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术业有专攻

已有 4963 次阅读 2024-2-20 17:18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出自韩愈《师说》,大意为: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通俗的表达可以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关于“术业有专攻”,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多了一些感悟。

    我家小孩上初中一年级。从幼儿园到现在,围绕小孩的学习,真的是“焦头烂额”。好些作业,真的是家庭作业,得全家“奋斗”“苦战”。很多时候,不求有多好的成绩,“过关”就好。妻子是高校教师,她是博士,且中考成绩曾经为其所在县第一名。由她“主管”或“主抓”,我做点“协管”或“协辅”。由于我同文字打交道更多一些,妻子希望我在辅导小孩学语文方面多做点贡献,尤其是作文方面帮小孩一把。我也想做好,但是效果还真的非常有限。我做这方面的事情,并不专业。我联想起我父亲,我父亲是1962年高中毕业后从事乡村中小学教育工作,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是我父亲教的,他对我语文学习确实是下了功夫且有些成效的。我在学生阶段,语文成绩算不上有多好,但兴趣是有的,尤其是写作方面还可以算是“爱好”。时至今日,或多或少算是“沾”了光的。教过我的语文老师有许多位,刘春香老师((学五年级及初中)、陈礼保老师(初中)、邱长明老师(高中)等均是对个人成长颇有帮助的好老师,我父亲的角色与其他老师有所不同,我父亲直接教我只教过一年,但是他对我的言传身教是持久的。我上高中、读大学、参加工作(开头几年),从1990到2005年,通信往来频繁。再往后,父亲也开始使用手机了,几乎很少写信。我正式出版的文字作品算是比较多的,有一定比例父亲曾阅读过,有的还曾提出过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很有帮助。我从2005年至今写的博文,好些博文父亲认真阅读过,时不时还询问某篇博文中的细节,我认为集鼓励、指导、帮助于一体。当前我自己作为父亲角色,需要向父亲学习的方面,真不少。

    我是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我的职业角色是图书馆员。25年的职业生涯,一直在积极学习与思考,学中干,干中学。或许算是机缘巧合,我有幸接触过许多优秀的图书馆工作者,与此同时还接触过许多用户、许多与图书馆工作或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师友。我认为图书馆这一行是在与时俱进的,大有可为,颇为惭愧的是,受到诸多制约,至今为止自身“作为”有限。从2014年开始,我开始“经营”圕人堂QQ群,之后拓展为“圕人堂服务体系”,作为“群主”角色,实际是“群辅”之一。先后有许多“圕人”(包括图书馆员、图书情报专业教师和学生、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向我提过许许多多问题,有一定比例的问题,我是解答不了的。图书馆这一行,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实际是非常广泛的。有好些工作我未干过,即便是干过的,也可能因“世易时移”,今非昔比。比如图书馆业务集成管理系统系统管理员,这个角色我是干过的,今天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期,圕人堂有位成员通过小窗向我提问,期待我能给其当前的研究提供一个完美的研究案例。提问是:国外有利用大语言模型在图书馆进行聊天机器人服务的吗?这方面的东西,真正的了解是需要自己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国外”实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是相当务实的。生成式AI,源头在美国。提问者补充“想找一个美国案例”。我说,一个根本就说明不了什么。他们是普遍。只是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的。与一位美国学者交流了解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Resource Guide (https://libguides.babson.edu/ailiteracy), Babson College 图书馆数字素养馆员页面信息,设立了数字素养馆员岗位,且针对最为时髦的信息技术(AI、ChatGPT)。AI literacy美国图书馆都在教学生或有导航,就是教育学生防范AI的风险,识别AI生成的内容,验证其可靠性权威性,有没有侵犯版权,教育学生出版社的规定,比如Nature禁止AI产生的视觉产品出版,还有使用AI生成内容的隐私权保护等。国外图书馆AI导航,很多。看看就明白他们在讲啥,再看看国内讲的,是不是一样,有时候国内的人理解不一样。智慧图书馆,国内讲的与美国讲的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这位美国学者说:“国内的很多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还停留在opac阶段。哪来的智慧图书馆?一派胡言。”这话不好听,但是不无道理。要了解美国图书馆,实际上是很难的。比如你提到ChatGPT,人家用的,我们绝大部分人没用过,或者用了点皮毛。人家关注的,与我们关注的并不同。我们从网页上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许多工作,从网页上,真“看”不出来。国内好多类似的网页是虚的。比如有较长一段时期,比较热的学科馆员,网页上列示的大多是虚的(实际没做,或者只是象征性的)。美国也有3000多所高校图书馆。各家的做法是不同,甚至大不同的。

    囿于个人的学识、见识,再加上其他因素(比如当前我承担了更多角色,比如学术期刊审稿人角色、图书情报领域“专业组委员”角色等),我需要尽可能地谨慎从事,切忌“打肿脸来充胖子”,毫不利人,更不利己。对于一些不会、不懂的咨询,我会坦诚相告。较为尴尬的是,有些场合,自认为“坦诚”,提问方(或者说求助方)理解为推脱或其它,该情形只有顺其自然。简而言之,术业有专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22376.html

上一篇:闲话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价值
下一篇:外国图书馆史图书辑录
收藏 IP: 172.233.130.*| 热度|

5 宁利中 许培扬 郑永军 王从彦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