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读硕士的时候,我做过几次开题报告、毕业答辩、大会发言之类的学术报告。虽然中文是我的母语,我说的思路也很清晰,但是似乎效果并不是很好。来美国之后,一年之中做过四五次报告,例如讲述一篇论文、报告自己的研究课题等。我英语口语并不好,可是,大家对我的评价却很好,认为说得很清楚,容易理解。为什么呢? 中文是我的母语,所以我一般说得比较快。尤其是毕业答辩的时候,虽然没有时间限制,我可能因为紧张,说得飞快。而英语是我的第二语言,我英语口语不太好,所以只能慢慢说。 自己要讲的论文,往往事先精读过几遍,所以很熟悉要讲的内容;自己的课题,那就更加熟悉了。可是,听众不是自己,自己熟悉的东西,听众并不熟悉。以很快的语速讲,也许自己认为说得很明白,可是听众的思维跟不上自己的语速,听不懂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说得快的时候,单位时间内可以说的字数就多,因而就容易把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也加了进来,重点反而不突出了。说的慢,又有时间限制,所以我就只能说重要的东西,不重要的方面就略过了。 有一位美国女生和我同级,人很聪明,反应也很快,但是她说话的速度太快了,刚去的时候,根本听不懂她说什么。她做学术报告的时候,效果反而不太好,因为她讲话就像在打机关枪,大家的思维速度跟不上她的语速。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
mso-style-parent:"";
font-size:10.5pt;"Calibri","sans-serif";}
美国的课程,有些安排了论文阅读,并且要学生看完后去讲。去年的一门课程,我就讲了一篇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论文很长,我也讲得很详细,加了大量的背景资料,把论文里面所有的图片都弄到幻灯片上,一一说出来。讲完之后,同学们都说讲得好,老师也是赞不绝口,“You did a great job!” 不过美国人习惯赞扬,而且就算是再好的东西,难道就没有改进的空间了吗?于是下课后,我专门去找了老师,请他指出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他说,整体上来说讲得很好,但是没有突出重点,不需要把论文中所有的图片都讲一遍,只要把关键的讲清楚就可以了。
我的记性一向不好,很多东西过目就忘,但是老师的这句话,我听了一遍后,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为这句话太重要了!
做了这么多年学生,听了无数老师的讲课,发现有些老师讲课时,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抓不住重点。该说的(重点)没说,不该说的(非重点)说了很多,结果就是学生反而听不懂讲课。
当我们学习玩一个新的游戏时,如果游戏规则不是太简单,就需要别人先教我们。很多时候,别人说了半天,我们还是不懂。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抓住重点。大部分情况下,自己说的东西别人听不懂,不是听众的问题,而是自己没有说清楚。
读研后也听了大约近百场的学术报告,同样,讲的不好的常见原因就包括语速太快和抓不住重点。
别人往往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所有的错误都有普遍性,别人犯的错误,自己也有可能犯,只是严重程度和犯的可能性不一样罢了。所以,我不仅喜欢分析别人有哪些地方做得好,还喜欢分析别人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并告诫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人吃一堑,我长一智。”
从这个学期开始,就要正式开始当助教了。用英语教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希望自己讲课的时候,也能够做到“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讲课、作学术报告,也适用于写文章例如写论文、博文,同样适用于做事。有人从早忙到晚,但做的却是不重要的事情,结果当然是碌碌无为。有人并不是工作狂,但是做事情抓住了重点,就能事半功倍。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唐凌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361006.html
上一篇:
怎样使思想和智慧呈指数增长 下一篇:
正确的判断是从哪里来的——兼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