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动学科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曹瑞琴、杨丽兵选取学科服务发展较为成熟的英美两国,以及中国985、211 等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问题为:学科服务定位模糊,缺乏广度与深度;学科服务细分程度不够;学科服务制度尚未健全;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水平不高。(曹瑞琴, 杨丽兵.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J]. 农业图书情报, 2019, 31(6): 73-80.)
“学科服务”的定义,目前似乎尚未形成广泛共识,各自自定义。《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第一版中有“学科化服务“这一名词的定义:”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依托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在一定条件下为学科用户开展的深层次信息服务。“学科服务”“学科化服务”个人认为属于同义词。“深层次“的意思大概是指需要“更上一层楼“。当前,理论与实践领域,名词术语规范做得比较糟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催生了大量新概念,不少新概念转瞬即逝。与“学科服务”密切相关的是学科馆员定义。《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第一版学科馆员的定义:“拥有专业知识、业务经验和从业资格,从事特定学科领域的专门信息服务,包括文献选择与评价、书目指导、专题信息导航和参考咨询等工作的图书馆员。”
种种原因,用户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信任,图书馆员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自信。笔者认为,图书馆员可以逐步建立起自信,立足点是依托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利用,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循序渐进,事在人为。笔者特此搜集一组实例,借此自励与励人。
柳家英采访来新夏:“在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您觉得您的成果经验该怎样概括呢?”来新夏回答:“我想用‘植根于博,专务乎精’来概括。我认为学术应该博涉多通,不能拘于一端,这样才能思路开阔,相辅相成,取得更大的学术成果。学术领域中有一种非常引人注意的现象,往往有独特成就的人并非出身于本专业,这大概是因为本专业对本专业的思维每每局囿于意料之中,而于他专业则所见所思时或可出于意料之外。所以,我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基础之后,又深入到目录学、文献学、方志学、图书馆学等各个领域,并先后写出了本领域本学科的始基之作,我想,这对有志于献身学术的人来说,不啻为一种或可供参考的一点所谓‘经验’。”(引自:李昭醇,邹荫生主编.图书馆论坛“从业抒怀”选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314.)
麦群忠先生196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之后从事图书馆工作。1978-1997年,尽管业务工作繁多,且担任了馆领导职务,但于公务之余仍坚持科普写作,先后出版了《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合著)《棉花的故事》《益虫的故事》《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科学365天》(合著)《少年常用知识手册》《新婚生活小百科》(主编)《生活常识面面观》(合著)《青年生活宝典》(合著)《老年生活中的一千个怎么办》(合著)《每日游一景》(合著)《天下第一景》等10种科普读物和大量科普文章。1990年被广西科普作协提名、中国科普作协审定为全国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参见:李昭醇,邹荫生主编.图书馆论坛“从业抒怀”选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05-115.)
文榕生先生工作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图书馆学与历史地理学。2009年出版的《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约170万字;2013年出版的《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约200万字;2018年出版《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续)》400多万字。《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获第六届西南西北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历史的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为1998年重大自然科学成果)“他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是文献和情报工作,历史动物地理研究非他本职工作。他的有关历史动物地理的资料搜集和研究,都是在本职工作之外开展的,他所作的研究并不是国家或任何单位资助的项目,没有任何科研经费的资助,而他却能取得如此多的重大成果,即使是一个专职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也未必能取得如此多的成果。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个奇迹。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成果,除了他本人的勤奋努力外,还与他所在单位的有关领导和同事给予诸多支持有关。同时,学术界的诸多学者给予了文榕生先生以各种鼓励,对于他子承父业的执着精神,对他以非专业人员从事一个独特领域研究的勤奋努力精神,给予赞赏、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出版界对他的研究成果的重视和资助出版,也是他取得如此多的重大成果的重要因素。”(参见:中国科学文献情报中心一门“绝学”,两代心血——文焕然文榕生父子的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 http://www.sohu.com/a/274583473_661185)
吴建中先生1982年完成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研究生课程,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学习图书馆学与情报学,1992年获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月起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现为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2005年受聘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还在2002年中国上海“申博”之际吴建中便敏锐地意识到世博会将是上海走向世界的一次空前机遇和挑战。 他首先在上海图书馆组织成立了上海世博信息中心运用国内外图书馆网络资源搜索各类世博会信息这些“世博”资料很快成为世博会筹办者们的权威参考。在上海世博会的高层“智囊”中,吴建中的身份比较特殊。作为图书馆馆长,多年从事图书馆学研究,使他精于运用分类法和系统论挖掘“真金”。经过潜心研究,他发现,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世博会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核心价值“坐标”:“进步”是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并成为连接世博会全部历史并指导未来发展的主线;“创新”反映了世博会的不断追求;“交流”则强调了世博会作为场所的价值。吴建中认为,中国作为主办国,首先要充分继承世博会核心价值,然后发扬光大,继往开来。(参见:记吴建中 满腹世博在传递中感动.http://www.cnr.cn/sbpd/sbzlg/sbmr/201002/t20100205_50599488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