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2018年6月1日国际能源署(IEA)官网发布信息,国际能源署(IEA)印度项目经理Bruce Murphy和世界能源展望(WEO)分析师Hannah Daly共同撰写评论,分析印度每个村庄的电力进展情况。
图1 印度的目标是在2018年底之前提供全民电力供应,即使在最偏远的村庄也是如此
(照片:Shutterstock)
2018年4月28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宣布,印度已经提前实现了为印度每个村庄提供电力的目标。这是能源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自2000年以来,印度约有5亿人获得电力供应,过去五年的政治努力显着加快了进展。此外,该国在2020年之前已经走上实现普及家庭电力供应的轨道,但莫迪总理现在已将这一目标提高到2018年底。这将改善超过2.3亿人的生活。
尽管接下来的“最后一公里”挑战并不容易达到,特别是在像印度这样一个地域多样的国家,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显着。
首先,电灯照明使得蜡烛、煤油和其他污染燃料用于照明多余,不仅节省资金(并提供更多的光线),而且还大大改善健康。电力可以增加家庭的生产时间,从而在教育和经济福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它还可以刺激创新并带动企业家的微型企业投资,并及时带来更高的农业产量。对学校、银行和医疗服务等也有好处。
印度显然是一个成功的故事,并被强调为国际能源署(IEA)《能源获取展望 2017》中能源获取的亮点。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仍面临巨大挑战,全球有超过6.7亿人预计没有电力供应在2030年根据目前的进展。这些人中有90%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从印度的电气化故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如何转化为加速实现普遍获取的进程?
有两个关键的经验教训要强调。
首先,需要有坚定的政治领导力,由有能力和授权的机构支持实现电气化。全民家庭用电是印度2014年全国大选的中心政治承诺,政府高度重视贯彻落实。这一承诺从总理莫迪的顶端开始,但是由前任能源部长皮尤希·戈亚尔先生和现任电力部长辛格先生热烈追捧。这项努力最终涉及众多官员和运营商在印度官僚机构的不懈努力。
Deen Dayal Upadhyaya Gram Jyoti Yojana计划是协调政府行动的一个典型例子。该计划侧重于通过联合资助网络升级和扩展来加强分销网络和加强乡村和家庭联系。自2000年以来,在印度获得电力权的人中,超过99%是通过电网扩展 - 政府措施的重点而实现的。政府最近一直在瞄准微型电网和独立式太阳能家庭系统,以便进入一些最难到达的家庭。
第二个教训是透明监视和跟踪目标的重要性 - 你无法管理你无法衡量的东西。印度强调这一原则,包括创建一个在线仪表板,其中提供关于村庄和家庭电气化进程的实时信息。数据也被分解到州级,以鼓励跨辖区的内部竞争。
印度也正在吸取这些教训,因为它解决了一个相关的问题:获得清洁的烹饪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将近30亿人被迫使用木头和其他产生烟雾的燃料进行烹饪,每年导致280万人过早死亡。这是疟疾和艾滋病合并死亡人数的两倍以上。尽管有这些惊人的数字,但清洁烹饪在政策制定者的议程上很少有特色,因此自2000年以来,烹饪使用不健康燃料的人数并没有改变。
虽然印度估计有7.8亿人依靠生物质进行烹饪,但进展正在显现,因为印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针对能源政策“盲点”的国家之一。自莫迪总理和石油和天然气部长达尔德拉·普拉汉先生于2016年5月启动了一项计划,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提供免费联网以来,已经连接接近3600万个液化石油气。这将大大改善许多生活,特别是印度农村地区的妇女和儿童,他们将能够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并且每年节省数月的劳动力,目前每年都致力于收集生物质。
随着印度的大量努力和成功,IEA致力于通过全面的数据、无偏分析和政策支持来支持这一议程。这将有助于将国家之间吸取的经验教训转移到全球,并推动到2030年实现通用电力和清洁烹饪的目标。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挑战,其收益远大于成本。
通过我们新的可持续发展情景,IEA绘制了一条综合路径,以应对这一重大挑战,同时也缓解气候变化和减少空气污染,实现更清洁、更可持续和公平的能源未来。
解决方案包括更高水平的可再生能源、更多电气化、用更多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替代生物质烹饪,以及部署更多节能汽车、飞机和电器。
解决这些问题到2030年每年将花费380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0.3%,但收益将无法估量:
- 通过减少空气污染每年可挽救160万人的生命;
- 每个家庭每年可以节省两个月的工作,主要是妇女,提供清洁烹饪,从而大大提高生产力;
- 我们将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这对整个地球都有好处。
文献来源:https://www.iea.org/newsroom/news/2018/june/commentary-electricity-in-every-village-in-india.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