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心而论:陈安的毕业典礼致辞要比饶毅的原版写得实在
魏东平
读罢饶毅教授的毕业典礼致辞,再来看陈安博士的改写版。说实在的,仅从文字描述部分之比较而言,陈安博士的改写版我更加喜欢一些。
这里直接贴出饶毅教授的原版致辞,以及陈安博士的修改版,如下:
---------------------------------------
饶毅教授的原版致辞: 家庭第一事业第二
----2013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致辞
2008年,我第一次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致辞:“你们的幸福是母校的自豪”;2009年致辞全文六个字:“我想、我试、我乐”。
今年,我给大家致辞的主题是8个字:“家庭第一事业第二”。
2013届本科毕业生与我的家庭有特殊的关系,你们和我女儿上大学的年代相同。我今天只能连线、不能在生科院现场,是因为要与女儿、儿子在他们小时熟悉的家中团聚。同学们今年最大的典礼仪式是北京大学全校的本科生毕业典礼,学院的典礼以前并非常规、现在的重要性也次于学校校长主持的典礼,我是否在场不很重要。而对于我平时居住在地球两半的孩子来说,如果我不在,他们的聚会就缺了半边天。我相信,你们以后,不仅谅解、赞同,而且也会做出类似的决定。
在你们即将走向世界各地、奔赴前程的时候,提倡“家庭第一事业第二”可能异于寻常的毕业致辞。但是,作为长期建立了家庭结构的人类社会,“家庭第一、事业第二”,有益于个人和家庭。我们的同学现在的家庭主要是父母,需要毕业后忙于事业的你们积极与他们保持感情的交流,他们不仅永远是你最坚定的、无条件的支持者,而且永远会为幸福的你高兴、为沮丧的你打气。以后你们也将为人父母,你们会为子女撑起一篇天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天天盼望见到你们,永远希望你们理解、支持,与他们共情。一家六人次领过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常被中文世界误为事业重于家庭的典范,其实不然。仔细看她的一生,非常明显她重三次恋爱、重自己的孩子。外观上她事业显得很重,一方面是她的才华,一方面是她的恋爱每次都遭遇不同原因的失败。但她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和直接教育的时间远超过一般人,她不仅为孩子记笔记,而且为大女儿组织过几年的专门教育。
提倡“家庭第一、事业第二”,也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如果一个社会很多人真的做到“事业第一、家庭第二”,也许这样的社会看上去野狼遍地;如果虚伪地号称“事业第一家庭第二”,恐怕这样的社会有可能危机四伏。
在不同时期,大学毕业生为了家庭,宜用头脑做事业,少一杯酒、少一次聚会、少一点物质、少一次会、少…,省下时间尽量多给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
祝愿同学们以家庭为核心,以事业为支撑,生活幸福。
2013年7月8日
---------------------------------
陈安博士的修改版:……各位马上就要离开燕园的同学:
你们好!
我感到非常抱歉,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缺席学院毕业生的典礼。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固定的时间段中必然会有一个“最后时候”,而毕业尤其特别些——既有欣喜也有不舍,但不管怎么说,都是感情远远大于理性的时刻。作为院长,每思及此总让我感慨万千,之前甚至有过热泪盈眶的冲动。
我这里要解释下缺席的理由,由于我把北大当成了步入中年之后第二个春天的出发地,所以,N年前宁愿抛妻别女,带了年少的儿子到了北大,而且一呆就是5年多的时间,其间,对于家庭,包括妻子、女儿都亏欠太多,对于儿子也是这样,甚至更多些,因为我的选择使得他被迫离开了妈妈和姐姐,而这个时段对于一个儿童又是最重要的成长期,我不知道儿子成年后会不会因此恨他的爸爸。
在决策的多次反复之后,今年我还是选择了带儿子返回美国的家,和妻子以及女儿团聚,但是这样做却又必然地错过了和你们的最后相聚的时刻,内心着实纠结万千。
对于我而言,这5年来的毕业典礼我参加了4次,似乎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了,但是,对于你们而言,从北大毕业却是唯一的一次(或者青春时代的第一次)。从你们的角度看自己的缺席,我觉得怎样解释还是无法原谅作为院长的自己。
我只能希望同学们宽恕了,并期待着未来的一天,当你们再次回到北大的时候,路过我的办公室能够驻足并进来,让我为你们当面补上这深深的歉意。
对于未来的挑战和征途,我相信你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教育训练和知识积累来坦然面对,这些都是作为院长的我和学院乃至整所大学的老师们在能力范围之内能够给予你们的。如果当你们累了,或者在未来的学业或承担社会角色中有了更大的贡献,又或你们遇到了暂时的困难,请别忘记这里曾经是你们的家,且必将成为你们永恒的家,你们随时可以回来。到时迎接你们的除了我期待的目光,老师们的殷殷期望,也许还有我的儿女,他们会很高兴有机会欢迎大哥哥大姐姐们,而此时此刻,他们正在我身边享受着近年来少有的家庭团聚的喜悦,看着我带着郑重和神圣的表情写这一篇字字千钧重的致辞。
最后,再次祝福北大新毕业的学子,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