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iang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liangwang

博文

《工程热力学》教学心得2022-27

已有 1888 次阅读 2022-12-17 08:13 |个人分类:工程热力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工程热力学》教学心得2022-27

2022-12-17定稿

王安良

按:5:00(12.17)起床,读书[1][2]

继2022-26: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71524&do=blog&id=1367710

2022-12-14,祝老师安排了答疑,并准备了冬至的线上考试的演练,考试时间是2022-12-22

上篇意犹未尽,尤其是关于化学热力学及热力学第二定律方面。

本学期跟往年一样,我们主讲内容是教材的前十一章,第十二章算是课外阅读材料。

《工程热力学》[1]

1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概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反应系统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

化学反应过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

化学平衡;

热力学第三定律;

绝对熵及其应用。

教学心得

续修上篇:克劳修斯熵、玻尔兹曼熵、香农熵,等等,屡试不爽的“创新”层出不穷——证明它们的“等价”性。本质上,大多数人是混淆了热熵和“功熵”,是功利的“功”,而非牛顿力“功”,更非“热熵”——热爱的“热”。

“等价性”的术语来自教材[2],前言Ⅲ:

{……尤其清晰地给出了克劳修斯熵与玻尔兹曼熵的等价性的论证,避免“物理学自说自话”的误解和学术上有“一言堂”或“强词夺理”甚至“无理取闹”的嫌疑……}

还好,本书[2]同一页还有:

{……加上作者水平所限,书中一定存在很多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鄙人不敢言:刘教授对“等价性”的“论证”有何“不妥”或“错误”,也谈不上“自话自说”,亦非“一言堂”或“强词夺理”,更不是“物-理-去-闹”。

也许有那么点点“咬文嚼字”罢了。有物理学家不就出了系列《物理学咬文嚼字》[3]吗?

等价性,等效性,等量性,这三个词的起源和进化有待“论证”,尤其是等价与等效。由此,引出了“相等”、“全等”、“约等”、“似等”、“全同”和“相似”一些词语。数学上有三、四个符号:=、≡、≈。

附带词:论述、论证和证明;验证、检验、相互印证。

数学上有些名词也许“相关”:充分证据,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与证明关系。

还有所谓的“牛顿发现”和“爱因斯坦发明”,科学、技术、乃至科技学。

记得另有“片”鼓吹博文:王浩先生是对现代西方哲学做出唯一贡献的中国人。老王先生若“看”到这么一句毫无“逻辑”的句子——定会羞愧难当的。

简言之,首先辨析:等价性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词面意思也许是,相等、评价(价值)及性质(性能)的综合。还需从“物理”上回答:

1 克劳修斯熵是什么?

2 玻尔兹曼熵是什么?

它俩(数值或数学)上相等吗?在某些甚至大多数条件下,克劳修斯熵=玻尔兹曼熵,没什么物理上的问题。但要说其等“价值”或性质相同,愚有疑问。

也许是,玻尔兹曼本人困惑的原因之一?!

显然,我仅有疑问,并不困惑,也没有兴趣进一步“论证”其等价性——此乃物理学家的事情;且怀疑“证明”其等价性是否有创新意义。

更直接点,热熵与概率熵可以建立联系(所谓的等价关系)乃至“纠缠”,实没必要“性”;玻尔兹曼熵是热力学熵发展的一个“分叉”点。

其实,书中还有一段对“等价性”的拓展解释[2]p197

{……需要证明开尔文表述与克劳修斯表述之间的等价性。按照逻辑学原理,两种表述完全等价意味着,如果一种表述正确,另一种表述也必然正确;如果一种表述错误,另一种表述也就不正确……}

这里就涉及到逻辑学,尤其是反证法和循环论证。

所以,“等价性”论证是个咬文爵字问题,属于语言学和逻辑学的交叉。

参考文献

[1]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编著,史琳,吴晓敏,段远源改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玉鑫编著,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9%A9%E7%90%86%E5%AD%A6%E5%92%AC%E6%96%87%E5%9A%BC%E5%AD%97/12455210?fr=aladdin


电子邀请函

新中120校庆_20221217071428.jpg

电子校庆公告

新绛中学校庆公告_20221217095418.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71524-1368178.html

上一篇:《工程热力学》教学心得2022-26
下一篇:《工程热力学》教学心得2022-28
收藏 IP: 114.249.198.*| 热度|

4 郑永军 孙颉 宁利中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