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谋按: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是一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本文予以摘编,期待作者36年前的写作意愿与愿望更好地“心想事成”。“谨以此书向敬爱的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提供西方图书馆的某些历史知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我们在观察和处理眼前的图书馆工作时应该有历史眼光。”“图书馆界以外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对图书馆事业更多地加以关心。”
杨威理(1925.8.4- ),中国图书馆学家。原名陈威博。研究方向主要为目录学与图书馆史。在图书馆史方面,出版了系统研究西方图书馆发展历史的著作《西方图书馆史》(1988),推动了中国图书馆学界对国外图书馆史的研究。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商务印书馆,1988),全书共十二章,介绍从古代两河流域的泥版文书开始,到图书馆的现代化的西方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该书印数5000册,自出版以后引用图书154种(据超星发现2024年2月23日检索结果)。2013年入选“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印。杨威理先生健在,虚岁100岁高龄。金恩晖、陈瑞玲赞誉杨先生为“坐拥书城四十载 事业学问皆楷模——集读者、馆长和学者于一身的杨威理先生”(图书馆学研究,1993年第6期)。
《西方图书馆史》一书,作者在后记中介绍,曾在《图书馆学研究》连载5年(1980年起,每期登载,前后五年。)笔者通过读秀学术搜索检索发现,实际连载了7年,1980年开始,1986年结束,共发表49篇文字。后记写于1985年,图书出版时间为1988年5月,39.7万字。作者从古代两河流域的泥版文书开始,一直写道图书馆的现代化,前后包括五千多年。作者在前言末尾说“由中国著作家撰写的西方图书馆史,到现在为止还不曾见到。在这块处女地上,笔者下了第一犁……”周文骏先生在序言中说“它是我国作者系统论述西方图书馆发展历史的专门著作,为我国研究外国图书馆史的工作增添了光彩。”“由于图书馆本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所占的特殊地位,读者可以把《西方图书馆史》当作研究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重要材料来利用。”
作者认为,“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图书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反映出每一个时代的知识、文化和思想。图书馆所进行的传播知识的工作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一个社会的文化水平越高,图书馆事业就越蓬勃发展。”“追溯图书馆的沿革史,不仅有助于了解图书馆在各种不同社会所起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图书馆事业的现状。”“外为中用。从事外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对本国图书馆史的探讨是很有借鉴价值的。我们研究外国,终究是为了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比较法可以促进认识的深化。”“谨以此书向敬爱的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提供西方图书馆的某些历史知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我们在观察和处理眼前的图书馆工作时应该有历史眼光。”“笔者也希望:图书馆界以外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对图书馆事业更多地加以关心。”(摘自该书前言,P1-2)
《西方图书馆史》最后一章为“结束语”(P440-447),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为12点,摘录如下:
(1)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是经济。以雄厚的经济力量为基础的社会,必然产生高度的文化。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得不受经济基础的影响。概而论之,随着人类经济生活的日益发展,图书馆事业也步步前进,反之亦然。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再次说明了极为简明的道理,即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雄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当然,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政治、地理、气候、文化、思想、种族、习惯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等其他复杂的因素。这些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还起到很大的作用。单纯的经济决定论是不可取的。
(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事业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纸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等等都给图书馆的规模,管理,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今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要看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能为图书馆工作带来多大的影响力。因此,每一个图书馆员对科学技术在馆内的应用,必须给予极大的关心。
(3)代表新的生产力的阶级和这个阶级的领导人物是重视图书馆事业的。
(4)同杰出的历史人物一样,优秀的图书馆馆长也是历史的产物。历史造就了他们,反过来他们又推进历史。我们不能设想在古代埃及出现近代的帕尼齐。同理,杜威也只能出现在美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的馆长、馆员和图书馆学家在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必须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地位,不能苛求于前人,而应从中吸取至今仍然有用的经验。他们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度,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图书馆事业的无限的热情。其中不少人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图书馆事业。当前和今后,都需要这样的人物来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5)活跃的学术空气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历史上进步的图书馆员都希望学术繁荣的局面的出现,他们都很愿意向严肃的读者提供各种学派的有价值的文献。
(6)从财产所有制来观察,在阶级社会里,图书馆所收藏的图书财产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财产而存在的。尽管曾经有过、现在仍然有着非统治阶级的为数甚少的私人图书馆或私人藏书,但它们在图书馆事业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图书馆主要是为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服务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由此可见,图书馆事业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本书所举的大量史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图书馆事业,就其整体来说,完全不同于那些没有阶级性的自然科学。
