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minglei11 招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研究生,欢迎报考

博文

从钱学森等的经历看施一公们的未来

已有 5659 次阅读 2010-2-4 11:24 |个人分类:师生关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施一公, 钱学森

     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这些中国科技史上辉煌的名字,都是海归,而且是大海归,高水平的海归,这些人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回来后,这些人受到了国家的极大重视,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舞台和机会,这些人也的确厉害,没有辜负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在自己的领域为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这些人的海外经历和对国家的卓越贡献,使他们不仅是学术权威,而且是政府高官,他们在国内的地位是任何一个海外华人难以达到的。

      国家对这些高水平海归的利用,多年来,一直采用同一思路:给予这些人极高的政治地位,让这些人不仅掌握了很多的学术资源,也具有较大的行政权力。或许,这些人由于所享受的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地位,使他们要么霸道,霸道如李四光,要么喜欢胡说八道如钱学森,这些人的所谓学说,提出的所谓理论,即使无法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但国内依然会有很多吹捧者和追随者。

     作为一位新的高水平海归,施一公的回归也受到了国家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不仅在短短的时间内拿到了上千万的经费,而且当了院长,从了政,开始与国家总理对话。他的现有的经历,钱学森等有过,比施一公早的陈章良也有过,如今陈章良也成了广西政府的副主席,封疆大吏。这些杰出的海归,回国后始终在走同样的路,60年来一直都是这样,由此,可以大胆预测,施一公的未来至少会是清华的副校长和校长之类的人物,而不会只是一个院长,当然,施一公在自己学术研究上的成就是否也会像自己的政治地位一样,不断上升,就难说啦,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现在是不是该改变对这些高水平回国的利用方式和策略,为何不能换一种思路:为这些人创造比国外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安心做科研,不让他们参与过多的杂务。我们能为这些人提供比国外更好的条件,但却不能让他们安心研究。这些大海龟,具有更好的研究基础和条件做出划时代的成就,可我们却让他们做一些普通人也能做的事情,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我们出不了大成果的根本原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1176-292569.html

上一篇:面对不太理想的生源,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当博导?
下一篇:也谈研究生责任感
收藏 IP: .*| 热度|

7 薛长国 阎建民 陈儒军 陈巨川 苗元华 李志俊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