典给他解释了医生要他做的化验(医生要帮他检查风湿因子),儿子已经看好病,在那里做红外线治疗。
 
当时这个病人给我拿了一个外籍学生医疗证,说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我还给他说不可能,我们看病的时候,都要付一部分钱的,我儿子看病享受上海学生医保,还得付一半呢。我说你可能得先付了钱,回头到你留学的单位,也就是同济大学,可能会帮你支付这笔钱。
 
但眼看着他取药,化验,就是没有出钱,就是拿着这个外籍学生医疗证晃了晃,就什么也解决了。
 
当然,我儿子那天花了我一百多呢,我自己得癌症,化疗,每次也有一千多的费用。说实话,我在比利时的时候,认识几个非洲朋友,知道他们的艰难,那时候在比利时病了,他们都自己抗着,我当时还给他们拔火罐来着,记得有一个人是埃塞俄比亚的人,泰克拉,给我说过他们国家经常发生饥荒,所以,在国内,他们根本无法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我这么说,不是说我就该支付我的医疗费用,而外国的朋友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我们国家的免费医疗服务。只是如果我们能够支付得起这笔费用,支付一下,也未尝不可。而非洲朋友,如果不来中国,可能永远也享受不到这种医疗。而且,他来中国,感觉不适,也只会忍受,那他就永远也不知道事情原来可以有另一种解决的办法。而现在他知道了,他回到他自己的国家,就可以在本国国力的基础上,也寻求一种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想起离开欧洲的时候,一个朋友给我说得一段话,你们或者学到很多东西,或者一无所获,但这几个月的留学生涯,会改变你们对这个世界的印象.....你们对生活的奋斗也会因之而改变。当年离开欧洲的时候,比利时政府还特意给我定了那种绕比利时一圈的飞机,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北海环绕着的这个国家是如何美丽着的。
 
是啊,当时,我也是享受比利时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个资助项目出国的。我当时已经在上海生活,生活水平应该和比利时相当了。但这几个月确实扩大了我的眼界,也让我心胸更为开阔。
 
正写着,儿子回来了,在楼下按门铃,让我给他开门,我给他开玩笑说:妈妈凭什么要给你开门?
说着,就已经给他开了,恰好这时,儿子回答我说,“我同学来了”。
我赶忙加了一句:妈妈给你开门是因为儿子你回来了,而不是你同学来了。
 
是啊,那天陪老外看病,而没有陪儿子看病,是因为儿子他自己有能力看病,而老外没有我的帮助就无法看病,在我这个母亲眼里,儿子还是最重要的,这和外夷家奴无关。
 
当然,作为癌症病人,能帮助到别人,总有些成就感。当然,那个外籍病人,并不知道我是个癌症病人,他留了我的号码,我也留了他的,说如果他看病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再和我联系,但他没有打过来,我想他现在已经知道该如何在中国看病了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645803.html

上一篇:报告,散步归来
下一篇:【一天一点健康】报告,完成任务
收藏 IP: 114.91.24.*| 热度|

25 蔣勁松 李学宽 陆俊茜 张鹏举 徐迎晓 曹聪 邓汉强 张婷婷 喻海良 梁建华 杨昆 曹裕波 边一 徐建良 武夷山 孔梅 姚强 伍新燕 谢强 柳东阳 庄世宇 徐大彬 fansg zhanghuatian laifuz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