(7)然而,对如下三点不作出充分的补充也是不科学的。a.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某些环节和某些问题,尤其技术性较大的部分,是没有阶级性的。b.指出图书馆事业的阶级性,并不等于要我们割断历史,并不等于要我们去否定以往的图书馆事业史的成就。几千年来的图书馆事业史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其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c.尽管图书馆事业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但就其事业的整体来说,是步步向上的。图书馆的规模不断扩大,读者阶层不断增多,图书馆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展,图书馆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读书的禁区不断缩小。总之,人类不断地进步,图书馆事业也不停地前进。历史科学之所以能够给人们以信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8)图书资料的获得是图书馆工作的首要的一环。综观图书馆发展史,没有一位杰出的馆长不在这项工作中竭尽全力。他们为了获得足够的图书经费,为了抢救和寻觅珍书善本,为了争取他人的捐赠,简直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超越国境的采购工作早在古代、中世纪已经开始了,当时一些大图书馆、都派专人周游列国,搜集资料。到了近代,图书采购和情报搜集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例如,“国际出版物的收集和利用”规划(UAP)“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UNISIST)等等。
(9)图书馆事业中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书目的编纂。人类一开始从事图书馆事业,就注意到书目编制工作。从几千年来的图书馆史中可以看到,稍有规模的图书馆都把相当的人力和物力投人到书目工作。书目质量的好坏标志着一个馆的业务水平或一国的图书馆事业的水平。杰出的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事业的领导者,没有一个例外,都是全力以赴地亲自参加或直接指导书目工作的。反过来说,作为一个馆长,忽视或轻视书目工作是不可原谅的。书目工作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采用电脑编制的机读目录。从一馆的分散的个体编目发展到全国性的编目和检索中心的建立,从一国范围的编目发展到世界性的编目和检索的国际网络化。
(10)历史上的著名图书馆几乎没有一所完整地遗留到现在。中世纪以前的图书馆几乎不留寸影了。近代的图书馆也在不断的天灾人祸中遭到很大的损失。除了泥版文书和石碑外,用纸草纸和普通纸制成的书籍都是很容易被毁掉的。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罗马时代的大型图书馆、回教徒的无数图书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图书馆、中世纪的君侯贵族的图书馆、著名的古老大学的图书馆--以上这些绝大部分都无踪无影了。图书馆的被毁,原因是多方面的:天灾、战争“异教徒”的破坏、统治阶级的暴行(焚书、毁书)、保管不要而造成的损失等等,可谓厄运连绵。一把小火可以把异教徒的一所图书馆烧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炸弹就把苦心孤诣几十载的一所大图书馆毁掉。在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被焚烧的图书,不计其数。相反,历史上也出现过为数不少的值得尊敬的人物。他们为了抢救图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例如,彼特拉克、薄伽丘、波乔等人为发掘和抢救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千辛万苦,跋山涉水,用去了一生的大部分精力。对这些前人的伟绩,我们无限敬佩,永世不忘。作为一名图书馆员,保护人类的文字遗产,是一项神圣的职责。今后,人类还会遭受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图书资料的损失和毁坏注定不可避免。但,我们能否把损失缩减到最少限度?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保护和保存珍贵图书资料a.首先要抢救纸张逐渐变质的古籍。纸张变脆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世界各大图书馆的注意和担心。图书馆员应当同有关科学家合作,不断改进保护古书的技术措施,同时积极研制含酸量较少的新型纸张。有关领导部门绝不能吝惜支付专款,以保证上述各项工作有效地进行。b.积极改进书库的环境,在恒温、恒湿、防尘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办法。c.采用新技术,有重点、有计划地复制全世界的重要图书,目前可以考虑采用多种复制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纸的物理化学成分、图书的形式,保存的方法、复制的功能等等都会有很大的改进和突破。图书馆员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同科学家紧密合作,防止人类文字遗产的巨大损失。如果方向明确,措施得当,步稳妥,协调良好,那么一旦发生不可预测和不可抗拒的祸害,也不至于造成类似历史上的图书的大损失和大毁坏。假设美国国会图书馆、国立列宁图书馆、不列颠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等,一旦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仍掌握着复制的复制品,得以保持人类文字资料的延续性。
(11)图书的保存和使用的关系问题、图书的流动问题、读者服务问题,图书馆的开放性问题……总之,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牵涉到图书馆的目的性这一根本问题,在漫长的图书馆史上,出现过“藏书楼”,它的工作重点在于图书的保存,而不在于图书的使用。但是归根结底,为保存而保存的图书是没有用的,图书自身的存在价值在于:被人用来阅读。诚然,在图书馆史上也出现过陈列式的图书馆,它的目的在于夸耀图书馆所有者的豪华,这里的图书仅仅作为展品供人观赏,并不供人阅读。这种“图书馆”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应当叫做“展览馆”或“博物馆”,而不应当冠以“图书馆”的名称。我们所说的“图书馆”是以图书的使用作为其最终目的的文化机构。因此,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图书的流通,是读者面的扩大,是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程度。也可以说,几千年来的图书馆史是图书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以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图书资源必须共享的思想,决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是几千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结果,尤其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产物。要把这一思想变为现实,仍须由我们和后人作出很大努力。
(12)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分散经营的各个图书馆或紧或松或先或后都由全国性的行政管理机关、图书馆协会或图书馆网络统一领导或进行协调。不仅如此,随着国际往来的增多,图书馆事业日益超出国界。图书馆事业的国际性已经增强到了如此地步,以至每一个图书馆不仅要从全国的角度,而且还要经常用国际的眼光来考虑和处理自身的工作。例如,国际标准书号的应用、国际标准著录条例的应用、国际标准卡片的采用,机读目录的国际化,以至图书馆的各种统计等等都需要考虑到国际标准。
延伸阅读:
(1)杨威理著. 西方图书馆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05.ISBN号 :978710000375X
(2)杨威理著. 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 55 西方图书馆史[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06. ISBN号 :9787501342976
(3)金恩晖,陈瑞玲.坐拥书城四十载 事业学问皆楷模——集读者、馆长和学者于一身的杨威理先生[J].图书馆学研究,1993(6):5-11,2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