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这种气象语言是蹩脚的!

已有 4378 次阅读 2012-8-23 17:42 |个人分类:气象|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气象, 高温

这种气象语言是蹩脚的!

张学文,2012/8/23

今天新疆都市报A5版的一个标题是“昨日全国最热的前10个城市都在新疆”,我认为这个标题的用语是蹩脚的!

最近知道最早的世界气候图竟然是根据全世界仅有的50多个气象站的资料而绘制的。显然,用50多个气象站远不足以表达气候在地域上的复杂性。以上是说150年以前的情况。而20世纪是世界各地遍设气象站的世纪。随后的气候图自然要准确了很多。也就是在20世纪,一句体现我国气象特色的语言问世了,它就是“我国有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

为什么提出这个说法的人不提更热的吐鲁番?这可能是当时我们的气象站太少,新疆情况不清楚。结果是“三大火炉或者四大火炉”的词汇成为表达气候的思维模式,于是,

于是就有了记者今天的惊人语言“昨日全国最热的前10个城市都在新疆”!

我为什么说这种气象语言蹩脚?我认为用“达到某气象界限的城市的数量”来描写气象状况是不妥当的。这里人为因素太大,欠准确!

本世纪初,我国的气象站数量在迅猛增加,城市也在迅猛增加。可这不是温度的增加。在城市与气象站迅猛增加的背景下超过一定温度界限的城市肯定在增加。“昨日全国最热的前10个城市都在新疆”显然是新疆气象站密度增加的一个反应。如果你在吐鲁番布设1万个气象站,那里肯定是世界夏季高温的气象站最多的地区!

三大火炉的提法显然是我国仅有数十个气象站的年代形成的语言。在全国已经有以万计的气象站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修改表达气候情况的用语方式了!

应当如何表达气候很热的情况?我认为妥当的语言是:指出高温(如38°)的区域和面积。而不是说特定的温度包括了多少城市。即,如:

昨天我国最热的地区在吐鲁番和乌鲁木齐附近,38°高温笼罩的面积居然达到4万平方公里!

我们需要习惯用“面积”说话,媒体也应当如此。我最近每天估算降水面积就是提倡这种气象用语,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blog&id=60510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605208.html

上一篇:8月22日53%国土有363亿立方米降水,大暴雨1.5万平方公里
下一篇:8月23日55%国土有降水,总量261亿吨,大暴雨面积1万平方公里
收藏 IP: 124.117.68.*| 热度|

6 尚松浩 李杰 庄世宇 吕喆 周少祥 sz1961s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