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知识的积累性壁垒(之二)——对武老师博文“学历的贬值”可能的解释

已有 6396 次阅读 2009-8-26 08:41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知识壁垒, 积累性

吕乃基

知识壁垒中,博主分析了知识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壁垒等。本文讨论知识的积累性壁垒。

知识的积累性属于知识的动态特征。生物与人类进化的一大区别是,生物的进化花费了几十亿年,某一种生物生存于自然界的时间可以长至数十万到数亿年,但在此漫长的岁月里并没有多大变化;人类的进化不过数十万年,却已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其原因就在于人类有知识的积累而生物没有。再进一步看,人类进化的数十万年间,真正突飞猛进的是有文字后的几千年,由此更可说明知识的积累特征。然而,知识的积累性也带来问题,那就是知识的学习。动物界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低等动物的后代在出生后即可不依赖父母独立生存,而高等动物的后代在出生后则于一段时期要靠父母的抚养和“教育”。动物越是高等,这一时期就越长,最长的无疑是人类。动物受教育的时间成本与其在进化树上的地位成正比。(参见动物受教育的时间成本与其在进化树上的地位成正比,人类呢?)。进入人类社会后,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儿童受教育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似乎相应地延续了自然界中的规律。其结果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一代要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才能达到知识的前沿,才能创造新的知识,这可能就是老师所说的关于学历(主要是理工科,笔者将在今后试图对此作出解释)贬值的原因之一。

儿童的教育总得从1+12开始,然后是欧氏几何、牛顿定律、相对论,直至标准模型等。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于是只能将高层知识下放:大学的课程到高中,如微积分,高中的课程下放到初中,以此类推。幼儿园托儿所的“课程”只能下放到“胎教”了。胎教之后呢?看来,人的智力的发展跟不上知识的脚步。

研究表明(卜晓勇,中国现代科学精英,博士论文,导师:徐飞。中国科技大学2007),从1620世纪上半叶,科学精英最佳创造年龄从25岁至37岁,表示科学创造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在增加。20世纪诺贝尔奖获奖者年龄的变化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获奖学科

物理

化学

生理和医学

第一个十年平均年龄

50.9

52.2

56.1

第十个十年平均年龄

61.5

63.7

61.4

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平均获奖年龄在第一个十年接近55岁,表明高层知识的获得、交流和达成共识费时更长。而到了20世纪最后一个十年,理科获奖者年龄几乎增加了十岁。

总之,因知识的积累,子女一代要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才能达到知识的前沿,才能创造新的知识,今后,人类将可能付不起受教育的时间成本。现在从小学开始,就是一步不差,读完博士,再做完博士后,平均30岁左右,剩下来的工作时间也只剩30年就退休了。再发展下去,不读完XX学位(也许今后创造出来的更高学位)就找不到好工作,也许读完就三十大几了,则剩余的工作岁月比念书时间还要短。如果沿着目前(特别是中国)的教育模式继续下去,不用太久,我们就只能终身沿着前人走过的路攀爬却达不到顶点。

这就是知识的积累性壁垒。怎样才能克服知识壁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251461.html

上一篇:中世纪后期城市化vs中国当代城市化——走出中世纪之三
下一篇:新宗教、世俗大学、大翻译运动——走出中世纪(之四)
收藏 IP: .*| 热度|

5 武夷山 苗元华 臧灿甲 mqh zengshi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