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不同的人生3——选择的维度

已有 4578 次阅读 2013-8-15 08:35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选择, 人生, 车站, 最美

吕乃基

哪一天记不住了,告别泉阳和湾沟,应该是1978年的6、7月间吧。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班上的学生,还有不少教过的其他班级和年级的学生,以及部分同事,一起到车站送行。小小的站台挤满了人,车来了,车站上哭声一片。泉阳和湾沟,毕竟倾注了我的青春年华……。

35年过去了,已然淡忘。此刻,0862勾起沉睡已久的记忆,让我有机会在今日反思当年的选择。

 

人生,以及企业、学校,乃至国家,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无非就是一连串的选择,走过接踵而来的分岔。未必“从胜利走向胜利”,但一定是从一个分岔走向另一个分岔。每一次选择,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在所选择的道路上得到的同时,也就付出了另一条道路上的代价。究竟什么是“正确的”选择?

 

1978年第二次进入复旦大学,不是化学系,而是哲学系,师从中国早期即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陈圭如教授,实现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根本转折。从1982年起,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上课,在全国各地做200余场讲座,对象有市民、企业家和官员。我的关于“科技黑箱”的观点被用作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博主关于科技黑箱论文被摘编用作2012高考语文试题)。自2008年在科学网上开设博客,发文600余篇,点击129万余次。这是因我的选择而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然而我对不起那些学生,他们是那么纯朴和需要我。如果当年我毅然选择留下,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他们,或他们中的某人会因我而改变了命运……。看看时下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以及策划“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放弃了……机会、谢绝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优厚的待遇……,毅然留在贫穷偏远的山村,“默默地”一干就是二三十年,最终当上了十大“最美……”。这是另一种选择。

可是要是我选择留下,那么后来真实发生的一切,所有我教过的学生,听众,他们因听我的课和讲座,看我的书和论文,所感所悟,也就化为乌有。

选择和放弃,这两条道路究竟孰重孰轻,孰优孰劣?

结果自明,就摆在眼前。当然这里还是会引发伦理学的争论。

退一步说,如果难以从选择引起的社会影响来衡量选择的是非曲直,那么可以由选择者本人因此而发生的变化来选择的正确与否。30余年来,我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100多篇文章,策划编写了《院士思维》,出版《科技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等多部著作,成果获中国图书奖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3等奖,以及被评为二级教授。这些自然只是数字而已,并不代表什么。

可以从知识和社会化两方面来理解选择主体的变化。文如其人。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是他内心世界的显现。知识,可以区分为知识的面和认识的深度。我没法知晓在各种情况下,我的选择会对他人有什么影响,更无从比较这样影响的大小和轻重;不过若是留在山村当中学老师,受环境和工作的制约,可以推知我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学识和见解,当然可以有豪言壮语和感人事迹,乃至达到某种神的境界。

社会化程度,即个人与社会彼此间的融合,同样会有深度和广度。我想象不出继续留在那里会与社会有什么样深度的沟通。沟通越深,我必定更深地嵌入于那狭小的环境之中。至于广度,那就想象一下一所山村中学吧。就生命而言,一个山村里的农民与乔布斯一样珍贵,就社会化而言,前者可以离群索居,后者不可须臾离开世界舞台,二者有天壤之别。当然,一旦成为神,如基督,如佛陀,拥有数亿信徒,则另当别论。再补充一句,这里说的知识和社会化都是指沿着人类进步的方向,而不是反之。

选择的正确与否,如果难以从贡献来区分,那么就沿着个人的知识和社会化两个维度判断。

多年后,我曾数次回到我度过最好年华的地方。一样的贫穷,而那山那水尚不如当年那样青翠和清澈,当年学生的情况更令人心碎。“子非圣贤”。我看不出,若是我留在那里会改变多少现状。但是我看得出的是,若是我留在那里,我一定成不了佛,而是注定被环境所同化。其实,数以亿计离家进城的农民工,就是怀着同样的梦想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留在山村,需要改变的是整个环境甚至整个社会;离开,需要改变的只是我自己。对此,每个人可以自由做出选择。但是没有必要在个人面前横亘起社会的高墙让个人去碰,没有必要树起道德楷模让个人去效仿。感动只在一时一事,理性方可普遍长久。(大多数)个人无力改变社会,但如果每个个人都努力改变自己,社会也就因此而改变。这一点类似于亚当斯密所论述的市场经济。每个人虽然都盘算自己的利益,却在市场经济的有限规则和重复博弈中走向诚信(参见当代中国诚信缺失的文化根源(原文刊《艺术百家》2012,5)),并在演进博弈中推动社会前进。相反,道德高调的社会,却往往事与愿违。

 

附言:

不知可否由科学网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需要,本人愿意为白山市和吉林省尽绵薄之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716927.html

上一篇:不同的人生2——我的1978
下一篇:不同的人生4——转折
收藏 IP: 114.221.178.*| 热度|

28 李伟钢 赵美娣 陈小润 曹聪 陈安 张忆文 逄焕东 许浚远 褚昭明 周可真 武夷山 葛素红 曾新林 史智才 徐大彬 庄世宇 张能立 伍光良 罗帆 孙东科 何士刚 李志俊 马雷 李侠 李宇斌 蔡庆华 anran123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