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原文的缩写稿刊于《高技术与产业化》2017,7。与马老师多年合作愉快。以下是未删减的原文。敬请指正!
在麦肯锡的一份报告中,将区块链技术称之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共同维护、透明、不可伪造篡改,以及有明确归属权信息,存放在虚拟世界的记录系统,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的一种信任机制。
作为支撑比特币发展的基础技术,区块链被普遍推崇为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它的出现预示着互联网的用途可能从传统信息传递逐步转变成为价值传递,从而对传统产业特别是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和挑战,包括去中心化等等。
从根本上说,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在于重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从尽可能详尽和一一对应地把现实世界的信息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只是现实世界被动的映射,到虚拟世界日益深入地回过头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操作;也就是从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其核心是改造现实世界,提升现实世界的有序度。
一、由实到虚
第一步,“移”。
由信息高速公路到互联网的初衷是传输知识,以及存贮和提取知识,把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例如《百科全书》,甚至大英图书馆搬到虚拟世界。移编码知识,移信息,谷歌地图旨在把所有地理地貌人文景观商店学校一网打尽。越来越多、已经、正在,以及有待移动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信息汇成“大数据”。眼下进一步的发展是移人类在面向自然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如自动驾驶,以及所有人类有规可循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如博弈,哪怕是围棋中的棋感、美学和大局观。一句话,把“客观”存在的知识,不仅是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3,而且客观的意会知识,移到虚拟世界。
一旦这些知识(广义)移到虚拟世界,就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完全摆脱了现实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羁绊,摆脱与特定主体的牵连,摆脱上下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束缚,进而打破国家与民族的壁垒与界限,去除意识形态的纷争,屏蔽掉现实世界的所有随机涨落,“人间喜剧”的喜怒哀乐,让知识和规律说话。让知识飞!知识可以在虚拟世界重新排列组合,只有一个条件,按已知的规律飞。虚拟世界既可以让人充分体验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的经历,让稀缺并易于陷入争辩的理想实验在虚拟世界看得见,甚至“摸得着”,也可以回过头来用于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吃一堑,现实世界长一智。
有些现实世界的数据和知识因产权归属而不允许或只能部分移,或因“有关部门”的封闭而移不过去,由此导致大数据的割裂、缺失而不成其为大数据。还有那些被篡改作假的数据,如点击率、好评等,能否以及怎样进入虚拟世界尚有待时日。
第二步,编程。
可编程经济[1]的基础就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和设备完全互联互通,以及完全被数字化。
互联网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依靠现实生活中的这些规则,如校友、老乡、同事、亲戚等来规定人际关系,而是数字化的关系。先抹掉人与人的差别,都是陌生人,处于启蒙运动者提出的“自然状态”,或者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继而抹掉人与物的差别。在物联网,机器设备都会拥有户口。IBM物联网白皮书称“设备民主”(可以联想到技术哲学家拉图尔的“对称”概念)。虚拟世界的运行由此超越现实世界的纷争而建立于严格的规则——编程——的基础之上。在此意义上,“编程”也是“移”,只是“移”的不是数据,而是“规则”。
从现实到虚拟,从中心、干预、嵌入、模糊、意会,到去中心化、非嵌入、精确和编码;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重构。虚拟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简单的映射、投射,而是选择性重构。这样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革命”的核心是虚拟世界的“球籍”。个人也好,公司也好,国家也好,存在于现实世界,至少可以“我思故我在”;然而随着越来越大的现实世界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权重越来越大,不参加者将在虚拟世界自我边缘化。软件定义一切势在必行。形形色色、大大小小、不同用途的软件,定义了数据、模型、功能,定义、过程,定义了规则、网络,虚拟的数字世界,定义了可以定义的一切[2]。
