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改变命运,所以中国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可是,即使就读于同一个大学,毕业十年二十年后,同学之间的命运千差万别。大家接受的都是相同的大学教育,为什么人生会如此不同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自学意识和能力不一样。
中国的学校教育其实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而自学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唯一方法。
自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通过教材和其它书本来自学,这是最经典的一种自学方法。但是,在因特网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包罗万象的今天,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则可以说没有掌握好信息社会的基本生存之道。网络信息几乎无所不包,它已经成为“最博学的老师”,只要你学会了向它请教的方法,你就能够找到你要的答案。读研五年来,我觉得自己学到很多东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网络学到的,而且网络自学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水乳交融,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今天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经验。
一.网络搜索引擎:google和百度
提到网络自学,首先需要介绍的就是网络搜索引擎。目前最常用的搜索引擎是google和百度。充分利用这两个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大部分你要的答案了。
最简单的搜索方法是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问题。例如,最近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个字“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直接在google的搜索框里输入“萌的意思”,然后点击“search”,就会出现许多网页,第十条结果的标题为“日语词汇之日语萌的意思”http://www.for68.com/new/201009/he6539495111329010217877.htm,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萌本来是指草木之初生之芽,但是後来日本御宅族(OTAKU)和其他的动漫喜好者用这个词来形容极端喜好的事物,通常都是对(尤其是动漫或游戏中的)女性而言,因此,萌え现在也可以用做名词,用来代指可爱的女生”。
再举一个例子。在用word写文章时,常常需要段落首行缩进,一般可以采用每一段敲四下空格键的方法。可是如果文章段落比较多的话就会很麻烦,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时,就可以问问网络老师了。选择关键词为“段落首行缩进”,google搜索,就会出来很多网页。不是所有的网页都符合要求,可以看看标题初步判断是否符合需要,觉得还可以的,就打开网页看全文。觉得第一个网页不错,http://www.dqcom.com/html/200604/12/2050081082.htm,打开网页,文章第三点写道:“单击“格式”菜单,再单击“段落”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框。选择“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在这里进行一定的设置,在“特殊格式”下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首 行缩进”,然后在右侧的“度量值”框中输入要缩进的精确数值,单位仍然是“字符”,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可是发现个方法不行,原因可能是word版本不一样。我用的是word2007,于是调整关键词为:“段落首行缩进 word 2007”,google搜索。第四个结果标题为“在word2007中设置段落缩进”,觉得不错,网址为http://www.wordhome.com.cn/word2007/1132.html,点击进入,按照所说的方法操作,就可以方便的使word文档自动首行缩进了。
需要注意的是要学会提问,即怎样选择关键词及其组合。如果搜索得到的网页太多而符合要求的太少,即“查准率”太低,就可以去除次要词汇、增加关键词和限制词、给关键词加上引号来缩小检索范围。如果符合要求的太少或检索不到网页,即“查全率”太低,则可以减少关键词、增加近义词、同义词和减少限制条件。例如要找某一个人(张三)的介绍,可能检索出来一大堆结果,但却不是你想要的那个人,这时就可以加一个附加条件。假如知道他是中科院的,则调整为“张三 中科院”。这时检索出来的结果就少多了,也准确多了。搜索框里面输入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短语、一个词,还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如果希望更高级的搜索,可以点击高级搜索,然后可以设置检索的语言、关键词的位置、是否完全匹配、日期等等。
以前我以为搜索中文用百度好一些,搜索英文用google好一些,后来发现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是google更好。百度因为有竞价排名,搜索结果的排序不是按照文章相关性和质量来排的。
一般来说,冠之以“教程”之名的文章质量会比普通的要好。所以为了找到好的文章,有时可以在搜索的关键词里面加上“教程”,例如“word 2007 教程”。
Google和百度的具体使用方法已经有人写过很好的文章,我就不用详述了。
《Google搜索从入门到精通 v4.0》(非常全面的一个教程): http://www.yesky.com/133/1895633.shtml
《百度搜索技巧》: http://www.baidu.com/search/skill.html
