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领到了两项成果奖证书。其中一项为所在市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7月参评,2023年5月公示结果,2023年12月4日领取证书。 另一项为所在市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参评,种种原因,2023年10月31日领取证书,证书上的时间为:2019年6月。有所收获是喜悦的,其中的滋味也是较为复杂的。
20余年的职业生涯,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我与学术成果评奖算是“有缘”。最早参与是2005年,获得江苏省首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三等奖(江苏省文化厅,2005.12)。后来参与过很多次各级各类学术成果评奖,大多属于主动参与的,也有被动参与的情况(被动员参与)。教育部、江苏省、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化厅、所在市等均参与过,有些奖项的申报是限项申报,校内一级级筛选后送出。我算是幸运者之一,有过机会出学校。省部级奖是比较向往的,2020年据悉我差一点“中奖”了。市厅级奖,一二三等奖均曾获得过。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8次。作为纯粹草根,有幸获得一些奖项,算是幸运的、幸福的。成果奖证书,政府奖有6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相应证书,我参与过多次所在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分别于2014年7月、2021年2月入选过两次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我申报的均是第二层次(因为符合申报条件)。我参与的申报,省部级的N次参与,只有1次接近成功。市厅级的大多有所收获,少数几回“白忙”了。
前边说的是我自身亲身参与的。耳闻目睹的或间接参与的,也有一些。各级各类学术成果评奖,有的是需要图书馆出具支撑材料的,有些许了解。
我为什么热衷于参与学术成果评奖?参与是有好处的。前文中已流露。对于我自身来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帮助建立“学术自信”。我出版的第一本书(算是我做的“第一只小板凳”),未料到接连获得两项学术成果评奖,并让我获得了免费修订再版机会。该书修订再版之后,读秀学术搜索中显示有780家图书馆收藏。这是很好的鼓励与“奖赏”。另一个重要方面,或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激励自己更好地积极进取。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所处境遇的变化,“热情”在消退或衰退。年年年终有学术成果盘点这一环节,2023年可谓“乏善可陈”。人文社科领域,逢双的年份是学术成果评奖年,一项接一项。作为“老运动员”,多少会有点“自知之明”,这两年我那三瓜两枣实在是拿不出手,遑论获奖。或许,现在还未到“退役”或“躺平”的时候,还得继续努力。期待有机会今后仍有机会参与并取得更好成绩。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一份荣誉,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术自信更好地“保质”“保鲜”。
回顾参与学术成果评奖这一“运动生涯”这么些年,由衷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与支持的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