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给OA泼了一盆凉水:下载论文收费不会阻碍科研交流

已有 4005 次阅读 2011-4-22 15:03 |个人分类:科技期刊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开放存储, 被引用, 免费浏览, 收费阅读

《科技日报》2011-04-21刊登了王小龙的文章,标题为“下载论文收费不会阻碍科研交流”,这似乎是对正在蓬勃发展的开放存储(OA)泼了一盆凉水,其言外之意,开放存取模式效果或存疑问。看到《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第一期中,有人对于中国高校学报改革出路,特别是网络出版提出创建一个全国性的高校学报网站,称其为“中国高校学报网”,再看看王小龙在《科技日报》发表的文章后,感到高校学报网的重复建设完全没有必要,我国现有的数据库万方、维普、CNKI之间的重复度有多少,没有人研究,图书馆采购人员最清楚,今年订“张”,大家反应不全,查不到需要的文献,明年改订“王”;谁都想成为行业老大,但是谁也成不了气候,仅仅是重复劳动,浪费人力财力而已。还有科技论文在线,谁家也无法100%收录了中国所有出版物,但是大家相互严重重叠。再说OA期刊吧,2007年元月就有230种(见任胜利博文),四年后应该更多吧?但是截止2011年4月21日入选LUNG UNIVERSITY《世界OA期刊大全》(DOAJ)的中国大陆期刊仅仅只有30种,包括港台充其量也只有60种,比埃及多7种;为什么会使这样?本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我们办OA网站仅仅是为了国人方便浏览,我认为大可不必,因为几乎每家高校都订阅一种数据库(万方、维普或CNKI)。本人也曾经统计过下载与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有2010年的统计结果,也有2008年的统计结果,看不出有明显的相互关系,反而有些下载数百次、甚至数千次的论文、被引频次为零!科学研究的前期工作就是文献检索,专业数据库是科学家或者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首选,但是也有人将搜索引擎作为首选,仅仅是为了对检索对象的泛查,如果你的“OA”期刊无法满足搜索,自然会被遗漏,成为不被人们注意的死角,引用自然无从谈起,恰恰我们许多PDF文档就属于这种情况。下面是王小龙的文章
 
时间:2011年04月21日
来源: 科技日报(http://www.stdaily.com

  本报讯  人们经常说生活中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但对在线科学出版物而言却并非如此。据美国每日科学网报道,日前,一篇刊载在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刊》上的文章称,学术论文的免费策略虽能大幅提高论文的下载率和浏览量,但却不能增加其引用率,而后者才是衡量一篇论文优劣与否的重要指标。
  负责该项目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菲利普·戴维斯称,这项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政府、图书馆、大学及科研院所对不同类型的论文进行评估,并以此确定相关传播策略——是付费查阅还是免费浏览。
  戴维斯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开放存取有利于提高引用率’的假设似乎并不成立。科研信息的开放存取固然很有好处,但引用率的提升却不在其中。”
  为了证明这一结论,戴维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36种不同学术期刊进行了研究。相关论文会在出版后被随机分成开放存取和付费订阅两个小组,研究人员会持续对其下载量和引用率等数据进行监测,整个过程持续三年之久。研究结果显示,论文的免费阅读并不会提升其引用率,论文的收费阅读模式并不会对学术交流造成影响。
  《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刊》总编吉拉德·韦斯曼说:“这样的研究早就应该进行,多年以来,不少研究机构和组织所推行的开放存取模式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一些科学家无法获得研究资料的原因在于其所在机构必须为此支付订阅费用。现在我们知道,开放存取的论文会让更多的人看到,但却不会获得更多的引用。或许现在已经到了放弃这一想法的时候了。”
  开放存取模式大规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曾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获得广泛支持。该模式倡导将学术成果在公共互联网上免费提供给阅读者,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应该能不受时间、地点和经济状况的限制,平等免费地获取和使用学术成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436149.html

上一篇:揭开新药候选者的面纱-披露几种新药结构
下一篇:盛开的牡丹花
收藏 IP: 113.140.45.*|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