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更需要抵制三俗

已有 3952 次阅读 2010-8-15 08:27 |个人分类:闲情偶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教育, 学位, 三俗

    最近,听闻一地方本科院校已经出台35周岁以下教师晋升副教授职位必须取得博士学位。记得,另一本科院校大概是2004年出台35周岁以下教师晋升讲师职位必须取得硕士学位。由于该院校本身没有硕士学位点,当时相应的对策是,连续几年学校与多所高校合作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将进修班开进“家”里,年轻教师的学位在短短几年之间,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大学教育已经逐渐大众化了,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遍化了,博士研究生教育也在去精英化了。
    在高校存在病态的“高”学历追求。比如:博导资格一刀切,没有博士学位不能做博导,导致58岁的博导还去做博士研究生;招聘年轻教师,学历查三代(学士、硕士、博士),要求代代出自名校名门;晋升职称一刀切,没有硕士学位连讲师都做不了,没有博士学位无资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而且有了学位也不见得能晋升,还要看是否有名额;竞聘职务也高学历化,最好是35岁以前就博士后了,之后致力官场谋发展;瞧不起低学历的人,本科或硕士学历的教授压力重重(虽然不少低学历教授曾是时代的精英),一是被周围高学历的人瞧不起,二是在申报基金项目时受歧视;有不少学校已经在强调博士后经历了,被迫“博士后”的人越来越多。如此等等。高校是这个情况,其它领域也不同程度“被影响”了。
    我国从国民党统治时期开始招收零星的现代意义的研究生。直到“文革”前,研究生教育仍处于试办性质,培养数量极少,也不授予学位。1978年3月入学的77级本科生4年后成为我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的大学生,1981年毕业的研究生成为首批硕士学位获得者,1982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首次授予博士学位。到2006年底已培养出100万名硕士,13万名博士。2007年,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和两年制研究生已达120万,博士研究生已逾12万。此时研究生培养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名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名仅为第100位。(参见:张箭.对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忧虑和思考.当代中国研究,2008(1):96-103)
    研究生教育事业存在诸多问题,据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箭先生的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浪费,研究生教育过度发展,而高中(含中专、职高、技高)教育则相对萎缩;研究生就业难,不容易找到对口工作;研究生质量下降,声誉降低,大幅度“贬值”;研究生到手水平下降,声誉降低,有所“贬值”;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膨胀,许多“硕导”、“博导”所带的研究生人数过多,疏于指导甚至不予指导;硕士生如期毕业、如期授位的比率太高,达99%以上,几乎没有学生因不予学位而遭淘汰的,各大学研究院所都采用自己定的科研标准衡量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因此半数的博士生不能如期毕业,三分之一的博士毕业生未能获取学位。张箭先生给的对策有:重新认识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压缩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规范和限制导师的招生数量;慎重遴选研究生导师,不符合条件的不增列,尤其要防止一些达不到标准的“双肩挑干部”利用职权走后门混上“博导”资格;硕士生的学制不宜缩短,应稳定在3年,否则无法保证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应当改为全部实行非义务教育;加强对授予学位的监督管理;改进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方法。(参见:张箭.对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忧虑和思考.当代中国研究,2008(1):96-103)
    2007年全国约有360个博士授予单位,800个硕士授予单位,900个一级学科硕博士点,170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万个硕士点,60家研究生院。现在以上数据有不少变化(增长)。国务院2010年4月19日下发《关于委托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核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通知》(参见:
http://grs.ruc.edu.cn/shownews.asp?newsid=1282),此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部分学位点结果已公布(参见:http://fkzhu901.bokee.com/)。据《通知》“委托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核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扩大学位授予单位办学自主权,推动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对“光鲜”的数字,还要重视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生群体是未来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研究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建设高度民主、文明国家和繁荣文化的重任。”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坚持精英化的标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更需要抵制庸俗、低俗、媚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353140.html

上一篇:故乡的野果
下一篇: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
收藏 IP: .*| 热度|

2 周春雷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