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各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简介

已有 2329 次阅读 2021-8-2 06:33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目录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目录学是研究书目工作的特点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学科。我国老一辈目录学专家彭斐章、朱天俊、谢灼华等是新中国目录学的奠基者。彭斐章认为“目录学——读书治学入门之学”“目录学——科学研究的指南”“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必修之学”,朱天俊认为“中国目录学是致用之学”,谢灼华认为“目录学在新时期的深化、细化发展应当与国家文化事业繁荣政策相协调, 发挥目录学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作用, 加强已编制的书目文献的宣传推广”。中国目录学是与时俱进的,从1983年至今已举办过六届全国目录学学术讨论会,今年8月26-28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将于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第七届目录学学术研讨会。本文特此对各界研讨会予以简介。

    第一届:辽宁省图书馆,1983.8.17-22  40人参加。主题:目录工作如何为四化建设服务和国内外目录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初期。

    第二届:南京师范大学,1991.5.4-6 据涵之《步入九十年代的中国目录学——第二次全国目录学学术讨论会侧记》(图书馆,1991(3)),与会代表34人,另6人可能是会务组工作人员。主题:书目工作的性质、作用与其它文献工作的关系和目录学教学问题。历史背景:计算机发展时期。张厚生参会并保存合影照片,照片上40人。

    第三届:山西省图书馆,1994.9.20~23 37人参加。主题:迎接新时代挑战的目录学。历史背景:社会信息化。张厚生宣读的论文是《论目录学和图书馆用户教育》,呼吁要象振兴京剧那样振兴目录学,让目录学不仅要重回大学用户教育课堂,而且,还应在中学开讲目录学知识讲座,在社会各界普及目录学知识。

    第四届:南开大学,2004年10月29~31日,40人参加,主题:“网络信息文化”———新世纪书目工作与目录学的发展。历史背景:网络化、全球化。张厚生参会,报告的题目是《目录学教育史料一粟》,展示了一份1925年东南大学目录学讲习班全体学员与梅庵六朝送下的合影照片,这一史料非常珍贵,立即引起与会者的关注。1925年东大目录学班全体合影于梅庵六朝松下。张厚生认为“1923-1927年东南大学举办了图书馆学暑期学校,开展图书馆学、目录学培训工作,为培养我国的第一代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图书馆的教育史上写下了珍贵的一页。”

    第五届:西南大学,2007.5.17-18,35人参加,主题:数字时代目录学的发展。历史背景:信息数字化、知识纵深化发展的时代。

    第六届:武汉大学,2013.11.2-3,  近50人参加,主题:继承与创新———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史背景:数字时代,目录学的继承与创新是

个不能不面对的难题。

    第七届:东北师范大学,2021.8.26-28,主题:新文科建设与目录学学科发展。历史背景:新文科建设时期。研讨新文科建设对我国目录学学科建设的影响、目录学慕课建设和数字目录学的新发展等,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出席,为推进新文科建设时期目录学的发展建言献策。主办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 承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支持单位:《图书情报知识》编辑部、《图书馆建设》编辑部、《图书馆论坛》编辑部、《图书馆》编辑部等。


延伸阅读

[1]徐汝南.“全国目录学专题会议”在沈召开[J].图书馆学刊,1983(3):86·

[2]涵 之.步入九十年代的中国目录学:第二次全国目录学学术讨论会侧记[J].图书馆,1991(3):14-16,74·

[3]韩 柳.目录学:世纪之交的思考———第三届全国目录学讨论会侧记[J].图书馆,1994(6):44-45·

[4]闫 慧.全国第四届目录学学术研讨会概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6):92·

[5]柯 平.数字时代的中国目录学———在第五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J].图书馆建设,2007(4):116-117·

[6]费 巍,武利红.数字时代目录学的数字化和大众化——第五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图书情报知识,2007(4):55-57·

[7]王新才,丁家友.中国目录学的继承与创新——第六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图书情报知识,2014(03):4-7.

[8]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关于举办第七届目录学学术研讨会的通知.http://www.lsc.org.cn/contents/1129/1520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97958.html

上一篇:张厚生在目录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下一篇:圕人堂之现状
收藏 IP: 117.92.98.*| 热度|

1 李宏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