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闲话责任感与使命感 精选

已有 6276 次阅读 2022-7-12 16:40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图谋”的时间长了,思虑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毕竟精力和能力有限,需要尽可能地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不经意间,“责任感”“使命感”居然如影随行,甚至“刻骨铭心”。

    近期我花了较多时间撰写《探秘改革开放以来首届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46708.html),科学网发布之后,还进行了进一步探寻。那段历史对图书馆学史来说是很重要的。近年,图书馆学史研究成果比较多,但现有成果中好些存在错误或偏差,我试图进一步梳理清楚。实际也可以说是首届目录学研究生的故事。那段历史时隔不远,有条件有责任去做点有益的事情。

    博文发布之后,同安徽大学储馆长汇报,储馆长将卢贤中教授的微信推给我,与卢教授联系上真是意外的惊喜!我之前,粗略检索过,卢教授在安大退休之后,好像一直在上海高职高专工作,有所乐有所为,其乐融融,非常棒!2022年7月11日,卢贤中教授提供的信息:“你发给我的博文及留言我均已阅悉,博文的内容,与当年我读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目录学研究生时的情景完全一样。资料准确,与事实没有出入。1978年全国招收图书馆学研究生是WG后的第一次,武汉大学招4人,南京大学招2人,我即是其中之一。施廷镛先生和钱亚新先生是我们俩人读研时的导师。我和顾志华的硕士学位,是武汉大学授予的,原因是,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先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一步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了不等时间,南大就与武大联系,请他们授予。当时我和顾志华两人的论文答辩,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由施廷镛先生和钱亚新先生主持的答辩。大概时隔两个月,因为南大申请武大授予硕士学位,因此请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派教授主持我和顾志华的第二次论文答辩。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派来彭斐章先生,谢灼华先生等三人来主持我和顾志华的论文答辩。”随后,我还同卢教授提了进一步请求:“不知道您当前是否还保存有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及武汉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证书,如果可以,希望方便的时候帮拍成照片分享给我。那是很重要的图书馆学史料。我近年以张厚生先生留下的资料为基础,在做一些整理与研究工作。从今年开始,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目录学专业组委员之一,我需要尽可能地为目录学的传承与发展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期待得到您的进一步指导与帮助!”卢教授欣然应允。

    张厚生先生2008年走了,他留下的资料,我这些年在梳理一部分。对卢教授他们那边(指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关注是因为,1978-1981那段时间,钱老同张厚生先生的通信挺多。我目前看到了部分钱老写给张先生的,最近了解到,金陵图书馆收藏了钱老的信(其中张先生写给钱老的有10多封,我估计主要是那个时段的,因为1982年之后,张老师到南京工学院工作,住的地方相隔非常近,不需要写信)。张先生到南京工学院之后,忙于办馆办学,头绪纷繁,但有写日记、工作笔记的好习惯,只是想对学术通信来说,信息量会小不少。还有一个原因,2022年5月17日,东南大学图书馆原馆长顾建新先生建了一个“东大目录班”微信群,努力探寻1925年东大目录学班的情况。1925年7月合影中人物试图逐个弄清楚,数月下来,进展不大。老师中可辨识的有李小缘;学生中可辨识的有黄警顽。洪范五、施廷镛是来自东道主东南大学图书馆的教员,合影中没发现有他们。杜定友是教员之一,合影中未发现。东大目录班学员名单目前未发现。合影中共有46名。据王子舟先生编的杜定友年谱:1925年“7月15日,中华图书馆协会与国立东南大学、中华职业教育社、江苏省教育会合办暑期学校。杜定友前往南京东南大学图书馆学暑期班讲习班讲学,讲授‘学校图书馆’‘分类法’等课。学员30余人。”过程中,进一步翻阅了《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这是施廷镛先生的儿子施锐先生为其父亲写的人物传记,考辨精审,史料翔实。施廷镛(1893.2.28-1983.3.23)先生是我国1978级目录学研究生导师之一(其余三位为钱亚新、彭斐章、谢灼华),施先生担任研究生导师时已是85岁高龄!

    与罗金增先生交流,罗先生说:“徐(召勋)老师的书评学在当今阅读推广有独特价值,桑(良至)老师比较早的研究藏书文化。两位老师的书评学概论、中国藏书文化,虽然学习过,但我尚未掌握书评学与藏书文化的精髓。”我说,赞同您的观点,其实目录学、书评学、文摘学、藏书文化等东西才是图书馆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当前已分不清努力方向了,越来越“空心化”了。也是基于这种认知,近年来我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做一些“冷门”工作,凡事过犹不及,期待助力回归“本源”。

    何谓“责任感”“使命感”?粗略进一步借助检索学习了一下。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使命感是一个人对自我天生属性的寻找与实现,是对人生使命的认识或者说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使命的认识,这种认识越早越好,他的使命感就会越强烈。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就会珍惜人生,珍惜生命,珍惜工作,珍惜生活,珍惜一切;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使命感,那么他就缺少了做人的内在的激情与动力。我感觉有一定道理。同时觉得,需要细水长流,不宜操之过急,否则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

    这些年愈来愈觉得,“图谋”这么些年,表象上是“无用”或“无用功”,实质上是“有用”或“久久为功”。“图谋”之旅,既不孤单,也不寂寞,得到了诸多师友各种形式的指导与帮助,受益匪浅。未来,试图将“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好地融会贯通,更好地“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且行且珍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46964.html

上一篇:探秘改革开放以来首届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
下一篇:1978级目录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简介
收藏 IP: 117.92.100.*| 热度|

14 刘欣 王福明 杨正瓴 王安良 曾荣昌 尤明庆 吴斌 王涛 郑永军 许培扬 籍利平 孙颉 郑强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