《百度超实用搜索技巧总结》:http://hi.baidu.com/%E5%AF%82%E9%9D%99%E7%9A%84%E7%9F%B3/blog/item/c4af33f5f988077adcc47443.html
二.维基百科,互动百科,百度百科
维基百科是成立于2001年的网络百科全书,为非营利性网站,没有广告。相对于普通的网站,维基百科最大的优点是可靠性高,因为每一个词条都附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就是科学研究论文)来支持。此外,维基百科的词条解释结构合理、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在互联网上,英文版维基百科的词条解释目前应该是最权威最可靠的之一。美国大学上课时,甚至有教授说维基百科的解释比教科书还准确。我最近两年学习,大量地使用了维基百科,对我帮助非常大。
维基百科也推出了中文版。中文版不是把英文版的翻译过来,而是重新编写词条。中文版的词条数目远少于英文版,而且解释很简略,没有列出参考文献,因而可靠性低,甚至不如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
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是类似于维基百科的中文网络百科全书。互动百科创建于2005年,百度百科创建于2006年,二者都类似于维基百科,但是比维基百科要业余,因为词条很少有参考文献支持。与维基百科相比,其优点是中文版面,易于阅读,相对于普通的网络信息更为全面和可靠。
一般来说,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例如“邓小平”,或者“stem cell”),如果该该关键词是维基百科、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的词条,词条链接会在前几条搜索结果中出现。如果需要直接找到可靠的信息,可以进入它们的主页检索。具备一定英文阅读能力的话,建议直接用英文版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详细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245.htm
互动百科详细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466380.htm
百度百科详细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htm
维基百科英文版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维基百科中文版链接: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互动百科链接:http://www.hudong.com/?prd=citiaozhengwen_daohangtiao
百度百科链接:http://baike.baidu.com/
三.超星图书馆:特别推荐!
超星数字图书馆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收藏有几十万册图书,每天提供100本图书的免费下载,有很多图书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速度不错。不知道它是否为非营利性组织,因为有些书籍的下载是需要付费的。具体的付费方式好像有多种,其中有一种VIP的方式是30元每月或者300元一年,每天最多下载20本书,每月最多可以下载150本。这个价格比去书店买书还是要便宜很多了。
我之所以特别推荐它,不是因为它价格便宜,而是因为每天可以免费下载100本书,很多书籍都是可以免费在线阅读的,而且阅读感觉很好,和看纸质版的书差不多。正如百度百科的“超星图书馆”词条所说:“有了数字图书馆,偏僻山区、中国的西部等都可以和大城市的市民享有同样的阅读条件和教育机会,而且是24小时、没有等候的服务。”数字图书馆应该是投入产出比(成本/社会效益)最高的图书馆,是将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其实像这样的图书馆,我觉得全部运营成本应该由国家承担,所有公民都可以免费阅读和下载才对。
如果您是图书的作者,您可以与超星图书馆联系授权图书在超星图书馆发布。作为回报,作者可以获得10年的读书卡,或者对图书单独定价供下载,这是一件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超星图书馆(将更名为超星网)主页:http://book.chaoxing.com/
百度百科对超星图书馆的介绍(不错):http://baike.baidu.com/view/121177.htm
图书作者授权介绍及联系方式:http://www.ssreader.com/shengming/shengming.html
尝试在线阅读几本书: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http://read.chaoxing.com/ebook/detail.jhtml?id=12042505
《哈佛家教》http://read.chaoxing.com/ebook/read_12255886.html
《每天学点经济学》http://read.chaoxing.com/ebook/detail.jhtml?id=12143225
四.电子书
网络信息固然无所不包,可是却存在可靠性低、重复度高、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网友将某一主题的信息整理成了电子书。这些电子书相对于普通的网页信息来说更为系统、可靠、易于阅读。此外,网络上有些扫描版的书籍,其实就是把正式出版的纸质图书扫描成了PDF格式发布到网上,严格的来说是一种侵犯版权的行为,但是却方便了网民的学习,希望将来这个方便与侵权的矛盾能够得到解决。
为了比较系统的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节约时间,可以查找电子书。方法是用搜索引擎查找“关键词+电子书”或者在高级检索里面,把格式限制为PDF格式。迅雷的“狗狗搜索”、百度空间、电驴分享也常常可以找到不错的电子书。
五.视频网站
来美国后很怀念国内的葱油饼,于是决定自己学做。在网上找了很多网页的文字介绍,有些还带有图片,看完后还是一头雾水,做出来硬邦邦的没有口感。后来想,为什么不找一个视频教程呢?于是去Youtube上找了教做葱油饼的视频,一共只有二三十分钟,看完后依样画葫芦,很快就做出来了,味道比以前做的好很多。之前通过网页学习,花了几个小时还是不会,而这次通过视频学习,三十分钟就学会了。所以,有些东西,例如烹饪、怎样做试验、体育运动等操作性的知识还是需要通过视频来学习的。有些书本上描述的科学现象、分子机理也常常可以找到视频,看后可以加深理解和印象。