现今世界约 50 亿人以及 20 万亿美元的资金被挡在全球经济活动之外,原因之一是资产所有权存在争议。这些财富将因区块链技术得到释放[3],加入市场,加速资本流动,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机遇。已经有人在想象一个当地法律均靠以太脚本订立的小镇[4]。甚至想象一个不靠地理边界而是基于智能合约的法规和权益的国家,未来的人们甚至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虚拟国度。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种新的法律形式已然诞生。当人类社会做不到时,虚拟世界可以做到。
任何一种哪怕是再强大的社会“软件”,如果不能遵守互联网的逻辑和规则行事,不想或不善于嵌入到互联网所构造的操作系统当中去,它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影响力,在现实世界被边缘化,沦为现实世界的弃儿和“价值孤岛”而失去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5]。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社会关系不断由现实世界迁移到虚拟世界,乃至以后者为重,人在现实世界的地位就受到动摇。没法移到虚拟世界,不能映射,更不能操作的现实世界,有可能在虚拟世界被开除球籍,回过头来没法在现实世界与他人交往。
二、以虚驭实
1.“动词”
在自动驾驶[6]的事例中,摄像头先将道路实时场景转化为数据,“移”到虚拟世界,编程。下一步就是替代,产生具体可执行命令输出,排除人的疲劳、误操作和形形色色的情绪干扰。
区块链技术意味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的时期。“我们将会有很多动词,一些无形的东西,一些服务,可能会比一些实际物体更重要。”[7]这些动词的核心,就是“以虚驭实”。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共同维护、透明不可伪造篡改的、有明确归属权信息的记录系统,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存放在虚拟世界的一种信任机制。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进步的长河就是一部不断消除摩擦的历史[8]。所谓“摩擦”,包括信息摩擦;互动摩擦,如交易成本,随着规模提高,以及需要管理的资源(包括中介机构)的增加而上升,还有很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无法进入市场;创新过程也会产生新的摩擦。从引入货币取代易货交易,到以数字签名代替火漆印章,见证了消除摩擦的努力。区块链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的边界,乃至主权国家的边界,从而将进一步消除“摩擦”。
长远来看,行业和社会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区块链网络,期待整个行业的业务模式,甚至总体经济实现结构性转变。有关条文,例如WTO在现实世界争议不断,在执行过程中充满欺诈、违规或者自说自话。在相当程度上,WTO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名存实亡。如果把相应的规则由区块链技术移到虚拟世界,那么这些条文就能真正发挥作用。数字化抹掉现实社会源于利益、权力、亲疏、信用,以及意识形态等形形色色的纷争;虚拟社会可以强制执行,以虚驭实。一旦发生背叛、双重标准和强权,就会被虚拟世界所唾弃,回到现实世界也将不受待见。
区块链技术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供应链结构性改革亦可起到重要作用[9]。
其一,由于数据在交易各方之间公开透明,从而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一个完整且流畅的信息流,以确保参与各方及时发现供应链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率。其二,避免供应链纠纷。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能很好地运用于解决供应链体系内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纠纷,实现轻松举证与追责。其三,用于产品防伪。数据不可篡改与交易可追溯,可根除供应链内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假冒伪劣问题。
目前,在国家的层面上也已经有一些设想与计划[10]。澳大利亚与俄罗斯试图将区块链引入到选举中,防篡改、可追溯、匿名和安全。从公司选举和社区选举这类小型选举做起,然后逐步推广到议会选举,甚至全民公投。
2.我管人人,人人管我
区块链让具有价值负荷的事项得以推行。在此意义上,区块链的作用,在于由数字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从以“知你为何”为基础实现自动化,转化到以“望你为何”为依据争取智能化[11]。“望你为何”,即充溢着价值。人们对区块链的信任逐渐超过对中心化公司与机构的信任。
在更大的视野下,区块链可以类比为互联网的TCP/IP协议,就像互联网刚开始出现时那样。因此,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世界运作范式的转移[12],甚至从根本上颠覆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模式。
在虚拟世界运行的区块链,胜过无时无刻都要面对信任和意识形态之类而内耗的人类。人因其社会属性而决定了在超过150人后就难以管理,或意见不一,或难以沟通,每个人一有机会就可能选择背叛。正如弗里德曼所言[13]:以理性经济人观之,在追求私利方面,上帝与魔鬼没有区别!
