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编自:朱明松,豆洪青.专业馆员新型职业能力:数据素养与服务[J].资源信息与工程,2021,36(06):150-153.
《资源信息与工程》2021年第6期刊发朱明松,豆洪青《专业馆员新型职业能力:数据素养与服务》,指出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是大数据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环境下专业馆员新型职业能力的核心,探讨了专业馆员作为文献资源建设者和服务提供者,数据素养及服务能力在资源建设、传统借阅服务升级、学科情报服务、空间服务、科学数据流通等工作中的体现,构建了分为四级的专业馆员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模型,提出了馆员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划与方向。
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是指具备数据意识和数据敏感性,并对数据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有效且恰当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提供数据服务。不同职业岗位以及不同服务场景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同,数据资源利用能力是专业图书馆员新型职业能力的核心。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的职业能力需从资源能力向新型服务能力转变,新时代图书馆的主要矛盾是用户对图书馆新型服务( 学科服务、知识咨询、情报分析与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智慧服务等) 的需求与图书馆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需要调整和重建馆员知识结构,重视新型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解决不同场景的用户核心诉求为服务目标。
数据资源的多维融合和结构重组,是实现图书馆服务产品创新驱动和价值放大的杠杆和精髓。馆员对数据资源有效利用的过程,就是数据给馆员赋能的过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的融通,提高对用户的识别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对用户的触达能力。这种识别能力,归根于馆员对服务过程中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是智慧图书馆建设新环境下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的核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循“数”法则能够将数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文献资源、用户需求及行为的数据化,契合到传统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文献借阅、馆藏建设、参考咨询、数据库使用等服务的全过程,将分析结果转换成适合目标用户层次的服务,为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数据赋能,使服务更具有个性化、智能化和可预测性,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从数字资源建设来看,馆员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体现为:可适时根据用户的兴趣特性和浏览行为( 热门检索词) ,基于个性化推荐技术适度地向用户推荐、订购补充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学术资源; 对于新引进的数据库,应不再局限于单个机构试用评价,还可结合同类对标机构采购后的使用成效作为参考,预测本机构使用成效;对已有的数据库,由单一考察数据点击下载量到结合数字资源总体成效、再进一步结合单体用户使用成效来考察。
从文献资源发展趋势与特征来看,碎片化信息资源越来越庞大,用户很难获得某一领域的全部资源。当用户希望获取某一具体领域的细粒度知识或知识体系时,为解决需求与服务之间的矛盾,需要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的知识组织,馆员需从过去被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转变为主动去做知识发现。作为数据资源内容加工者,其新型职业能力体现为开展研究数据收集、数据组织标准制定、数据长期存储等活动,需要熟悉元数据的标准与格式、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等,为个性化知识服务提供基础;建立、维护构建机构知识库和数据检索平台等,协助科研人员制定数据管理计划,获取、组织、分析、保存、发布数据,提供可供重复使用的数据集,为科研数据流通服务打好基础。
学科服务中的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学科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馆员在了解用户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动参与到用户的学习、科研等过程。如果传统借阅服务升级可通过内部数据挖掘实现,那么学科服务的基础是外部数据的获取与内部数据的结合。学科服务过程中的内部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内容资源数据、用户数据等,主要用于让学科馆员了解用户,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外部数据是学科馆员提供学科服务内容的主要数据来源,包括科研项目、奖项、学生成绩、学科排名、学科师资情况,以及各文献资源服务商提供的科研成果数据等。这些用“用数据说话”的工作,需要学科馆员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包括数据分析、数据关联、数据应用、数据工具使用等。新时代图书馆需要图书馆员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依托学科服务与情报服务不断创新,拓展服务高度、深度与广度,体现为: 拓展文献计量知识,深入了解信息分析数据与工具,熟悉数据资源、数据格式( 数据描述元数据) ,跟踪、探测、分析和揭示以及提炼热点趋势,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内部及外部数据资源,面向战略决策、科研管理、科学研究、第三方评价等,探索更深层次的服务内容与方式,展现学术图书馆科研情报服务的新维度和新高度。
科学数据流通是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过程。当前,科学文献、科学交流、科学数据的规模急剧增长,而“数据孤岛”在科研创新领域依然存在。科研人员开展学科或交叉研究需要数据来构建模型、生成报告、作出结论。图书馆有责任参与数据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开展内部、外部各类数据的流通服务,构建数据流通生态,为用户提供精准、客观、全面的数据服务。主要需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保证数据是可用的。完善科学数据标准管理规范,保证在科学数据流通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用统一的数据标准; 建立数据质量核查机制,保障数据准确性;提升馆员对科学数据清洗、加工和融合的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的规范、标注、映射、查重等汇聚各类型科学数据,按照数据的不同属性、特征、元素和用途建立数据分层分级分类模型,形成不同等级的数据目录,增强数据流通的透明度。二是划分数据流通范围与层级。必须清晰界定数据本身与数据使用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涉及到谁可以使用该数据、使用数据所应当遵循的权利规则等问题。馆员应根据其具体边界,视实际情况对数据权能进行调整,明确数据的所有权及使用、修订等权限,制定数据所有权管理规范。三是需要建立以图书馆为主导的开放的科学数据流通平台与制度,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平台、存储平台、检索分析平台等,规范机构内部各部门数据与功能模块的互联互通。图书馆充当数据流通与知识传播系统中的重要节点,通过制定完善的科学数据流通服务管理规范,确保单位和个人在权限范围内检索、识别、选择、处理数据,拓展数据流通范围和程度,丰富数据产品,提高数据的重复使用率,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
专业馆员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划分为四个等级。①专家级:数据资源治理能力。核心能力:以数据赋能的高效治理为目标,注重数据效能,研究数据资源规律性特征。规划业务工作发展。应用场景:制定数据长期保存策略、数据规划与共享等。②高级:数据资源综合运用能力。核心能力:多维度挖掘数据资源带来的价值,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及展示,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为数据资源更广泛利用提供策略。应用场景:学科情报分析;专利导航;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创新;新书、刚归还上架图书、热门、推荐、电子书、阅读圈等。③中级:数据资源分析利用能力。核心能力:掌握数据的统计分析和主要数据资源清洗、筛选以及处理等相关工具的使用;对不同结构、不同来源数据进行整合,进行知识重组,优化数据结构,并进行基础的统计分析工作。应用场景:文献资源采购决策;学科课程数据分析,同类高校订购情况参考,用户的兴趣特性和浏览行为(热门检索词);馆藏布局优化,文献资源剔旧、调整等;网站优化布局,服务推荐。④初级:数据资源获取服务能力。核心能力:掌握服务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数据来源与基本使用方法;有效地从内部网站、数据库等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工作,包括科学数据、馆藏数据、学科数据、课程数据、学生数据等。应用场景:馆藏布局;文献资源采购;科研统计数据支撑。
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是依托各类资源向读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技能集,随着专业内涵及专业技术的变革,能力属性在不同阶段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地丰富。对数据资源的收集和支配、开发利用能力是新时代图书馆专业馆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高效、准确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提供数据,提供以数据资源为对象的新型服务,是解决目前图书馆服务过程中需求与能力不足之间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也是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升级的关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