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

已有 3318 次阅读 2019-12-17 17:32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校图书馆, 信息素养教育

     通过阅读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王宇、王磊《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第4期)中“助力人才培养”章节关注该馆,该馆非常有活力,做了很多事情,很给力!其中“信息素养教育”尤为吸引我的注意。在做在线讲座时,有同行专门问及如何提升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我的答复是“信息素养教育”很重要!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做法:

    信息素养是指以辩证式思维,有效认知、查询、获取、利用和交流信息,促进学习、研究和创新的一种综合能力。图书馆于 2013 年9 月成立“信息素养教育中心”,以“培养信息素养,促进终身学习”为目标,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所采取的活动方案有: ①专题培训。开展多元主题培训,2013 年起与学分挂钩,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培训课堂;;2014 年起增设论文写作指导专题系列讲座和新空间新功能推广专场讲座。2015 ~ 2018年共进行专题培训 180 场,参与 4135 人次。②学分课程。图书馆共有文检课教师 8 人,2015 ~ 2018 年累计授课 1020 学时,受教育人数 1390 人。拟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从 2013 年起自编自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检索教程》,已再版 4 次。③网络课程。自主研发了文献信息检索网络课堂,该系统获辽宁省文化厅 2012 年度图书馆应用科研成果一等奖。2015 年推出系列视频微课程“微知·威动力”信息素养教育百项微讲座,目前已上线 101个视频。④信息检索大赛。自 2011 年起连续 9 年举办本科生信息检索大赛,通过比赛提升实践能力,检验学习成果,参与学院 21 个,参 与 读 者 3500余人。(摘自:王宇,王磊.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04):61-70.)

    依据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lib.synu.edu.cn/main.htm),“用户培训”模块包括:学分课程、网络课堂、预约培训、历年专题培训、微课堂、嵌入式教学、新生专栏。专题培训(http://lib.synu.edu.cn/1939/list.htm)附有说明“培训讲座均为公益性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届时我们将通过图书馆主页的用户培训——专题培训栏目、图书馆一楼宣传展板、图书馆大屏幕、图书馆微信发布每场培训的具体时间、地点,请广大读者随时关注。”“获得学分的方法方法一:在一个学期内参加8个专题,可获得1学分。方法二:在连续两个学期内累计参加10场讲座,可获得1学分。方法三:在连续两个学期内累计参加16场讲座,可获得2学分。”2019年秋季安排12场讲座,春季安排14场讲座(分为新媒体体验、文献信息检索、学术论文写作个系列,时间17:30-19:00)。据悉,培训与学分挂钩,馆里给予主讲人劳务费。

    多年来,我试图理清国内图书馆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现是非常困难。因为“随心所欲”成分过大。有个别馆做得很好,属于存在有领导力与执行力的馆领导推动的,人一换,很难持续。当前,表面上看很热闹、很繁华,时不时有些亮点(豪华的新馆、新技术应用等),实际上存在许多问题。我请教了河滨加州大学邱葵老师:“贵馆是否亦承担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任务?”邱老师告知:“美国一般上很多,而且有针对某一堂课的。一年的话,我们馆大概有300节左右。商业等的大课,往往是在外面上的,因为有些有300人,图书馆没地方。这基本是图书馆的基本东西。”信息素养这类课程,对提升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是有帮助的。国内高校图书馆有少部分做得挺扎实,大部分不甚理想,甚至完全没有。国内近年特别火爆的是针对纸本书的阅读推广工作,对于许多馆实际上可以说是刷存在感,形式大于内容。数字资源的利用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许多馆没能较好地加以利用。图谋由衷为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点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10426.html

上一篇:图谋的2019年
下一篇:敬请关注与利用圕人堂QQ群知识库
收藏 IP: 210.28.40.*|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