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图谋本人当前的角色包括数字资源采访馆员、学科馆员、查新员,也可以算是所在馆的学科服务主管或负责人,当前的研究兴趣是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研究。图谋以为,宋姬芳《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与提升策略》一文,最为精彩的是构建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地“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而且它应该是针对“大学图书馆”的,不是“学科馆员”个体或团队的。当前对“学科馆员”或“学科服务”存在种种认识误区,存在“浮夸”甚至“妖魔化”成分,理论之花较之实践之果,“挂果率”不尽人意。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是整个图书馆层面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需要专业馆员与辅助馆员的协同,“学科馆员”只是“螺丝钉”或小分队。任何人想具备能力框架中的全部能力,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无此必要。俗语云:“贪多嚼不烂”,“样样精通,样样疏松”……当前,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良性环境,让更多“一专多能”的专业馆员成长起来,并尽可能促成他们形成合力,“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围绕组织或行业目标循序渐进。
摘编自:宋姬芳.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与提升策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2):47-55.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年第2期刊发了宋姬芳《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与提升策略》,该文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并对其中涉及的若干核心概念、能力要素进行了定义或阐述。
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是指图书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服务人员的优势,以有效满足学科用户的学科知识需求为目标,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各类学科资源和服务,将增值的学科知识信息提供给学科用户,满足其教学和科研所需知识信息的能力。
大学图书馆的学科知识能力划分为基础服务能力和服务运作能力两大部分。基础服务能力,又进一步划分为客观要素能力、主观要素能力(学科馆员的知识和技能)。客观要素能力,包括:知识资源能力、技术资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主观要素能力,包括:专业学科方面、交流沟通方面、信息应用方面、信息技术方面、信息组织方面、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科学研究服务方面、指导并参与用户学术交流方面、相关法律方面。服务运作能力,包括:学科知识获取、学科知识组织、学科知识服务提供、学科知识服务评估。
客观要素能力。(1)知识资源能力是指大学图书馆为开展学科知识服务所提供的各类学科资源,是资源基础,也是基本保障;(2)技术资源能力是指在学科知识服务中应用的一系列信息技术手段、技术设施与设备,是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重要工具和支撑;(3)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大学图书馆在学科知识服务中的管理规范、工作职责、规章制度、考核评估等,是组织制度保障。
主观要素能力。有的是馆员在参与学科服务工作之前已经具备,也有的是根据工作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培养掌握的。(1)专业学科方面,是指具备的某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这是基本能力要求,也是学科知识服务达到学科化、专业化水平的根本保障。(2)交流沟通方面,是指学科馆员妥善处理学科服务过程中人员之间、服务人员与学科用户之间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与用户交流沟通的能力、与学科团队成员沟通协作的能力、组织和管理学科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推广许可服务的能力等。(3)信息应用方面,指对信息资源的灵活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娴熟的信息发现和文献检索技能、整理、分析和提炼用户所需学科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文献管理工具的能力、指导用户检索文献和管理文献的能力等。(4)信息技术方面,是指学科馆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包括提供有关信息创新和使用方面的能力和推送网络信息相关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等。(5)信息组织方面,指组织信息资源的能力,包括元数据使用方面的能力、建设特色(学科)资源库或学科机构知识库的能力等。(6)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指对学科用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的能力,包括培养用户信息意识的能力、设计和实施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能力等。(7)科学研究服务,指对学科用户科研工作的支持能力,包括获取本单位和目标单位科研动态的能力、跟踪所负责学科科研进展的能力、学科分析与评价能力等。(8)指导并参与用户学术交流,是指参与学科用户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包括向用户提供研究成果的出版、传播,以及长期保存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与咨询等。(9)相关法律方面,是指掌握相关版权法和知识产权法,并向学科用户提供法律方面咨询的能力。
服务运作能力。(1)学科知识获取,是指大学图书馆根据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获取相关学科知识资源的能力。图书馆不仅要能满足学科用户明确表达的显性知识需求,还要能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不仅能获取本馆资源,还要能够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和规范获取馆外资源和网络资源。全面获取学科知识,是有效开展学科知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2)学科知识组织,是指在图书馆在学科知识获取基础上,借助智能检索、数据库挖掘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学科知识进行提取、优化的能力。对知识信息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严谨分析用户利用知识的规律和模式,采用融合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和处理,有效解决由于知识分散给用户使用带来的不便,实现知识有序化。(3)学科知识创新,是指大学图书馆在学科知识组织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智慧,为学科用户提供新思想、新方法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为学科用户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将学科知识转换成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设计,以及针对用户的有效服务战略和行动,为学科用户提供评价性和预测性知识等,是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的关键能力。(4)学科知识服务提供,指大学图书馆将形成的学科知识产品或服务传送给学科用户,并且通过辅导和培训使其能够正确合理应用的能力。要建立畅通有效的传送机制和渠道,借助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学科知识和学科需求快速准确对接,并且及时接收学科用户使用情况反馈,催生新知识的产生和新需求的出现。(5)学科服务评估,是对学科知识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的能力,是大学图书馆对学科知识服务进行的服务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对提供学科知识的准确性、有用性、适用性、新颖性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对学科馆员服务能力和服务完成情况的考评等。图书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对学科知识服务实施有效评估,加强对学科知识服务工作的管理,提高学科知识服务水平。
延伸阅读:
2012年1月,英国大学图书馆委员会玛丽奥克兰完成的研究报告《重新确立职称科研所需的技能》,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当前和今后2-5年学科馆员所需要的10大类32个方面的技能和知识:(1)与专业/学科相关的深度知识等;(2)与研究过程相关的了解本单位当前和变化的研究兴趣等;(3)与合作相关的沟通、协作意识等;(4)与信息相关的娴熟的信息发现、文献检索技能等;(5)与研究数据相关的具有良好的该学科/专业数据源知识等;(6)与信息素质相关的技能等;(7)与学术交流相关的提供学术成果咨询与保存等;(8)与资助机构要求、评估和其他“合理”要求相关的开放获取、引文分析等;(9)与元数据有关的使用、咨询等技能;(10)与新兴的和web2.0技术有关的技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