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据报道,因上海立春后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达到气象意义上的“入春”,因此,上海很可能已经在大年初二已经入春。正是:春晚报春春来早。
然而且慢。想起前不久几乎施虐全球的霸王级寒潮,想起这些年愈演愈烈的水灾、旱灾,百年一遇,现在是十年就遇,以及旱涝交替,大起大落,急转直下。想起“后天”。
这就是耗散结构理论中的“随机涨落”。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界的反弹也日益加剧:涨落的幅度趋强,频率加快,范围变大。这样的趋势一旦到达某个阈值,就可能发生巨涨落,甚至涨而不落,或落而不涨,回不来了。
上海的天气又提供了一种涨落的新模式:进一步,退两步。这不,初七开始,上海的日平均气温多半降到10度以下,也就是气象意义的“入冬”。在短命的“春天”后转眼回到隆冬季节。好一个“早春一月”!
看来,面对越来越不按常理出牌的自然界,人类眼下能做的大概只能是把那个“理”的尺度放宽些,5天少了,8天吧。如果还出格还不给面子,10天也罢。这样一来,如同中国经济,不论股市上窜下跳,PMI持续低迷,依然在“可控范围”,凡夫俗子也就毋庸大惊小怪了。
于是,陈安博士的应急将成为常态,而常态将会罕见。
感恩吧。看看“三体人”过的什么日子,那才是“水深火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2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