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参观了两所2007年建好的高校图书馆,进一步留意了新馆建设信息,并与同行有些交流,有所思考。 据王波等《2011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2011年提交统计数据的 501所高校图书馆的现有建筑面积总计约为1021万平方米,馆均约为2.23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位居前5名的是:中山大学图书馆,10.7万平方米;扬州大学图书馆,约9.55万平方米;浙江大学图书馆,约8.64万平方米;郑州大学图书馆,约8.4万平方米;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约8.26万平方米。2011年有武汉大学(35548平方米)、四川农业大学、中央财经政法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4家高校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还有79家高校正在建设新馆。 据美国《图书馆杂志》总编辑 Bette-Lee Fox撰文《Year in Architecture 2011: Design of the Times 》,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这一年经历新馆建设(包括新建、重修或扩建)的有26家高校图书馆。 据2012年2月7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正式印发”,据初步统计,在全国333个地市级城市中,尚有将近半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没有馆舍或者仅有办公用房,有馆无舍。中西部地区现有馆舍狭小破旧、设施设备落后的情况更加突出。全国现有的地市级三馆,大多建成年限较早,迫切需要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对于现有无馆舍或馆舍面积未达到标准下限、且近15年未曾大修过的地市级图书馆可申请纳入项目储备库,经地方申报及有关部门审核,其中有公共图书馆189个被纳入。 以上数据表明国内外新馆建设都很热。美国26家经历新馆建设的高校图书馆中,阿林顿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遥遥领先(约38462平方米),同样是新建馆的其余几家面积在3200平方米到8443平方米之间。相形之下,我国的新馆建设势头更胜一筹。 新馆建设,据李明华先生研究,“近30年来,中国各大学全都建造了图书馆新馆舍,包括学院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内大约90%新建、改建、扩建了馆舍。如此盛大持久的图书馆建设,无论从数量、规模、内涵,以及科技含量,都为世人所瞩目。”。有些新馆建好之后,有的馆名曰图书馆,其实并非“独立馆舍”,建成之后被条块分割,各有其主;有的馆建设成本过高,虎头蛇尾;有的馆建设好了,却用不起,日运行费用过万元,每日的电费一项就数千元;有的馆的设计过于超前,比如计划采用若干现代化设备,而实际根本买不起,即便买得起也并不见得能用好。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建筑等理念可谓深入人心。然而,有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学者指出,“我们大学的图书馆是形象工程,并不是从图书馆功能出发来设计的,甚至不是按所谓的评估指标来设计的。”笔者认为一针见血,颇有同感。新近了解到有所高校图书馆是2005年建好的(2万多平方面),目前又在筹划建新馆,说是落后了,必须新建。图书馆建筑设计一般的要求是使用50年,这10年不到的图书馆建筑就“人老珠黄”了吗?!真是匪夷所思。 新馆建设不仅仅是“形象建设”——建筑面积与外观,还包括设施网络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诸多方面的建设。当前似乎更多的是“一俊遮百丑”,长此以往,遗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