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区块链的核心就是两个字:规则。各方同意,甚至无需第三方,按规则运行,从而保证重复博弈,进而演进博弈。现实世界把涉及人际关系的部分主动让渡给虚拟世界,是人相互竞争下必然发生的转移。以“有规无情”的区块链来约束人无时无刻自发的回归自利本性的趋势,这是人类改造自身的大方向。人类的基础契约,如教育、经济和法律,其正常运作都将由区块链来承载,最终所有的社会组织在不同程度上都会被以区块链为代表的社会机器取代[14]。
关于共产主义的两句论述: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提高;前者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共享经济等的发展,可以做到,其中也确实含有精神的提升,如创新和共享[15];但人的自利本性,决定了精神不可能“极大提高”。至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半句做不到,后半句想得美。
区块链为解决人作为“类”的精神难题提供了可能性:
那就是“我管人人,人人管我”。
三、虚实之间
并不是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可以、需要,以及乐意移到虚拟世界。
公众世界与私人世界
迄今为止,社会的运行需要科学技术,也需要情感,美,以及宗教情怀;随着区块链的推进,留在现实世界的只是个人隐秘的信仰,也就是不能被软件定义的部分[16]。区块链从降生之日起就在于处理人际关系,取代各执一词难以执行的法律,说不清道不明的伦理,进而难辨高下的道德,排除人际关系的亲疏好恶,摒弃种种违规或无限规则。
至于“意向性”与喜怒哀乐,虽然不可避免与他人有关,但主要是个人自己的事情,留在现实世界便是。形形色色的情感纠葛,围棋大赛中的荣誉感,乃至李世石“为人类而战”等等,不能“编程”也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到虚拟世界的主要是公众世界,而留在现实世界的主要是私人世界。虚拟世界按规则处理公众事务,现实世界则为个人的内心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即使在区块链席卷现实世界,在“奇点”到来之后。区块链也为所涉及的个人隐私设置了安全保障。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就像一个小镇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17]真实的小镇与平静的湖面不可相提并论。从一个角度看,由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是“降维”,舍去了五光十色或高尚或邪恶的现实,剩下的是冷冰冰的数据和程序;而从另一角度看,由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是“升序”,是熵减。
国家主权
区块链,尤其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将如何影响现有体系,对于现有的监管机构和行业来说,有哪些与区块链不兼容?政府和行业相关利益方对此的立场,将会对区块链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数字货币的核心就是一套高可信度、高一致性、高透明度;规则严密;公平、公开、公正的数学算法,虚拟货币必然对法定货币构成威胁。货币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之一,政府一定要有实际控制能力,不然宏观调控无法施展。公有链是无须许可、点对点对等网络,而央行则希望成为拥有某些专属权力的特权节点,可以运用这些专属权力,许可或不许可某些节点的加入、监督和追踪数字货币的流动。区块链相对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与人类习以为常的中心化和第三方担保认证的中介模式,存在巨大的冲突[18]。有人认为,“讨论用技术的创新手段替代或者部分替代传统体系,实际上是在讨论如何在旧有的法律、社会和金融机构中重新分配权力。”这或许是问题的根本。
此外,当存在着多方互信问题时,区块链方案体现出高效性,但当不存在信任问题时,中心化方案效率更高[19]。
有人认为[20],虽然主权国家的金融制度被区块链金融颠覆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但这种“不可能”“一定不是永远”。
中国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部分,其包容性与和谐的主张,被认为将在21世纪走向世界。然而,在互联网,特别是区块链的发展中,“包容”与“和谐”难以被“编程”和“定义”。有关的主张,是否会还没有来得及走向世界,先被虚拟世界抛弃,继而在现实世界打入冷宫?