Youtube国内好像屏蔽了(但通过教育网直通车、快网代理或者免费代理应该可以上),在国内可以上土豆网、优酷网等视频网站。
优酷网链接:http://www.youku.com/
土豆网链接:http://www.tudou.com/
Youtube链接:http://www.youtube.com/index?hl=en
示例:
《打好乒乓球》: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1735316i4249058.html
《HIV艾滋病毒致病过程动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1Njk0MjQ=.html
《场地驾驶 桩考》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M0OTc0MDQ=.html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qUgAq-twq0/
六.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程
你也许曾经幻想过去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这样的世界名校就读,现在,你只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实现这个梦想。网络公开课堂由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首次推出,随后,许多世界名校也推出了自己的网络公开课堂。这些视频公开课由一流教授讲授,配有英文字幕,现在还有些加上了中文翻译字幕。与国内大学课堂相比,他们上课的水平要高出两个档次。有人看过这些网络公开课后表示国内的大学简直是白念了,很多大学生逃自己学校的课,却去网上听公开课,被称为“网络淘课族”。为什么?因为讲得好!
国内也曾有过“精品课程”建设,可惜水平与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百度百科《网络公开课》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4093824.html?fromTaglist
百度百科《网络淘课族》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4447549.htm
《科学时报》的报导:《网络公开课:没有围墙的大学》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1/5/244183.html?id=244183
科学网赵明博文的介绍:《听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公开课的一点感受》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615&do=blog&id=438936&page=5
网易世界名校公开课频道:
http://v.163.com/10/1021/12/6JH5JG3V008563G9.html
七.通过博客学习
常言道:要知道一个人是怎样的人,就看他有怎样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的爱好、关注的问题、为人处世的方式等都会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成功人士的朋友往往是也是成功人士。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会喜欢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成为朋友。
可是,你的身边也许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怎么办呢?在网络时代,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阅读、订阅别人的博客来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很多名人(当然名人不等于水平高),专家都开了博客,即使是草根博主,也有许多见多识广、思想深刻、对问题有真知灼见。例如,很多教授在科学网上开有博客,如果是对科研感兴趣,可以关注科学网博客,也可以注册成为用户。如果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还可以在科学网开博。
如果你打算将来创业,你可以订阅马云、史玉柱、李开复等人的博客;如果你打算将来做记者或主持人,你可以订阅柴静的博客;如果你对经济学和投资感兴趣,你可以订阅张五常、叶檀的博客,如果你打算将来从事科研,你可以订阅饶毅、施一公等人的博客……
在网络时代,要知道一个人是怎样的人,就看他关注、订阅谁的博客。
科学网博客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html
怎样订阅博客?http://www.ecleader.net/zen-me-ding-yue-bo-ke/
Google阅读器订阅博客的方法:http://wangyueblog.com/2008/11/30/google-reader-tips-basic/
QQ邮箱订阅博客的方法:http://www.utosee.com/post/qqrss.html
八.网络求助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还是无法找到需要的资料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求助来解决。具体方法包括通过电子邮件直接联系、论坛发帖求助、博客评论或者留言求助等。
