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玉仙老师在一则博文评论中问我:“王老师一直也喜欢科研,还在图书馆工作,那么您有没有问过自己,您的科研对图书馆有些什么用途?而这些用途是否能够充分发挥?”
我回答如下:“关于个人的科研态度,我的态度是务实、致用。个人非常在意所做工作的价值。我当前的科研基本是围绕图书馆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或面临的问题展开的。我的科研,首先是立足自身图书馆工作实际的,有利于工作开展,也确实有利于用户,有看得到的效益;高于现实的部分,我希望‘东边不亮,西边亮’,我会积极宣传与推广,向有关方面建言献策。此外,我很关注或在意第三方评价,比如我会留意论文的被引情况及相关评论。”
其实,也许我能理解刘老师的话外之音,但真不好回答。我那个回答,更多的属于借题发挥。回答之余,我还想进一步梳理一下自己现阶段的科研观。
刘老师问的那个问题是常见问题。图书馆界内部人问,图书馆界之外问的人更多。子问题可能会是:图书馆人搞什么科研?图书馆人搞科研能搞出什么名堂?图书馆人搞科研对图书馆发展有用吗?图书馆人搞科研,自认为有意思吗?……
虽然我至今没有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但应该可以算作一个科研粉丝。我的情况是,做了图书馆工作,喜欢上了图书馆工作,且成了科研爱好者。如果以第一篇正式发表在正式科技期刊上作为我科研之旅的起点,那是2001,距今12年了,我很享受这个旅程。在这过程中,我需要感谢很多人,是他们的关爱与扶持,赐予我力量。作为草根中的草根,原本是缺乏自信,甚至有些自卑的,但因为有了诸多贵人的“他信”,我挺胸抬头在旅途了。
科研是什么?百度百科的定义为:“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近期从电视上看了“农民科学家的超级杂交油菜梦”,农民科学家沈昌健肩扛着锄头行走在垄沟,爽朗且充满自豪地扭头对记者说:“农民也可以搞科研!”。从科研定义中“探索、认识未知”看,科研本身其实没有门槛,种种“壁垒”是人造的。
图书馆人的科研,意义何在?用张厚生先生的话为“我们的社会和民族不仅需要大批的科技精英,更需要能够进行信息分析、组织和检索,帮助与支持教学科研,从事知识培养的图书馆学家和图书馆实务工作者,有了他们,文化才得以传承,科技的进步才得以建立在厚实的信息资源的土壤里。”(见:张厚生.书苑文丛.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4:514-515)
图书馆人能搞科研吗?由“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这个一级学科里边不少教授有图书馆工作经历可见一斑,其实还不仅限于该领域。我知道有位985高校二级教授,他是在图书馆工作20多年之后离开图书馆。离开图书馆之前已经是研究馆员职称,离开之后,更是功力爆发,真可谓硕果累累。有人会说,那是“历史机遇”,单单就我看到的,也有近几年离开的图书馆人,其离开前所在图书馆也是很普通的,已迅速成长为985高校教授、博导。
图书馆的科研环境好吗?欧美图书馆界广为流传的名言:“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用刘庆生先生的话说“文献是科学研究的生命”(见: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3617&do=blog&id=681751)。图书馆人“坐拥书城”,总的来说应该不错。曾与友人闲聊,大意是始终在图书馆的,似乎没见到真正意义上的“大牛”,许多有图书馆工作经历的学者,离开图书馆之后,迅速华丽转身。其中缘由,值得三思。
我喜欢科研,并希望继续喜欢下去。也许我一辈子也做不了什么大学问,期望积极“探索、认识未知”的点滴行动有助于益智延年、修身养性。若能利人利己,人生幸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