中国还有太多因种种因素,如权力的干预,情感的渗透等,致使公众事务往往成为个案和下不为例,还有难以把握的“精神”、“原则”等等;这些处理方式同样因过不了编程这一关而被屏蔽于虚拟世界之外。此外,中国拒绝谷歌,设置高墙屏蔽。这些移不过去的部分,哪怕再有价值、传播的力度再大,也难以逾越现实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壁垒,也有可能死在“最后一公里”。除非改变现实世界,否则将被虚拟世界排除在外。
2016年4月下旬刚成立的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白硕认为[21],“我们不能在还没有想清楚区块链在中国金融领域如何落地的情况下,贸然与国际上的区块链组织接轨,也不能让每个金融机构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中国拥有足够大的大数据和最强大的政府,后者的核心就是区块链技术所要“去”的“中心”。
当下的状况可以认为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博弈,要么现实世界因前述种种原因不能移到虚拟世界,区块链因达不到51%的多数比例而受阻;要么整个商业、整个市场都是建立在区块链上,当区块链上的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智能合约可发挥的作用才会更大,才更不容易被外界条件所干扰[22]。Facebook 和谷歌都有超过20 亿人挂在他们的主要平台( Facebook 和安卓)上,其他十几个服务上也拥有十亿多用户。有人认为[23],这种覆盖面更有用,因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以及多样性。中国的科技公司可能很强大,但数据单一,缺乏国际影响力。
最新的一项进展是量子计算机。即使具有高度随意性例如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随着关于量子与意识关系的研究升温,量子计算机发展成熟,是否可以期待有新的计算机语言,譬如“全球脑”[24],将遵循模糊(fuzzy)逻辑。概念是这样,行为是那样; 有时这样,有时那样;从而可能在区块链技术的一侧另辟蹊径?
四、质疑
区块链走到舞台的中心,自然也就成为各种质疑的众矢之的。
2016年7月,Gartner公司发布了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参见注释22)。眼下的区块链正处于“期望膨胀期”,随即可能就会进入断崖式的“幻灭期”。
对于目前的“期望”存在以下争议。
其一,信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区块链的核心是“程序公正”,并不关涉前因后果,这一点类似于三段论,保证推理过程,至于大前提是否正确与之无关。信用亦然,不是绝对的真,而是有条件的真,技术中立,不能判断是否公平。有可能一开始的记录就是错误的,只是如实记录下来了(参见注释22)。智能合约的设计者也需要考虑合约在执行后外界条件变化(非区块链内条件)的情况下的业务方案,例如所谓“不可抗力”。还有,“最终解释权”又该如何处置?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私钥泄漏或丢失将损害用户的信用资产。用户“被遗忘”的权利与区块链无法篡改的特性存在本质矛盾[25]。
其二,争论的一个核心是“去中心化”。争论各方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在哲学的高度,认为区块链技术不应该贴上“去中心化”的标签[26]。开放是必要的,但全面、无限制开放不合理。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阴阳相互依存,符合相互演化的道家辩证哲理。在现实世界,“人人”不可能彻底平权,国家并没有消亡,这样的现实必然会在虚拟世界有所反映。
在行政层面,前中国银行行长、现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表示,区块链完全“去中心化”的特性在金融领域并不适用。
在具体操作上,区块链如果要保证信用的去中心化,需要用户等待公链上的确认,就不太可能做到高频交易。而私有链则触动了区块链的核心——信用。或许,可行的是以牺牲一定信用为代价,既提高交易频度,又实现隐私保护的“广义侧链”[27]。去中心化共识技术的应用将会服从幂律分布[28],大多数的应用太小不足以保证自由区块链的安全;大量的去中心化应用,尤其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需要进行应用之间的交互。作为编织这一金融基础设施的基本平台,企业级区块链的基础建设将变得十分重要。
此外,区块链在资源占用和能耗方面先天具有很大的负担,是一种高成本方案。
目前,业内的一个趋势是,弱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强调分布式。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副主任肖风认为[29]“如果我们不确定这一点,区块链很难被金融体系所接受,它也很难被知识产权等等领域所接受,如果你想完全去中心化,它就不可能被应用在现有的很多很多的体系当中”。
区块链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与此吻合。区块链1.0——数字货币,可编程货币;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可编程经济;3.0——DAO、DAC(区块链自洽组织、区块链自洽公司)扩展到区块链大社会(科学,医疗,教育etc);4.0 ——区块链+人工智能、区块链+能源。在“版本”的升级过程中,区块链有待与现实社会中的社区、企业、行业、政府逐步融合。
地球不是平的,区块链也不是“平”的,如同无厚度无中心的二维的平面,区块链有一个如同计算机7层那样的金字塔框架,完全的“去中心化”只存在在于深入虚拟世界的塔尖,不食人间烟火;区块链的塔底则越来越植根于纷繁多彩的现实世界,存在形形色色高低不等的中心。
最后,问一个多半是外行的问题。区块链是否可以“自我学习”,区块链是“静态”,还是“动态”?