网络求助有一些注意事项。以电子邮件求助为例,邮件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题,如果知道对方的姓名或身份,邮件的开头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称呼,例如“李老师”。正文需要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如果知道对方姓名,却不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这样的做法显得不平等,也没有礼貌),然后可以实事求是地赞扬一下对方,例如读了对方的文章,觉得很好之类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接着介绍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采取了哪些方法去尝试解决但是无法解决——这一点尤其重要。如果你遇到了问题自己不做任何努力就想问别人,别人不一定会愿意帮助你,因为你在抢夺别人的时间。而如果你告诉别人自己已经试过很多方法还是不行,不得已才去求助,对方就会乐意提供帮助。当然,必须要是自己真的努力去解决过,不能撒谎。最后,简单的致谢和落款即可。收到对方的回复之后,应该表示感谢以示礼貌。
九.注意事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如前所述,虽然网络信息无所不包,但却鱼龙混杂。首先是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网络文章写得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有些找不到重点;其次是重复率高;最后是可靠性低,有些是故意编造的谣言,有些方法未经检验,以讹传讹,根本无效。
当我就某一个问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会查阅很多网络文章,选择出质量好的复制到word文档,一般会复制几篇到十几篇文章。然后逐篇阅读,以加粗、高亮等方法标记出重点。最后,以一段简短的文字总结这十几篇文章。这个过程,就是去粗取精的过程,同时对于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也很有帮助。
而对于真假的判断则要难一些。如果对该问题不具备一定的了解,常常可能会被蒙骗。解决的方法,首先是以“怀疑一切”的态度来对待一切网络信息,其次是要搜集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例如,想要买戴尔电脑,就不仅仅查找“戴尔电脑 优点”,还要查找“戴尔电脑 问题”。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文章进行比较,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
十.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teach
我在UK当助教两年来有一个很大的体会: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teach。以前,自己也通过教材学习,也参加考试,可是对于很多问题还是不太清楚。当我需要教学生之后,我必须自己把知识弄清楚,并且还要能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教给学生,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我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就加深了很多。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我有时甚至想故意去教我最不擅长的课程来提高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事实上,有些学校就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当老师,代替老师来教学。
网络精神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网络上,每一个人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所以,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可以自己把经验教训心得等总结出来并发布到博客或者论坛上,这样也可以为网络知识库增砖添瓦,既有利于别人,也有利于自己。不过,写文章就应该写好的文章,要经过认真构思、仔细修改、精心排版才好。
除了写原创的文章,还可以写“网络综述”。因为网络信息有很多重复的、低质量的,而且同一个主题往往有很多篇文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综合起来,去除重复和次要内容,归纳出重点并系统化,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作。这篇博文引用了许多网络文章,也可以算是一个“网络综述”。
十一. 结语
有两种思维习惯:思考很多问题,但是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浅尝辄止;或者对少数重要问题进行持之以恒的深入思考。我特别推崇后者,因为一旦想通一个重要问题,其它很多次要问题都迎刃而解。有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十年、二十年的,“怎样通过网络自学”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本文是对我三年半以前写的《基于网络的自学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68&do=blog&id=10033的修改和完善,补充了我这几年来通过网络自学的新的体会,算是我五年来网络自学的总结。今后,我会继续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几年后会再进行补充写出第三版。
罗丹说过:世界上从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双眼。其实,生活中也从不缺少机遇,缺少的只是发现机遇的双眼。爱因斯坦说:机遇往往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什么是机遇,什么样的头脑才是有准备的头脑?在我看来,网络就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没有掌握利用网络搜索、甄别信息和学习的能力,就一定不是有准备的头脑。
希望本文能够帮您把握住这个机遇。
(说明:本文第一段参考了徐磊的意见进行修改,在此表示感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