[1]肖风,区块链10年足以翻天覆地,但它到底是什么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57145.html
[2]走向智能 | 数字虚体:深度掌控物理世界解读《三体智能革命》http://www.v2gg.com/quanzi2016/woailvxing/20160919/103735_2.html
[3]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http://d1.bter.com/article/6918
[4]什么是以太坊(Ethereum)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AVR3um
[5]喻国明:“互联网”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22/21/26799112_494130144.shtm
[6]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革命背后的深刻原因http://mt.sohu.com/20161009/n469837955.shtml
[7] kk2016/9/14在武汉的讲演
[8] IBM范斌:如何选取区块链的应用场景?http://sowm.cn/tmtpost/article/VvaAzq.html
[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50662290723097&wfr=spider&for=pc
[10]盘点政府可利用区块链的八大方式http://tieba.baidu.com/p/3897739263
[11]王飞跃:迈向知识自动化http://www.cas.cn/xw/zjsd/201401/t20140103_4009925.shtml
[12]互联网进化:“区块链+”会取代……等“中介”吗?http://m.huxiu.com/article/164219/1.html
[13]卢周来,经济学视角下的《信任》http://3y.uu456.com/bp_5rllf8919e0088t3wpqm_1.html
[14]脱碳入硅。http://36kr.com/p/5070536.html
[15]吕乃基,论“物质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辩证法2006,1
[16]《人类简史》作者:算法胜利,自由意志将终结http://mt.sohu.com/20160830/n466717120.shtml
[17]戴维•杰勒恩特,转引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111/13/4089_2309532.shtml
[18]肖风:数字货币的价值起源http://mt.sohu.com/business/d20170520/142172866_241625.shtml
[19]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机遇与挑战http://finance.sina.com.cn/wm/2017-06-14/doc-ifyhfhrt4181547.shtml
[20]杨税令:互联网这只神兽正在进化出自我意识http://www.ciotimes.com/ctqy/131505.html
[21]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今宣布成立http://www.xnbzg.com/service/article.html?id=103
[22]区块链在传统版权确权与交易中如何应用?http://mt.sohu.com/20160815/n464209002.shtml
[23]http://www.sohu.com/a/162408464_473283
[24]全球脑:互联网进化与人类智慧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29/14/10857169_390729292.shtml
[25]区块链在征信业应用的探讨:优势与特点及场景分析http://www.sohu.com/a/155742727_305272
[26]区块链是否意味着完全去中心化?http://www.softic.com.cn/content-13-10010309-1.html
[27]刘敬思:区块链如何应用在传统版权的确权与交易中?http://www.tmtpost.com/2436686.html
[28]以太坊 (Ethereum ):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http://ethfans.org/posts/ethereum-whitepaper
[29]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6-08-21/doc-ifxvcsrn8811284.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